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北京蜂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19 新时代北京蜂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方锡红1  刘进祖2  梁崇波1  王星3│文
1 北京市蚕业蜂业管理站,100029;
2 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100029;
3 北京市蜂业公司,10002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由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发展现代蜂产业是促进农业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受限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京郊农民脱低致富奔小康意义重大。一、“十三五”期间北京蜂产业发展成果
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北京市蜂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任务目标,围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大力推广现代蜂业养殖技术蜜蜂授粉技术,
开展蜂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安全蜂产品和成熟蜂蜜生产,“一园、两带、四区、八龙头”“六大体系”基本建成,“十大工程”基本完成,全市蜂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富民体系更加发达、蜜蜂文化体系更加繁荣,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既定目标。截至2020年底,全市蜜蜂饲养量达28万,蜂蜜产量897万kg,蜂王浆产量6.53万kg,蜂花粉产量9.91万kg,蜂蜡产量8.01万kg。建成各类蜂业产业基地60个,培养300名蜂业乡土专家;建设1个优良种王本地化繁育基地,1个蜂产品检测中心,实现养蜂年总产值2.1亿元,加工产值超过12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蜂农户均收入达2万元。
1.蜂产业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蜂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从精准帮扶、基地建设、蜜蜂授粉、组织发展、蜜蜂养殖等方面持续发力,扶持资金总额超过3亿元。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蜂业抗风险机制,拓宽蜂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范围,增强蜂农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五年来,累计承保5个区的17.56万蜂,参保蜂农1873户次,累计赔付数量2.1283万,累计赔付金额203.11万元。2.蜂产业精准扶低体系基本建成
启动蜂产业精准扶低富民工程,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蜂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GB/Z 35035-2018),对精准帮扶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五年来,重点帮扶1000户低收入农户从事养蜂行业并实现脱低致富,为重点山区养蜂户免费发放蜂1万、新蜂箱1.5万套、蜂胶采集器2万套、蜂机具0.5万件和各类蜂业科技资料2万余份。
3.蜂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成
重点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绿生态的蜂产业发展体系。一是推进合作组织向加工、流通、品牌、服务等多领域发展。全市蜂农专业合作社71家,入社蜂农6800多户,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元,总资产超过2亿元;二是蜂产品加工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现有37家蜂业企业,其中国家级蜂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蜂产品加工年产值超过12亿元,年销售产值18亿元,年出口创汇超过1800万美元;三是蜜蜂授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已建成12个蜜蜂、熊蜂授粉技术示范基地,蜜蜂授粉良种繁育基地2个,蜜蜂授粉专业合作社4个,授粉专业公司1家。5年来,授粉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四是积极拓展蜜蜂文化功能。建设各类蜜蜂文化观光园10家、蜂业主题博物馆3家,兴建蜜蜂学校,筹建国家级森林蜜蜂特小镇,连续三年举办“世界蜜蜂日”庆祝活动及各类蜜蜂文化主题宣传活动,2018年和2019年,在密云区分别举办“21世纪第三届全国蜂业科技与蜂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北京密云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和“2019京台美丽乡村论坛”;2019年,各类蜂业文化观光园和活动累计接待参观人数20万余人,实现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4.蜂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一是加速蜂业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和推广工作,建成蜜蜂良种
通讯作者:刘进祖,E-mail: 150488276@qq
专题报道
2021年6月  热点聚焦
中国蜂业
20
APICULTURE OF CHINA
繁育、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蜂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蜂产品溯源管理监控、蜜蜂授粉综合配套技术等五大技术体系;二是蜂业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显著。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北京市地方标准8项,建立3个国家级安全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养蜂农户800户,示范蜂6万,蜂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三是蜂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建成10个蜂产品可溯源监控技术示范基地,投入可追溯蜂2000,建成区级蜂产品检测中心1个,基本实现蜂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性。四是优良蜂种率显著提升。5年来,引进推广良种蜂王5000只,建成西方蜜蜂育种中心1个,年繁育自有蜂种“密云1号”5000余只,蜂产品生产水平和蜜蜂抗病虫害能力显著增强,蜂产品产量增加30%以上,蜜蜂良种率达50%以上。
