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等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等
作者: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年第02期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
        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FAST综合性能达到国際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FAST团队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多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FAST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经理严俊表示,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制高点。
        达摩院发布2020年十大科技趋势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前沿科技研究机构达摩院发布了2020年十大科技趋势,涵盖了人
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及技术热词。业内认为,达摩院发布的趋势内容聚焦了正在走进现实生活的前沿技术,成为相关行业一种有益的展望。
        2020年十大科技趋势具体包括: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计算存储一体化突破AI算力瓶颈、工业互联网的超融合、机器间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模块化降低芯片设计门槛、规模化生产级区块链应用将走入大众、量子计算进入攻坚期、新材料推动半导体器件革新、保护数据隐私的AI技术将加速落地、云成为IT技术创新的中心。
        以“保护数据隐私的AI技术将加速落地”这一趋势为例,报告认为,使用AI技术保护数据隐私能在保证各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同时,联合使用方实现特定计算,解决数据孤岛以及数据共享可信度低的问题。
        新型泡沫陶瓷在1000℃高温下不变形
        1月6日,中科院重庆绿智能技术研究院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绿新型建材泡沫陶瓷,它不但能够保温、防潮、隔音,还能防火,在1000℃高温下也不变形。
        泡沫陶瓷看起来很像火山石,表面粗糙,但每立方厘米仅重0.2克,放在水里能漂浮。
在酒精灯500℃高温的烧灼下并未起火,而且另一侧温度仅四五十摄氏度。
        “我们研发的泡沫陶瓷焙烧温度达到800℃,成品可耐1000℃高温。”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在建筑领域广泛采用的保温材料的原材料是陶瓷黏土、废弃矿渣等,虽然价格便宜也具有保温效果,但其中含有大量有机材料,因此不能防火。他们从5年前开始研究,在工艺中加入有机无机发泡工艺和过程,不仅让泡沫陶瓷具备了质量轻、防潮防水保温性能,同时高温烧制也让它具备耐高温的性能,即使在1000℃高温环境下也可以做到不燃烧、不变形,远高于国内外其他泡沫陶瓷高温变形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了泡沫陶瓷的安全性。
        科学家发明蓝藻无害化处置新方法
        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开宁领导的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团队新近研发出一种蓝藻无害化处理新技术。该技术能对湖湾和湖滨湿地内堆积的蓝藻进行富集、消解和转化,以促进湖泊生态系统实现良性物质循环。
        截至目前,该成果已获得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发明专利授权,以及国家“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专家认可。
        科研团队骨干古小治研究员介绍,本研究的核心突破在于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复合改良剂。这种改良剂能快速让水面漂浮的蓝藻形成团聚体并沉降到水底,并有效抑制其释放次生有害物质。在蓝藻更容易聚集的湖滨湿地区,新型改良剂还能促进蓝藻富含的营养物质被湿地植物高效利用,最终实现湖滨带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
        “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气象服务网上线
        我国自主研发、全覆盖137个签约国家(地区)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气象服务网于1月1日正式开通上线,公众可登录中国“一带一路”、中国气象局网,实时获取目标城市未来5天天气预报,如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要素,逐12小时更新。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运行办公室副主任周庆亮介绍,以往面向国外的预报都按北京时间,此预报和发布服务均采用当地时间,同时还设置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云图产品、各城市气候背景资料、相关资讯等内容与版块。
        “一带一路”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制,克服了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观测站点稀少、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吸纳了网络开发运维、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全球监测预报、卫星遥感等
技术力量,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城市天气客观预报系统V1.0实时生成。该系统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订正误差时空携带技术,实现对可预报性的最大挖掘,在此基础上经过预报员订正把关,进一步提升了预报的可靠性。
        新型水凝胶让癌细胞“共享实时位置”
        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新型长余辉水凝胶。这种新型水凝胶进入活体后能够长时间标记在肿瘤细胞上发出近红外光,让癌细胞“共享实时位置”,追踪癌细胞的转移途径,有望成为癌症的利器。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癌症失败的主要原因。转移瘤一般尺寸微小、形态多样,随机分布在不同器官,导致癌症难以治愈。因此,发展监测肿瘤转移过程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对于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仰大勇课题组研发的“长余辉水凝胶”进入人体后,能够在无外界光激发时,长时间自主持续发出近红外光,实现无背景干扰的深组织成像,用于肿瘤转移的可视化成像研究。
        乳腺癌小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水凝胶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对肿瘤没
有影响,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克服干扰,在小鼠的肿瘤部位持续释放发光标记探针,标记肿瘤细胞,实现肿瘤转移的无创、高选择性、无背景干扰成像示踪。
        “定制”微器件
        为新材料应用探路
        微电子器件(简称“微器件”)“潜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比如一部普通手机的CPU(中央处理器)里有多达百亿个晶体管(微器件的一种)。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禄等人,通过新型制备方法,能按需定制微器件,有望加速未来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相关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电子学》上。
        传统的半导体微器件工艺过程十分繁琐复杂。例如,要通过几百道甚至上千道的工藝,才能获得常用的计算机芯片,研究团队探索的是:如何以简单的工艺,按需定制微器件。
        可以这么描述他们的制备方法:用“纳米画笔”在“画布”上画出微器件。这里的“纳米画笔”指的是纳米尺度的针尖。“画布”则是一种特殊的纳米薄膜——铁电薄膜。
        王建禄指出,这种制备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半导体薄膜材料,但由于传统材料的制备工艺已相对成熟,新方法更适用于未来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上。
        科学家到薇甘菊速生机制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持的一项研究,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薇甘菊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和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为防治这一重要外来入侵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随后入侵到东南亚等地,已被列入世界最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这种植物生长速度快,可攀爬、抑制或杀死其他植物,从而破坏生态系统。薇甘菊在我国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
        由万方浩、钱万强和樊伟等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构建了染体水平的高质量薇甘菊参考基因组,发现薇甘菊可在白天和夜晚分别利用不同的光合途径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化感物质有效富集固氮菌和氨化细菌,加速根际土壤的养分循环,为其快速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美研究团队用细胞组装“活体”机器人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以单个细胞为材料制造出一款“活体”机器人,这种可编程有机物可以向指定目标移动,被切开后还能自我修复。
        美国佛蒙特大学研究人员首先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一种进化算法,根据生物物理学法则模拟出一种有机体设计方案。随后,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从非洲爪蟾的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并培育成皮肤细胞或心肌细胞,将其分割成单个细胞后,在显微镜下组装成与设计方案相近的结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4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647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技术   肿瘤   实现   预报   转移   陶瓷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