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399047.1
(22)申请日 2020.12.04
(71)申请人 佛吉亚(南京)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
地址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开发
区家园中路18号
(72)发明人 林伟 胡赢洲 陈莱祚 胡欣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黄小兵
(51)Int.Cl.
B60N  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
构,本发明在操控扶手本体进行翻转前,利用楔
形块将摩擦轮挤压移动使得其与摩擦片错开,而
后进行翻转,使得翻转全程不存在摩擦损耗,从
而提高了机构的使用寿命;控制杆一方面可以顶
撑楔形块使得摩擦轮错开摩擦片便于对扶手本
体进行翻转操控,另一方面利用控制杆受到的弹
力,配合楔形块以及夹片产生对摩擦片产生拉拽
力,在扶手悬停是增强摩擦片与摩擦轮之间的静
摩擦力。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CN 112622723 A 2021.04.09
C N  112622723
A
1.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箱、扶手本体、转轴、控制杆、楔形块、一对摩擦轮以及摩擦片,所述中控箱的后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转轴固定并且水平
设置在扶手本体后部,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铰接座中;
所述一对摩擦轮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转轴上,所述摩擦片的下端经由扭簧弹性铰接在中控箱后部并且摩擦片的内侧面扣合于所述摩擦轮上;所述扶手本体中部纵向设置有导向槽孔,所述控制杆弹性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孔中,并且控制杆的前端在弹力的作用下穿出所述导向槽孔从而延伸至所述扶手本体的前端外
侧;所述扶手本体的后部纵向设置有与导向槽孔连通的第二槽孔,所述楔形块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槽孔中,楔形块的前端与所述控制杆连接,所述楔形块的后端连接有延伸至导向槽孔外侧的夹片,所述夹片中部纵向设置有长槽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长槽孔中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摩擦轮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两个摩擦轮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夹持所述夹片,所述楔形块在控制杆推动下向第二槽孔外侧移动时,所述楔形块的两个斜面在夹片两侧面的引导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将两个摩擦轮向转轴
的两端方向推挤,使得摩擦轮与所述摩擦片的内侧面错开;
所述摩擦片的中部设置有牵拉槽,所述夹片的后端自所述牵拉槽延伸至摩擦片的外侧,牵拉槽中水平固定设置有位于长槽孔中的牵拉柱,所述夹片在所述控制杆以及楔形块的牵拉下使得长槽孔的后部槽壁与所述牵拉柱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的外圆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大静摩擦力的横纹,所述摩擦片的内壁上也设置有相应的横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的前部设置有位于导向槽孔中部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置有将控制杆向扶手本体前部推挤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推挤控制杆从而使得夹片经由长槽孔以及牵拉柱对摩擦片产生拉力,从而增大摩擦片与所述摩擦轮之间的静摩
擦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的前端铰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板面与所述控制杆的前端相接触。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2622723 A
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领域,尤其为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中控悬停扶手一般类似专利号为“201420818657.4”,专利名称为“一种铰链悬停结构及中控台扶手”所披露的技术方案,通常都是在扶手的转轴处利用过盈配合形成摩擦阻力来实现任意位置悬停,相应地,其弊端就是,即便采用润滑油,在扶手打开或者闭合的全程中,处于过盈配合下的摩擦件都时刻存在摩擦损耗,摩擦件会遭遇磨损或者形变,从而使得驻停效果逐渐减弱,而更换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包括中控箱、扶手本体、转轴、控制杆、楔形块、一对摩擦轮以及摩擦片,所述中控箱的后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转轴固定并且水平设置在扶手本体后部,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铰接座中;所述一对摩擦轮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转轴上,所述摩擦片的下端经由扭簧弹性铰接在中控箱后部并且摩擦片的内侧面扣合于所述摩擦轮上;所述扶手本体中部纵向设置有导向槽孔,所述控制杆弹性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孔中,并且控制杆的前端在弹力的作用下穿出所述导向槽孔从而延伸至所述扶手本体的前端外侧;所述扶手本体的后部纵向设置有与导向槽孔连通的第二槽孔,所述楔形块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槽孔中,楔形块的前端与所述控制杆连接,所述楔形块的后端连接有延伸至导向槽孔外侧的夹片,所述夹片中部纵向设置有长槽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长槽孔中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摩擦轮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两个摩擦轮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夹持所述夹片,所述楔形块在控制杆推动下向第二槽孔外侧移动时,所述楔形块的两个斜面在夹片两侧面的引导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将两个摩擦轮向转轴的两端方向推挤,使得摩擦轮与所述摩擦片的内侧面错开;所述摩擦片的中部设置有牵拉槽,所述夹片的后端自所述牵拉槽延伸至摩擦片的外侧,牵拉槽中水平固定设置有位于长槽孔中的牵拉柱,所述夹片在所述控制杆以及楔形块的牵拉下使得长槽孔的后部槽壁与所述牵拉柱相抵。
