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透水坝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发明专利]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11]公开号CN 1851141A [43]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21]申请号200610039961.9[22]申请日2006.04.27
[21]申请号200610039961.9
[71]申请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
究所
地址210042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72]发明人田猛 张永春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代理人汪旭东
[51]Int.CI.E02B 3/10 (2006.01)E02B 7/00 (2006.01)E02B 3/00 (2006.01)
E02B 3/02 (2006.01)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1 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生态水坝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透水坝及其设计与施工
方法。生态透水坝位于非行洪河道内,其剖面为梯
形复式结构,坝坡的边坡系数为1∶1~1∶2.5,包
含四个部分:(A)控制层;(B)过渡层;(C)溢流层;
(D)稳定层。生态透水坝的设计流程为首先勘测筑
坝地址的地形条件和查询水文气象资料或其他设计
资料,得到生态透水坝的几何参数和设计流量,将
上述参数代入渗流力学中的杜平公式中进行试算,
得到合理的渗透系数和停留时间,然后进行生态透
水坝进一步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砾石级配、筑坝材
料、种植植物。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无动
力运行、降低了建设成本、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可
以获得10%左右的COD去除率,10%~20%的TN去
除率,20%~40%的TP去除率。
200610039961.9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
1.一种生态透水坝,位于非行洪河道内,其特征在于其剖面为梯形复式结构,坝坡的边坡系数为1∶1~1∶
2.5,包含下面四个部分:
(A)控制层(5),位于生态透水坝的迎水坝坡,由1mm~5mm的筑坝材料构成,其体积为整个透水坝的5%~15%;
(B)过渡层(6),位于生态透水坝内部,由5mm~10mm的筑坝材料构成,其体积为整个透水坝的50%~65%;
(C)溢流层(7),位于生态透水坝的坝顶,由10mm~40mm的筑坝材料构成,占到生态透水坝体积的10%~15%;
(D)稳定层(8),位于生态透水坝的背水坝坡,由20mm~40mm的筑坝材料构成,占生态透水坝体积的2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筑坝河道深度为1.5m~
3.5m,河道宽度为5m~30m,筑坝地址的河道底坡平缓,坡度小于0.05,河道边坡大于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控制层体积为整个透水坝的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控制层、溢流层和稳定层表面可以种植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植物为根系泌氧能力较强、脱氮除磷效果好的品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为美人蕉、香蒲、菖蒲、芦苇或香根草。
7.一种生态透水坝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a)根据当地水文、气象资料及地形地貌资料,带入面源计算公式,估算面源污染的设计流量;
(b)勘测现场,筑坝地址前河道长度或沟唐的容积要足够容纳面源污染的设计流量,通过测量筑坝河道的深度、宽度、底坡和边坡,估算生态透水坝的几何尺寸和结构;
(c)获得生态透水坝的几何尺寸和设计流量的范围后,将其代入生态透水坝梯形渗流计算模型中进行试算,得到生态透水坝的设计参数;
200610039961.9权 利 要 求 书 第2/2页
(d)根据选定的设计渗透系数、已知的各种不同规格筑坝材料的渗透系数和渗流力学中的串联混合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生态透水坝筑坝材料的级配;
(e)生态透水坝的设计过程完成后,进行施工过程,首先对选定的河道或池塘进行清淤整理,河底夯实平整,然后根据生态透水坝的设计参数进行堆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透水坝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c)中筑坝材料的渗透系数为0.01m·d-1~1.0m·d-1,以及径流在坝体内的停留时间为1.0hr~4.0hr。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生态透水坝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坝体材料堆筑完成后,往围堰内放水,开始种植选定植物,待植物成活后,拆除围堰投入运行。
200610039961.9说 明 书第1/8页
一种生态透水坝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农村河网地区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生态透水坝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地区的水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面源污染的威胁,例如太湖流域、巢湖流域和滇池流域。面源污染一般由农业地表径流和农村生活污水组成,
包括农田氮磷等营养盐的流失,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的随意堆放和排放等。这些面源污染的排放基本没有规律可循,一般难以预测和收集,大部分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当地水体,从而大大影响了水体水质,导致了“水华”现象的频频发生,也间接影响了当地饮用水水源的水质。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国内外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工作。治理思路一般是本着综合整治的理念,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理(农业减排技术、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系统等),采用因地制宜的面源控制技术,进行卓有成效的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目前经常采用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有人工湿地、人工浮床、稳定塘等。这些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种植植物及培育微生物或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来吸收和降解面源污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通常一个面源污染控制系统由两个以上的单项技术组成,发挥不同的作用,其特点是投资省,适用范围广,管理难度低,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
不过对于平原河网地区,其地形特点是河网密集,水力坡降小,自然条件下水流缓慢,同时该地区面源污染具有时空不均匀性和严重性等特点。应用上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时,会存在一些问题:①植物或微生物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相对较低,在去除相同量的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其占地面积大;②由于面源污染发生的不规律性,这些净化系统往往都需要特定的收集系统和动力提升才能保证系统的运行,增加了投资成本,同时也导致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相对较低。    渗透坝是水利工程中土石坝的一种,它是利用天然土料(砾石、碎石、砂石、卵石、砂土等)作为构筑材料,通过人工堆筑或机械碾压形成的土石坝。渗透坝
200610039961.9说 明 书 第2/8页在水利工程中主要应用是小型河流或水库的径流拦蓄。渗透坝的建设可以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廉,但是其渗透系数一般远远大于钢筋混凝土坝。作为水利工程的渗透坝,当坝体渗流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管涌现象,引起坝体的不稳定。所以以往对于渗透坝的研究主要是防渗措施和渗流稳定性,其渗流计算常见于渗流力学和土力学的相关教材中。
专利CN200410066164.0(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中公开了一种生态透水坝(生态透水坝强化净化子系统):砾石堆筑而成砾石床作为坝体,透水坝坝体沿河道方向宽度为1~15米,利用砾石构筑生态透水坝,透水坝以渗流方式过水,使坝前、坝后库区保持一定水位差,这时解决了了平原地区的径流汇集入库区的问题。砾石床位于生态透水坝后,砾石床种植的植物、砾石孔隙与植物根系周围的微生物共同作用,高效去除N、P及有机污染物。其中生态透水坝的具体结构没有描述,只是砾石堆筑而成砾石床作为坝体,其构成前置库系统的一个部分,与其它部分协同作用。相关文献检索表明,在本专利申请日前没有发现与本发明类似结构和相关设计施工方法的生态透水坝的文献。
三、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农村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密集,水力坡降小的地形特点,以及该地区面源污染的时空不均匀性,如何有效利用农村地区废置的河道、池塘、沟渠来构建面源污染控制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透水坝及
其设计与施工方法,可以承受农村面源污染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对农业面源污染有一定的处理效果。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下:
本发明在人工湿地、快速渗滤系统、渗滤坝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而来,使用砾石或碎石在河道中人工垒筑坝体,利用坝前河道的容积贮存一次或多次降雨的径流或间歇排放的面源污染,通过渗透坝的渗流特性,拦蓄面源污染,调节坝体的过流量。并通过在坝体上种植植物以及在坝体内培养高效脱氮除磷菌,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吸收并分解径流中以及吸附在砾石表面的营养物质。通过上述过程,透水坝达到了可控拦蓄面源污染和一定的净化效果的设计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55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坝   面源   污染   生态   设计   砾石   地区   河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