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196754.X
(22)申请日 2019.12.10
(73)专利权人 江苏赛福电气有限公司
地址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静淮街
167号亚都天元大厦A座724室
(72)发明人 周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480
代理人 张利靖
(51)Int.Cl.
H01T  4/16(2006.01)
H01T  1/02(2006.01)
H01T  4/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
置,其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有角度可调
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防雷装置可拆卸连
接,所述防雷装置包括绝缘杆,所述绝缘杆外包
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灭弧室和至少两
电极室;其中,灭弧室和电极室依次交错排列,
所述电极室内设有珠型电极,所述珠型电极部分
设置在灭弧室内,且相邻的珠型电极之间的间隙
为0.5mm,所述绝缘层表面设有与灭弧室连通的
吹弧通道,相邻的吹弧通道之间设有凹陷面,任
意凹陷面内壁周向设有若干鳍片,灭弧室内电弧
等离子体在电场、磁场、流场及空气动力的多重
作用下产生吹弧效应,将电弧吹断,达到自动灭
弧效果。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10779497 U 2020.06.16
C N  210779497
U
1.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包括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角度可调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防雷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防雷装置包括绝缘杆,所述绝缘杆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灭弧室和至少两个电极室;其中,灭弧室和电极室依次交错排列,所述电极室内设有珠型电极,所述珠型电极部分设置在灭弧室内,且相邻的珠型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5mm,所述绝缘层表面设有与灭弧室连通的吹弧通道,相邻的吹弧通道之间设有凹陷面,任意凹陷面内壁周向设有若干鳍片,所述绝缘杆的一端设有引弧电极,所述电极室的初始位置设有终端电极,所述引弧电极与终端电极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内壁表面圆滑,具有两个与电极室连通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弧通道呈倒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型电极的直径为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装置的两端设有固定座,位于底侧的固定座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固定支架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安装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截面为六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弧通道的轴线与两个所述珠型电极的对称线共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终端电极以及引弧电极的一端均为球形或半球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电极的另一端与第一个珠型电极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779497 U
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力系统线路避雷器的不断深入研究,各种新型避雷器的应用飞速发展。其中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利用高电压技术中气体间隙放电产生多段电弧的特性进行防雷设计。[0003]实际应用过程中,在雷电冲击电流作用下,多腔室间隙中腔室中空气在燃烧电弧等离子体作用下会急剧膨胀产生爆破力,在爆破力和电磁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吹弧通道引导高温高压气体能量快速、强劲释放至大气环境中,实现吹弧,熄弧作用。
[0004]在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的熄弧过程中,吹弧通道的结构设计直接决定防雷装置吹弧的方向、速度、压强等物理量,这些关键物理量决定防雷装置快速切断工频续流的能力和恢复线路绝缘强度的时间,是防雷装置防雷功能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
[0005]其次在经过多次雷击闪络后装置的防雷性能会随着材料的消耗的降低,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角度可调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防雷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防雷装置包括绝缘杆,所述绝缘杆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灭弧室和至少两个电极室;其中,灭弧室和电极室依次交错排列,所述电极室内设有珠型电极,所述珠型电极部分设置在灭弧室内,且相邻的珠型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5mm,所述绝缘层表面设有与灭弧室连通的吹弧通道,相邻的吹弧通道之间设有凹陷面,任意凹陷面内壁周向设有若干鳍片,所述绝缘杆的一端设有引弧电极,所述电极室的初始位置设有终端电极,所述引弧电极与终端电极之间具有空气间隙。[0009]所述灭弧室内壁表面圆滑,具有两个与电极室连通的开口。
[0010]所述吹弧通道呈倒圆锥状。
[0011]所述珠型电极的直径为10mm。
[0012]所述防雷装置的两端设有固定座,位于底侧的固定座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0013]所述固定座与固定支架螺纹连接。
[0014]所述固定支架与安装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截面为六边形。
[0015]所述吹弧通道的轴线与两个所述珠型电极的对称线共线。
[0016]终端电极以及引弧电极的一端均为球形或半球形。
[0017]所述终端电极的另一端与第一个珠型电极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防雷装置在遭受雷击过电压冲击时,雷击过电压通过电极施加在灭弧室上,在灭弧室两端电极遭受冲击过电压时,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隙发生闪络,灭弧室中的空气得到急剧加热膨胀。灭弧室内电弧等离子体在电场、磁场、流场及空气动力的多重作用下产生吹弧效应,将电弧吹断,达到自动灭弧效果。
[0019]可拆卸的防雷装置设置,也可以在其产生故障时进行更换,无需拆卸安装支架,避免了后期安装后的位置调整步骤。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一种多腔室吹弧式防雷装置,其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角度可调的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与防雷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防雷装置3包括绝缘杆6,所述绝缘杆外包裹有绝缘层7,所述绝缘层内设有灭弧室9和至少两个电极室;其中,灭弧室和电极室依次交错排列,所述电极室内设有珠型电极8,所述珠型电极部分设置在灭弧室内,且相邻的珠型电极之间的间隙为0.5mm,所述绝缘层表面设有与灭弧室连通的吹弧通道11,相邻的吹弧通道之间设有凹陷面10,任意凹陷面内壁周向设有若干鳍片12,所述绝缘杆的一端设有引弧电极4,所述电极室的初始位置设有终端电极5,所述引弧电极与终端电极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0028]通过设置凹陷面,增大相邻吹弧通道之间的爬电距离,同时在凹陷面内设置鳍片,进一步增大两者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灭弧效果。
[0029]所述灭弧室内壁表面圆滑,具有两个与电极室连通的开口。灭弧室内壁表面圆滑,内壁圆滑,在遭受雷击时,灭弧室内壁电荷分布均匀,没有电荷累积效应,相同间隙电压下,不容易被击穿,可以提高线路绝缘等级,特别是在高压配电线网上,可以避免防雷装置频繁误操作放电,引起高压配电网电压
严重下降,导致配电网电压波动影响配电质量。[0030]同时在灭弧室内可以增设增爬槽,用于延长相邻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灭弧室内部沿面闪络电压,确保每次过电压闪络发生在相邻电极之间最短物理连线路径上,使得灭弧室每次雷电冲击动作电压数值离散性小。特别是当灭弧室为圆球形时,灭弧室体积相同时,球形面积最小,爬电距离最短,增设增爬槽可以有效提高线路的绝缘等级。[0031]灭弧室设计为沟槽式,能够消除相邻灭弧室之间的交叉喷弧现象并且由此提升了耐久性。
[0032]所述吹弧通道呈倒圆锥状,确保燃弧下方具有适量的空气储备,在燃弧时通过空气膨胀产生足够的吹弧能量。
[0033]所述珠型电极的直径为10mm,间隙为0.5mm时,其具有最佳的灭弧效果。
[0034]所述防雷装置的两端设有固定座,位于底侧的固定座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与固定支架螺纹连接,确保固定支架与安装支架之间的角度不变,在后期进行更换时,可以无需重新调整角度,直接更换防雷装置即可。
[0035]所述固定支架与安装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截面为六边形,便于角度定位。
[0036]所述吹弧通道的轴线与两个所述珠型电极的对称线共线。
[0037]终端电极以及引弧电极的一端均为球形或半球形,可以更好的引弧。
[0038]所述终端电极的另一端与第一个珠型电极连接。
[0039]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58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极   防雷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