[0004]所述的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摩擦轮的外圆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大静摩擦力的横纹,所述摩擦片的内壁上也设置有相应的横纹。[0005]所述的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扶手本体的前部设置有位于导向槽孔中部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置有将控制杆向扶手本体前部推挤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推挤控制杆从而使得夹片经由长槽孔以及牵拉柱对摩擦片产生拉力,从而增大摩擦片与所述摩擦轮之间的静摩擦力。
[0006]所述的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扶手本体的前
端铰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板面与所述控制杆的前端相接触。
[0007]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操控扶手本体进行翻转前,利用楔形块将摩擦轮挤压移动使得其与摩擦片错开,而后进行翻转,使得翻转全程不存在摩擦损耗,从而提高了机构的使用寿命;控制杆一方面可以顶撑楔形块使得摩擦轮错开摩擦片便于对扶手本体进行翻转操控,另一方面利用控制杆受到的弹力,配合楔形块以及夹片产生对摩擦片产生拉拽力,在扶手悬停是增强摩擦片与摩擦轮之间的静摩擦力。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摩擦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摩擦片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夹片与摩擦片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12]图5摩擦轮与摩擦片处于配合状态下的侧面结构关系示意图。
[0013]图6是摩擦轮与摩擦片处于配合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14]图7是摩擦片脱离摩擦轮状态下的俯视结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可任意悬停的中控扶手机构,包括中控箱1、扶手本体2、转轴3、控制杆4、楔形块5、一对摩擦轮6以及摩擦片7,所述中控箱1的后部设置有铰接座11,所述转轴固定并且水平设置在扶手本体2后部,所述转轴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铰接座中;所述一对摩擦轮6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转轴上,所述摩擦片7的下端经由扭簧弹性铰接在中控箱后部并且摩擦片的内侧面扣合于所述摩擦轮上;所述扶手本体2
中部纵向设置有导向槽孔,所述控制杆4弹性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孔中,并且控制杆4的前端在弹力的作用下穿出所述导向槽孔从而延伸至所述扶手本体的前端外侧。
[0016]所述扶手本体2的后部纵向设置有与导向槽孔连通的第二槽孔21,所述楔形块5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槽孔21中,楔形块5的前端与所述控制杆4连接,楔形块的后部具有两个竖向设置的并且与摩擦轮相对的斜面,所述楔形块5的后端连接有延伸至导向槽孔外侧的夹片51,所述夹片中部纵向设置有长槽孔52,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长槽孔中部。[0017]所述转轴3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摩擦轮两侧的第一弹簧31,所述两个摩擦轮在第一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夹持所述夹片51,所述楔形块5在控制杆推动下向第二槽孔外侧移动时,所述楔形块的两个斜面在夹片两侧面的引导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将两个摩擦轮向转轴的两端方向推挤,使得摩擦轮6与所述摩擦片的内侧面错开;所述摩擦片7的中部设置有牵拉槽71,所述夹片51的后端自所述牵拉槽延伸至摩擦片的外侧,牵拉槽中水平固定设置有位于长槽孔中的牵拉柱72,所述夹片在所述控制杆以及楔形块的牵拉下使得长槽孔的后部槽壁与所述牵拉柱相抵。
[0018]在操控扶手本体进行翻转前,按压控制杆4,控制杆顶撑楔形块向后移动,楔形块的斜面向两侧挤压摩擦轮,利用楔形块将摩擦轮挤压移动使得其与摩擦片错开,此时转轴
可自由转动,而后进行翻转,使得翻转全程不存在摩擦损耗,从而提高了机构的使用寿命;控制杆一方面可以顶撑楔形块使得摩擦轮错开摩擦片便于对扶手本体进行翻转操控,另一方面利用控制杆受到的弹
力,配合楔形块以及夹片产生对摩擦片产生拉拽力,在扶手悬停是增强摩擦片与摩擦轮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确保在扶手本体在任意角度稳定停留。[0019]为了增大摩擦轮与摩擦片之间的静摩擦力,所述摩擦轮6的外圆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大静摩擦力的横纹61,所述摩擦片的内壁上也设置有相应的横纹。该横纹在摩擦轮作横向移动时不会产生磨损。
[0020]具体而言,所述扶手本体2的前部设置有位于导向槽孔中部的弹簧腔22,所述弹簧腔22内置有将控制杆向扶手本体前部推挤的第二弹簧23,第二弹簧推挤控制杆从而使得夹片经由长槽孔以及牵拉柱对摩擦片产生拉力,从而增大摩擦片与所述摩擦轮之间的静摩擦力。
[0021]另外,所述扶手本体的前端铰接有压板8,所述压板的板面与所述控制杆的前端相接触。压板覆盖于控制杆的端部,起到保护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65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扶手   摩擦   设置   控制杆   摩擦片   槽孔   本体   悬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