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影的兴起

第三章  电影的有声片时代
第一节  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
一、有声电影的兴起
1.有声电影的出现
电影自诞生至 20世纪20年代末,虽然经一批批电影艺术家的不懈探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了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艺术大师,拍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战舰波将金号》等经典作品,但观众在欣赏时总不免存在这样的遗憾:影片是无声的。尽管可以依靠字幕显示告知观众部分剧情,但这些字幕的插入常常中断了情节发展的流脉,削弱了人物情感的传达,它使得人物意味深长的的告白或慷慨激昂的陈词都变成了可以想象却无从聆听的“话语”,纵使在字母中加入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惊叹号也无法还原影片中人物表述式的情态。于是观众在遗憾之余常常充满了对银幕有声时代的期盼。
这一转变终于在1929年到来了。
自电影发明之日起,人们对电影声画合一的向往就一直存在着,并为之进行了各种尝试。18956月,卢米埃尔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代表们的登陆》,片中有天文学家强逊和罗纳省议长拉格兰奇会谈的场景。在影片放映时,卢米埃尔请拉格兰奇站在银幕后面,将自己在会谈时所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这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们对“有声电影”的第一次尝试。1899年,电影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已经可以发生一些声音。梅里爱也曾天真地利用在银幕后说话的方法使电影获得声音。1900年,百代公司设计了歌唱片的放映会。高蒙公司利用录制演员对白唱片,然后将唱片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同期播放的方法使演员可以“开口说话”。美国西部影片放映过程中,有人尝试在银幕上出现开镜头时在放映现场扣动扳机,使银幕“声”与现场声一致。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拥有为该片专门谱写的音乐,并且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播放。
如果说电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在它起初的20余年里就是一个“伟大的哑巴”,由于技术的限制,电影无法在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实现声画同步,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成了银幕上无可奈何的哑剧,至于表现大自然的美景时辅以种种天籁之声更是无从谈起。电影的这一局限性使它成了“带镣铐的艺术”,从表面上看没有声音妨碍了电影充分地传情达意,而从本质上说,它决定了电影导演与演员表演的思维模式,无声电影需要用一种纯
粹诉诸视觉形象的方式组织画面语言,设计人物动作。所以,无声电影与其说它是视听综合的艺术,不如说是纯粹的视觉艺术,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蒙太奇理论,就是建立在默片艺术表现特征基础上的电影理论。
尽管声音进入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关声音传递及保留方面的研究滞后于其他领域。事实上,在与电影相关的技术的演进中,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发明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1840年出现了莫斯有线电报机,1876年出现了电话,1887年出现了留声机,1899年发明了无线电,而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就是有声电影机专利权的占有者,它们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和德国“AEG一托比斯公司一克兰影片公司”。
西方电气公司将他们研制出来的有声电影机向受摩根银行控制的美国大电影公司作了推荐,但这些公司对此反应冷淡。失望之下,西方电气公司到华纳兄弟公司接洽。华纳兄弟公司对在电影院里使用扩音器来取代管弦乐队的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公司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华纳兄弟决定冒险拍摄一部歌剧《唐璜》,成则公司起死回生,败则二人家财散尽。这部影片由约翰·巴里摩尔主演,描述一位犹太歌手的成名历程,影片中众多的歌曲为展现有
声片的魅力提供了大好机会。这部首映于192686日的影片《唐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在美国的收益达到350万美元。华纳兄弟的孤注一掷大获全胜,其他影片公司也争相效仿,一时间,有声电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然而事实上,华纳公司的《唐璜》并不能称为名符其实的有声片,它仅仅在演唱的部分有声,而人物的其他表演仍处于无声状态。1927年,华纳公司在好莱坞日落大道上建造了世界第一个有声电影摄影棚,并把当时百老汇最走红的歌舞《爵士歌王》搬上了银幕。在影片中,导演无意中录下了主角阿尔·乔生的即兴对白又没有删掉,影片放映后,这短短的对白却比有声的歌唱更吸引了观众及电影世界的注意,它让观众们为人物“开口说话”欣喜若狂,更让制片商们发现了商机,还让艺术家们思考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爵士歌王》为华纳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它的上映收入达500万美元,美国的电影观众也从1927年的6000万,猛增到1929年的l1000万。乘着这股”有声”的热潮,华纳公司又于1929年推出了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电影”《纽约之光》,电影的无声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从此,电影进入有声片的时代。
2.有声电影的本质
声音的加入对于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那绝不是让人物能够开口说话这么简单。早在创立蒙太奇电影理论的时期,爱森斯坦就借用日本的象形文学来说明两个镜头的连接能够表达新的意义。即:“口+犬≠狗的嘴”,如果我们套用他的这一表达方法,也可以将无声片与有声片之间的关系化为一个不等式,即:无声片+声音≠有声片。
无声电影的形象与有声电影有本质的不同。在初期的无声电影结构中,既没有反映现实的音响方面的元素,也缺少主人公的话语的刻画,不论是声音性质的画面内容还是活生生的人的话语内容,都未曾包括到电影形象所表现的内容中去。无声电影的现实世界既是聋子又是哑巴,是无声的眼睛的艺术。而有声电影的形象正是将眼睛和耳朵的对象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成为看得见的,而且成为听得到的,从而获得一种听得到的表现形态。在有声电影面前是一个无限宽广的音响世界。这些音响遍布人的周围,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作用,这自然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影作的剧作形式。
由于有了声音这一新元素的加入,电影画面语言的职能发生了改变。话语大大减轻了影像的负担,使之从寻求以画面表达声音,或依靠字幕表达的“镣铐”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影像造型及结构功能的完善。由于有了声音的加入,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场景时就获得了完全的自
由,一些必须依靠声音来完成的意义表达也到了直截了当的表现方法。比如说,影片中要表现“寂静的山林”,现在人们可以像实在的寂静那样去直接加以呈现,而在无声片时代,导演则要绞尽脑汁到可能引发观众联想的,关于“寂静”的蒙太奇隐喻镜头。整个影片都“无声”又何谈“寂静”与否?
声音对于电影人物刻画的巨大作用更是无可比拟的。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和交流工具,人物话语对其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个性特征刻画具有重要意义。无声片时代,尽管人们使用字幕的形式辅助人物情感的表达,但仅凭寥寥数语传达人物丰富的情感毕竟困难重重。正像苏联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著名影片《土地》剧本中的一段话:“遗憾啊,电影里不能说话!我们都是婴儿,像哑巴似的不会说话。我们伸出手来,胡乱地抓一些什么,不分需要不需要,我们仆倒、哭泣、奔跑——真可怜,可是时候到了,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讲述出来。人民要求回答:是谁杀害了共青团员瓦西里?为什么要杀害他?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65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影   公司   影片   人物   声音   表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