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全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第一单元:导论
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
《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
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读者的角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
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这样解释,似乎才符合赖以精心结撰全书的补衬手法。」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由於读者一般都是同情失败者,传统的中国文学批评一概将黛玉、晴雯的高尚与宝钗、袭人的所谓的虚伪、圆滑、精於世故作为对照,尤其对黛玉充满赞美和同情。……(宝钗、袭人)她们真正的罪行还是因为夺走了黛玉的婚姻幸福以及生命。这种带有偏见的批评反映了中国人在对待《红楼梦》问题上长期形成的习惯做法。他们把《红楼梦》看作是一部爱情小说,并且是一部本应有一个大团圆结局的爱情小说。」
「除了少数有眼力的人之外,无论是传统的评论家或是当代的评论家都将宝钗与黛玉放在一起进行不利於前者的比较。……这种稀奇古怪的主观反应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部分是由於一种本能的对於感觉而非对於理智的偏爱。……如果人们仔细检查一下所有被引用来证明宝钗虚伪狡猾的章节,便会发现其中任何一段都有意地被加以错误的解释。」
第二单元:神话
神话专题I石头神话
《红楼梦》的神话操演及其意涵(纲要)
欧丽娟撰
※参考资料:欧丽娟:〈《红楼梦》中的神话破译—兼含女性主义的再诠释〉,《成大中文学报》第30期(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2010年10月),页101-140
八角楼上一、石头神话(贾宝玉)
同时包含自宋玉、司马迁、董仲舒、朔等以来「士不遇」题材,与轼、辛弃疾等以「补天石被弃」自喻的历史悲愤(上生《走近雪芹—《红楼梦》心理新诠》)
(一)远古神话:女娲炼五石以补苍天
《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於是女娲炼五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列子汤问篇》:「然则天地亦物与。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石以补其阙;断鳌
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二)祖父寅:(朱淡文《红楼梦研究》)
1.寅《楝亭集诗钞》卷一〈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浮光自容马,天风鼓空碧。露坐闻遥钟,冥心寄飞翮。」
2.寅《楝亭集诗钞》卷八〈巫峡石歌〉:「巫峡石,黝且斓,周老囊中携一片,状如猛士剖余肝。……娲皇采炼古所遗,廉角磨砻用不得。或疑白帝前、黄帝后,漓堆倒绝玉垒倾。风煦日暴几千载,旋涡聚沫之所成。胡乃不生口窍纳灵气,崚嶒骨相摇光晶。嗟哉石,顽而矿,砺刃不发硎,系舂不举踵。砑光何堪日一番,抱山泣亦徒湩湩。」
(三)石头神话的意义:
1.母神(太初之母、之母)的崇拜:
(1)「蛇」与「肠」:「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女娲「一日而七十化」、「抟土造人」(《子说林训》)
※梅新林抉发女娲之为「孤雌纯坤」的性别意义,以及在书中神俗二界分化而成的母神递接与循环的完整系统,可谓最具洞见。
兹将其说简化列表如下:
神界 俗界
女娲 → (警幻仙子)==*==贾母 → 姥姥
(救世之神) (命运之神) (命运之神)(救世之神)
(2)「女蛙」——「女娲」之源
(3)「」母题的导入——「末世」的表徵之一
汉代石刻画像与砖画中常见人面蛇身的女娲、伏羲交尾图,「伏羲居左捧日,女娲居右捧月」,并伴随结草为扇、障面遮羞的故事与图像
2.「末世」的背景:
(1)点出贾府运势之大环境,作为悲剧的起点(具体定义)
(2)无才补天——儒家「济世」理想的落空(相对於王熙凤与贾探春)
3.顽石的品性:
(1)畸零的处境——道家「逍遥」理想的落实,「畸於人而侔於天」
(2)坚硬执著——「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吕氏春秋本味篇》)
节日圆舞曲「石生而坚」(《子说林训》)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3)「脱母入父」的成长失败与身分认同的暧昧失据——「赤瑕宫」的「瑕」字乃「玉有病
也」,「正」「邪」二气的禀赋
第二单元:神话专题Ⅰ(女娲补天神话)
《红楼梦》的母神崇拜心理(简表)思其始而成其终
欧丽娟撰
※参梅新林《红楼梦的哲学精神》:
