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导言: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
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
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
1、定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原理:
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原理是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公开市场业务的出发点是基础货币,其目标是银行体系借入准备金。其操作的基础是银行货币创造,及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通过买卖债券达到扩张或收缩金融体系内准备金数量。
二、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
诺顿磁盘医生怎么用
1、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比较分析:
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特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运用的历史短。
安顺学院学报②、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仍是数量型。而美日欧等过则早已将基准利率等市场化指标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
、央票是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券种。而在发达国家,国债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手段。
、被动对冲外汇占款影响了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控效果。
、公开市场操作与基准利率是平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发达构架,公开市场操作一般是直接作用于基准利率,在通过基准利率对存贷利率产生影响。
2、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有效分析:
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了预防意外和支付需要存放在中央银行账上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资金。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和外汇时,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会相应地减少。反之,买进证券和外汇时,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会相应地增加。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目标是收回流动性,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应相应收缩。2010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比上年末1.13%,说明2010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力度较大,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胀。
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我国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两大部分。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将证券和外汇卖给金融机构时,相应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央行基础货币余额增加。反之,买进证券和外汇时,投放基础货币,央行基础货币余额减少。2006年基础货币余额迅速增至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2007年末,基础货币余额10格致中学2万亿元,同比增长305%。2010年为配合宏观经济目标,基础货币余额再次呈较快增长为25.9%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首先,当央行认为
需要收紧银根时,就将手中的证券和外汇卖给金融机构,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流通中投放的基础货币数量就相应减少,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收缩。反之,当央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通过买进证券和外汇的方式,投放一部分基础货币,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扩大。其次,货币乘数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货币乘数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6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201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末低8.0个百分点,说明共公开市场业务已开始减慢货币流动性的速度。
三、中西方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比:
1、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①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可以简单表述为:
M=-BM表示货币的变动,B表示债券的变动)
即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债券,达到扩张或收缩金融体内准备金数量,进而控制货币的一种交易方法。
②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增减的有关资产项目的操作,调整资产总量,从而达到控制负债的目的。通过基础货币的变动收缩活扩张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水平,导致货币供应的变动。其原理是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货币供应量(M)与基础货币(Mb)有着确定的关系:
M=rXMb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水平来引起银行体系内贷款数的变动。其以M1M2作为货币供应的中介目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买卖债券。调节商业银行非借入准备金水平影响基础货币。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如下:
公开市场业务(OMO)f银行体系准备金(MBR)f基础货币(社会科学论坛B)f货币供应量(M)f国民收入(GNP)。
2、美国联邦储备(下文简称美联储)局公开市场业务
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也是全世界国家中最广泛、最成功的。1982年后,美联储改以借入准备金为操作的目的,中介的重心也相应从货币总量转到平稳利率上,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美联储有以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标:
①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以利率为操作目标。
这一阶段,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吞吐政府债券,从而调节联邦储备上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联邦基金利
率,达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②美联储以借入准备金为操作目标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③美联储以数量为操作目标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脱丝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相比,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上,我们国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利率未市场化。
②货币需求不稳定。
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政策四大目标的影响:
1、经济增长。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途径有三条:
①变动货币供给量。即准备金数量的增加通过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货币能力,导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增加。
②变动利率水平,引导真个社会的投资趋向。
③变动利率结构,影响不同敏感程度的贷款与投资。
2、稳定物价。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稳定物价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通胀的消除与治理方面。通过抑制商业银行货币扩张能力来削减物价上涨。
3、充分就业。
公开市场业务对充分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扩大投资,增加社会就业,以及通过结构性的债券买卖,增加部分行业的就业机会。
4、国际收支平衡。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引起的货币供应变动对汇率能产生影响,从而间接的影响到国际的收支平衡。
五、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经济、金融因素:
1、市场经济化和国有银行商业化的进程的制约。
2、国债市场的规模和活跃程度的制约。
3、货币市场发展缓慢。
4、利率市场化进度缓慢的制约。
5、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制约。
六、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局限性的规避: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局限性的规避,需要与其他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最大限度发挥相关货币政策的使用,以抵消其先天的局限性。
1、与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进行配合使用。
首先利用再贴现快速的宣示的作用,向社会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再利用再贴现对结构性和行业性的矛盾进行调整。
2、与准备金制度的有机协调配合。
准备金制度是决定货币乘数最主要的变量,即公开市场业务一定要通过准备金制度发挥作用。
3、与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
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活动首先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然后变动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对投资和消费进行影响。所以,基准利率决定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利率的形成和变化。利率是公开市
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所以在中国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形成,必须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而基准利率的制定的制定,应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市场的利率水平。
特异功能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3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63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货币   公开市场   操作   业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