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CINET的智能叉车专利数据可视化分析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21A0072);合肥市软科学项目(合科 2021 200号2021016);安徽省省级质量工
程项目(2020wyxm031)㊂
作者简介:章梅(1997-),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物流专利
对于建造年代相对久远的建筑,受建筑物自身的环境空间和原始设计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无障碍环境改建的难度较大㊂
3㊀无障碍设计发展策略
无障碍 是一个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无障碍建设就是要实现残疾人㊁老年人㊁儿童㊁孕妇等残障人士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可以安全㊁便捷㊁人性化地参与到社会各项活动中㊂为实现这一目标,针对前述调研总结的问题,对济宁市未来无障碍建设的进一步优化提出策略㊂
3.1㊀提高无障碍建设宣传力度
残障人士之所以被人们忽视是因为无障碍宣传力度少㊁力度不够,所以我们要加大无障碍建设宣传教育力
度㊂当今时代,手机㊁电脑成为当下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各方应采用多渠道㊁多形式的方式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并选取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担当无障碍建设形象大使㊂定期做无障碍知识讲座,在医疗机构和社区有计划地普及无障碍知识,印发无障碍知识手册定期发放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爱残障人士,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积极氛围㊂
3.2㊀完善无障碍建设制度
第一,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地方性法律规定,确立各个管理部门的职位职责,以保障无障碍设施能够被人们正常使用,便于管理㊂必要时再根据实施中的情况对规定进行修改完善㊂第二,无障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当协调有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划㊂在各个层次㊁各个阶段的规划中均要有侧重的考虑,从宏观层面的国土空间整体规划,到中观层面的道路系统㊁公共交通等专项规划㊁详细的区域管理计划,再到微观层面的建筑设计
规划的相关细节问题,都要通过整体计划统筹衔接,以科学指导㊁有序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㊂3.3㊀加强无障碍监管力度
工作的落实必不可少地与资金联系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诸如红绿灯语音提示㊁无障碍浴室㊁住房㊁电梯等设施的进一步实施,都需要政府有专门的款项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运行㊂为了保障无障碍设施的建造符合标准,设施能够建造完备,要增强相关政策监管力度,提升济宁市无障碍设施使用效益和完
善无障碍设施建造质量㊂无障碍建设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做到从无障碍规划的源头着手,用来保证城市无障碍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㊂
3.4㊀注重无障碍专业人员培养
要实现广大残障人士能顺利的外出参与社会生活,除了要完善无障碍相关监管和制度,还要关注无障碍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否最大程度的满足残障人士无障碍参与社会的需求,为了完成这一要求,无障碍专业人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今,国内无障碍专业人员相对稀缺,作为小城市的济宁更甚,济宁无障碍需求者居多,而所需的人才却供不应求,因此要培训大量的专业服务人员,这样才能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满足特殊人对无障碍建设的要求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潘海啸,熊锦云,刘冰,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理念发展趋势分析
[J ].城市规划学刊,2007,(02):42-46.
[3]裘知,鲍蕾,王玥,等.杭州市无障碍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议
[J ].建筑与文化,2020,(11):148-150.