5.蜂产业品牌建设体系基本建成
加大蜂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力度,大力推广京西白蜜、成熟蜜、自流蜜、富硒蜜等唯一性、特和高端业态蜂产品生产,打造知名蜂产品品牌。密云区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为“中国蜜蜂之乡”,3家合作社生产的蜂蜜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区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为“国家级安全蜂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京西白蜜”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巨型中国地图巢蜜”和“巨型北京地图巢蜜”在二十一世纪第二届蜂业科技与蜂产业发展大会上荣获“蜜蜂文化——创新一等奖”;市内重点品牌蜂产品多次荣获国际金奖,3个品牌成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6.蜂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成
加大蜂业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和推广力度,共培养国家级蜂业乡土专家7人,北京市级蜂业技术顾问 28人,北京市级养蜂科技协调员300人,举办各类蜂业技术培训班150余期,培训蜂农2万余人次,大力弘扬蜜蜂工匠精神,蜂业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十四五”时期推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1.蜂产业是保持生态平衡的稳定器
蜜蜂作为生态环境植被修复因子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显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还能保持植
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蜜蜂对珍稀植物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高原荒漠地区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作用,其生物修护作用不可替代,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2.蜜蜂是监测环境质量的指示器
蜜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蜜蜂生存状态能够直接显示周边环境的好坏程
度。若发现大量蜜蜂死亡,则表明环境中出现了非良性的不平衡问题。除此之外,通过检测蜜蜂体内残留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名副其实的环境“哨兵”。
3.蜜蜂可作为设施农业绿防控技术的传播器
绿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众多研究证明,蜜蜂可作为生物防治作物病害的媒介。在蜂箱中配置盛放生物防治剂(枯草杆菌)的配合器,使作为授粉昆虫的蜜蜂携带生物防治剂到作物的雌蕊上,在实现授粉的同时还可有效抑制作物病害,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4.蜂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
蜂产业在服务生态建设的前提下,还兼具满足市民对优质安全蜂产品和现代都市生活休闲观光的综合需求的多重功能。利用蜜蜂授粉能有效协调农作物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上,特别是在安全生态产品的生产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蜜蜂养殖业空中生态产业优势显著,农民不用出门,就能得到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优良选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就业,培养新型职业蜂农,增加农民收入。在传统蜜蜂养殖和蜂产品加工基础上,蜜蜂产业的养老养生、休闲旅游、文化传播功能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中也日益凸显。2019年6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对大力发展蜂产业做出了“蜂盛蜜匀”的重要批示,标志着首都蜂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时代。5.蜂产业是繁荣生态文化的连接器
“严密的组织、坚强的意志,辛勤的劳动、无私的奉献”——伟大的蜜蜂精神,是我国生态文明宝库中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大批蜜蜂博物馆、蜜蜂文化节、蜜蜂观光园、“蜂”味餐厅等蜜蜂文化传播媒介脱颖而出。同时,蜜蜂认养和蜜蜂教育也初具规模,并走进广大市民身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市民展现神奇的蜜蜂文化和坚韧团结的蜜蜂精神,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的需要和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又满足人民对文化精神的需要,成为蜂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农村居民新的经济收入增长点。
三、“十四五”时期推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
现路径
1.蜂产业政策研究与服务治理能力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市各级领导对蜂产业的重要批示,从蜂扩规、蜂保持、养蜂专业化、蜜蜂授粉、蜂疗保健、蜜蜂文化、蜂业合作组织建设、蜂业政策性保险、蜂业龙头企业、蜂业科研与技术推广、蜂业标准化与高
专题报道
2021年6月  热点聚焦
21