梅新林抉发女娲之为「孤雏纯坤」的性别意义,以及在书中神俗二界分话儿成的母神递接与循环的完整系统,可谓最具洞见。兹将其说简化列表如下:
神界 俗界
女娲 →(警幻仙子)==*==贾母 → 姥姥
(救世之神)(命运之神) (命运之神)(救世之神)
第二单元:神话专题II皇英绛珠神话
《红楼梦》的神话操演及其意涵(纲要)
娥皇女英(林黛玉)欧丽娟撰
形意拳谱(一)远古传说:
《述异记》卷上:「昔舜南巡而葬於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
(二)唐代白:
〈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三)晚唐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四)舜妃故事之意义
补:绛珠仙草与西方灵河
(一)《山海经经》:「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文选别赋》善注引宋玉《高唐赋》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
(二)《楞严经》:「爱河乾枯,令汝解脱。」
华阳仙裔《金玉缘序》:「绛珠幻影,黛玉前身,源竭爱河。」
第三单元:谶语式的表达策略IV
(物谶:联姻型的婚恋小物)
《红楼梦》中隐谶的表达策略
欧丽娟撰
※参考资料:欧丽娟:〈论《红楼梦》中的隐谶系谱与主要表述策略〉,《淡江中文学报》第23期(台北:淡江大学中文系,2010年12月),页55-98。
脂砚斋:「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其中隐语,惊人教人,不一而足」
评点家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十二钗册多做隐语,有象形,有会意,有假借,而指事绝少,是在灵敏能猜也。」
所谓隐语,本为修辞的一种形式,即以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意。而其隐语类型,主要即是回目中所直揭的「谶」,如第22回的〈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与第75回的〈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脂砚斋也於第42回有关姥姥为巧命名之用意一段批云:「作签(谶)语以射后文。」
第5回「宝玉看正册一段」脂批:「世之好事者争传《》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法,为儿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
「谶」字初见於汉初贾谊〈鵩鸟赋〉,其原义本与「验」相通,而称谶不称验,或与方士有关。所谓「谶」者,是一种特属於中国人的预言形式:
《释名》:「谶,纤也,其义纤微而有效验也。」
《后汉书衡传》:「立言於前,有徵於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谶「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梁.勰《文心雕龙》:「天命神道」观,「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
一、历史中隐谶的主要类型
(一)先:谶谣——韵文形式的隐语,有时配合图画而形成「图谶」
「言∕事」之顺向落实,预言式的先见之明。
拆字法、双关法(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谐音法、别名法、关系法(社会关系或家庭关系)、特徵法、五行法、生肖法、对象隐喻法、时间隐喻法、地点隐喻法、过程隐喻法、直言法、综合法
(二)两汉:谶纬
(三)西晋:诗谶——「言∕事」之逆向追验,穿凿附会的后事之明
上海通用sail《晋书岳传》岳〈金谷集作诗〉:「白首同所归。」
《南史》梁简文帝〈寒夕诗〉:「雪花无有蒂,冰镜不安台。」
〈咏月〉:「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二、《红楼梦》中的运用与涵
(一)谶谣:第5回人物判词、第22回灯谜诗
(二)诗谶:
1.一般抒情诗
2.第63回「冰山一角式」的引诗法
海明威:「冰山之所以雄伟壮阔,就是因为它只有1∕8浮在水面,7∕8沉在水底。」
(1)晚唐.罗隐〈牡丹花〉:「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令功成后,辜负穠华过此身。」
(2)晚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第22回脂批:「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5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神话   女娲   中国   隐喻   人物   隐语   小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