基于UCINET 的智能叉车专利数据可视化分析
章㊀梅1,2㊀汪传雷1,2㊀梅㊀帅3㊀杨东祥1,2㊀胡㊀蕾1,2
(1.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039;2.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39;
3.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摘㊀要:叉车作为物流业最基础设施之一,其智能化对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㊂运用UCINET 可视化智能叉车专利文献挖掘其创新特点,提出促进智能叉车发展策略㊂结果表明:智能叉车的技术发展不均衡,专利发明人子网络之间缺乏合作,专利权人之间的合作松散,几乎处于 孤岛 状态㊂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智能叉车;空间分布分析;UCINET
中图分类号:TB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jki.1672-3198.2023.06.105
0㊀引言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装备的支撑,物流企业及其客户对物流装备技术运用提出更高要求㊂叉车又称铲车,作为一种用于装卸㊁搬运㊁堆码的物流功能的特种车辆,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所场景, 十三五 期间也备受关注,如‘特种车辆行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工程机械行业 十三五 规划“等均有涉猎㊂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叉车融合智能加速,而智能叉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专利作为知识产权性文件,反映了技术创新能力,也是科技转化为成果的重要形式㊂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越多,从企业内部抵抗科技风险的能力越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及供应链风险时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㊂2021年㊃
562㊃
我国颁布了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十四五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政策文件对知识产权进行战略部署,但我国智能叉车专利到底发展如何,特别是技术自立自强态势如何,值得关注㊂本研究力图借助专利文献,分析智能叉车状况,进而提出智能叉车高质量发展之路㊂1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㊀数据来源
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pss -v)作为文献检索平台,在高级检索功能中,默认发明名称㊁摘要工具栏的数据,关键词中填入 智能叉车 并进行检索,选择2012-2020年的样本
数据,得到150条数据㊂剔除以专利申请为题的无效专利文件后,在剩下文件中删除摘要中无智能叉车或叉车字样的专利文献,最终得到75条与智能叉车相关的专利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㊂1.2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专利计量法㊁社会网络分析㊁空间分析等方法,借助软件UCINET 及ARCGIS10.2将数据可视化以展示智能叉车专利的相互关系及空间分布格局㊂运用专利计量法对智能叉车专利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可以把握智能叉车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叉车技术发展提供建议㊂李俊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论文的专利挖掘;刘建明以区块链专利文献为数据源,运用专利计量法揭示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㊂
社会网络分析是行动者之间关系的集合㊂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中心性分析㊁凝聚子分析㊁密度分析等㊂张立光㊁张学艳等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了金融空间关联机制以及独角兽企业的关系㊂
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研究空间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可视化,其最大用途是空间分析㊂杨中楷通过空间分析了解我国有效专利分布的特征;阮沈勇将信息量模型与GIS 系统结合,研究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方法㊂
空间分布形态的判别一般采取最邻近指数分析,最邻近指数表示点状要素目标在地理空间中相互之间距
离㊂其公式为:R =r -1
r -E 公式中:r -1为平均实际最邻
近距离;r -E =12D =1
2n /A
为理论最邻近距离;A 为
区域面积,D 为点的密度,n 为点的个数㊂一般情况下,R <1时,呈集聚型分布;当R =1时,呈随机型分布;当R >1时,呈均匀型分布㊂
2㊀智能叉车技术发展状况
2.1㊀智能叉车申请趋势分析
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获得的智能叉车数据的归纳,可见专利申请量的线性趋势线呈现上升趋势㊂根据专利申请数量在年份上的差异,初步将智能
叉车技术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2-2014年,这个阶段智能叉车的每年专利申请量均未超过5个,叉车技术发展可能处于探索阶段;第二个阶段2015-2020年,叉车专利申请数量从2015年的5个增加到2019年的50个,虽然2020年申请量稍微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还呈现上涨态势,处于快速发展期㊂2.2㊀智能叉车专利公开年度分析