端蜂产品认证等多领域、多角度研究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和改进双随机蜂业检查机制,研究开展蜂业联合执法与市场规范机制,实现行业服务与综合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
2.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合理化种植
联合林业勘察部门,开展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对全市各区蜜粉源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花期、泌蜜规律和蜜粉丰富度等数据进行补充,科学估算载蜂量,全面了解动态变化的蜂业发展底数,为蜂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同时,结合本市造林工程,制定合理的蜜粉植物种植规划,建成蜜源植物林,形成连片蜜源。
3.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扩繁
对蜜蜂资源进行普查,包括蜜蜂品种、蜂数量、蜂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品种特征等信息,建立市级“蜜蜂资源信息库”和“蜜蜂资源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在密云种蜂场的基础上建设3个种蜂繁育基地。
深入开展系统研究,利用常规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估优良特征特性,挖掘优异基因,对地方品种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培育1~2个优良本地蜂种。
4.蜜蜂病虫害绿防控体系建设
按照集中监测、定点布控的原则,在每个养蜂区设立蜜蜂重大疫病监控点,重点对蜜蜂重大疫情进行监控和预警,形成以点到面的监控网络覆盖,避免重大蜂病疫情的大规模扩散和急速传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蜜蜂病虫害绿防控技术,预防为主,研发与推广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剂等绿蜂药蜜蜂病虫害,避免蜂产品受到化学药物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5.自动化蜂机具与深加工设备研发与推广
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蜂具,如电动摇蜜机、小型搬运机械、放蜂专用车辆、小型自动化蜂机具等,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通过重点技术攻关,扶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推广泡腾片、浓缩片、软胶囊、口服液等生产设备,着力解决蜂产品深加工工艺技术、产品功能开发、新型复合产品开发、新剂型产品开发等几个方面的关键性瓶颈问题。
6.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研究与示范
针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追责难、保障难等问题,通过技术革新,采用混合型App的开发模式,利
用物联网、信息化等技术,建成完整的溯源管理和追溯平台,实现对蜂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等4个环节的PC端和手机APP端的信息查询和追溯。制定建立4个北京市安全蜂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具体包括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蜜蜂饲养用药管理规范、安全蜂产品采收标准、蜂产品安全收购及加工关键点控制办法等,提升蜂产业管理水平,消除蜂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7.蜂产品功能因子研究与复合型新产品开发
加强蜂产品功能因子研究,并开发其提纯加工技术,同时加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复合新型蜂产品的研发工作,包括:蜂产品保健酒、蜂王浆小分子肽、蜂花粉功能性饮料、蜂胶黄酮复合产品、蜂蛹蛋白、蜂毒药品、蜂毒化妆品等。
8.蜜蜂授粉与农作物绿防控技术体系建设
随着生态环境和果品安全生产的重点项目建设,蜜蜂授粉技术也得以在农业中迅速推广,预计“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区域授粉专用蜂数量有望突破百万箱。通过授粉蜂转地繁育模式的研究,探索合理的转地放蜂路线和转地、繁育时间表,形成一套技术规范,出熊蜂工厂化繁育影响大的关键因子,完成对关键因子控制和操作的技术规程及工艺的制订,完善熊蜂良种工厂化繁育技术工艺和流程,制定蜂授粉应用技术配套的授粉作物绿防控技术。解决北京地区农作物授粉季节与繁蜂季节不吻合的矛盾,及时有效提供充足的授粉蜂。9.智慧蜂业研究与示范
提高养蜂的智能化水平,集成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智能蜂场,可以为蜂农提供气象预报,以便蜂农确定繁蜂时间,提早规划场地;利用智能蜂箱监控好蜂生产环境,从而可减少气候因素的影响。同时智能蜂场应用于蜂养殖、蜂产品生产、蜂产品物流以及蜂业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将最大幅度降低蜂业养殖劳动强度,提升蜂产品原料质量,从而提高蜂蜜的单位产量、质量和产值,完成蜂业由传统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10.蜂业政策性保险研究与试点
“十四五”期间,在已经进行试点的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基础上,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更完善的政策性保险条款、更丰富的政策性保险险种和多种风险互助机制,确保参保农户在受灾之年能够及时得到合理的补偿。
11.中华蜜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加强房山蒲洼、密云石城、冯家峪等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各区濒危野生中华蜜蜂资源进行保护性隔离和人工饲养扩繁,结合特旅游等产业对其进行经济价值保护性利用。建设崖壁蜂场等特中华蜜蜂蜂场、开发中华蜜蜂特产品、发掘中华蜜蜂文化、打造中华蜜蜂区域性品牌,合理开发利用中华蜜蜂资源。
编辑:李瑞珍
专题报道
2021年6月  热点聚焦
中国蜂业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09:3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59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蜜蜂   蜂产品   蜂业   产业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