根据智能叉车的有效专利,对比前面的叉车专利申请数据,可以发现专利申请成功率每年不同,但2017年后基本维持在50%左右,2012-2016年智能叉车的专利数量非常少,2013年甚至没有有效叉车专利;2017年后专利数量猛增,2017年专利数量约是2016年的2.7倍,说明智能叉车行业发展加速,2019年达到26个专利,但2020年下降至16个,可能是受疫情影响的缘故㊂2.3㊀专利空间结构分析
2.3.1㊀智能叉车专利权人总体分布
由专利总量的区域分布可见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智能叉车技术的研发能力㊂通过整理专利文献,获得一系列专利权人地址,然后借助高德地图API 网站获得专利权人地址的经纬度,再借助GIS10.2中的ARCMA
P10.2可见,专利权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北京㊁上海㊁江苏㊁安徽㊁广州等地居多,中部地区分布较散,西部地区只有一个专利权人地址,分布不均现象较严重㊂智能叉车专利权人多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可能与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强有关㊂2.3.2㊀空间结构分析
借助ArcGIS10.2代入公式计算出专利权人的最邻近指数为0.993,该数值小于1,可知专利权人的地理位置
在空间上属于集聚型分布状态,表明各个专利权人之间在地理空间上是有可能的㊂
图1㊀有效专利授权核密度图
核密度分析用于探索空间分布中的距离衰减效应㊂对专利权人地址做核密度分析,而新疆只有一个专利权人点位信息,不具备核密度分析的条件,故只选择东部和中部的数据㊂由图可知,智能叉车的专利权人分布不均,但各个专利权人地理位置较集中,主要围绕广东㊁北京㊁上海为核心圈层分布㊂表明智能叉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北京㊁上海㊁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获得能力比二线城市高㊂东部地
662㊃
区的专利权人密度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与东
部地区的密度最大相差1.746;总体布局较分散,东部地区只生成三个核密度区,中部地区分布较均匀但不集中㊂同时,可能由于受到物流发展和交通发达程度的影响,部分专利权人点位信息临近交通主干道㊂3㊀专利分类号分析
3.1㊀频数统计及可视化分析
专利类型主要包括发明专利㊁实用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统计智能叉车的75条专利文献,其中发明专利17项㊁实用专利53项㊁外观设计专利4项㊂智能叉车专利数量涉及的专利分类号共72种㊁179个专利分类号㊂B66F9/075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44次,占总频次179的24.58%㊂75条专利文献中以B66F 开头的分类号达到102个,占总数的56.98%㊂
根据WIPO 在2021年9月公布的分类号技术对照表,比对智能叉车的分类号,再结合频数统计分析,发现智能叉车技术涉及种类较少,主要分布在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㊂
通过COOC3.9软件制作专利分类号共线表,将分类号共线表导入NETDRAW 中,得到分类号关联网络图㊂图中节点大小表示该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连线表示两个节点的合作次数㊂B66F9/075㊁B66F9/06㊁B66F9/12㊁B66F9/24的分类号周围的连线比较粗,表示此几个分类号出现于同一份专利文献的次数较多
图2㊀专利分类号关联网络图
3.2㊀中心性分析
专利共现分析是指一个专利同时拥有多个分类号,通过统计分类号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发现技术领域的交叉情况㊂将分类号共线表导入UCINET 进行数据处理,得到IPC 分类号的中心度㊂中心性是衡量个体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程度指标,主要包括度数中心度㊁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㊂度数中心度大于20的分类号有B66F9/075㊁B66F9/06㊁B66F9/12,除此之外还有3个节点的度数中心度是大于10的,表明这些
分类号在专利文献中的重要性较高㊂
接近中心度值越大,越说明该点非网络的中心㊂表1显示数值最大的是G06Q50/28,说明该分类号代表的电气工程的数据管理方法技术非网络的核心节点,应用较少㊂B66F9小类的接近中心度数值位居60-70之间,说明该技术在信息资源的权力以及影响力较强,该分类号
对应的是机械工程大类的驾驶㊁操纵的技术说明智能叉车技术发展比较偏向驾驶操纵相关的技术㊂有7个分类号的中间中心度为0,说明这7个点均不能控制其他节点,处于网络的边缘㊂
整体上看,分类号的密度为0.275,密度值越接近0,关系越松散,说明智能叉车的技术发展不均衡㊂3.3㊀凝聚子分析
派系(subgroup)是社中的一小人关系特别紧密,以至于结合成一个次团体㊂社会网络图中一个派系至少包括三个行动者,且他们之间是直接关系;一旦派系形成,其他行动者就难以再融入该次团体㊂个体与网络的关系越紧密,就越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凝聚子主要考察网络中各个小团体之间的关系㊂凝聚子主要包括派系㊁K -丛㊁K -核㊁LS 集合和Lambda 集合等,本研究从派系方面对智能叉车专利分类号和发明人的凝聚子进行分析㊂
通过UCINET 将分类号共线表的多值关系网络转化为二值关系网络,再将二值关系网络进行对称处理,
最后通过Cliques 进行派系分析,派系能够表明分类号之间的相互交错的关联结构,反映智能叉车分类号的内在关联㊂分类号分为5个派系,各个规模不同,最大派系包括6个分类号,其中LOC(12)Cl12-05㊁G05D1/02㊁B29C45/17㊁G06Q50/28这四个分类号不属于任何派系,是孤立的,也就是说智能叉车技术发展在仪器的控制装置㊁机械工程的其他专用机器㊁电气工程的管理数据方法技术发展相较于机械工程的操纵驾驶较缓,未形成自身的派系㊂B66F9/075㊁B66F9/06代表的技术是智能叉车中最为基础的;G05D1/02㊁G06Q10/06代表智能叉车技术较深入㊂从聚类效果看,分类号的紧密程度不同㊂
4㊀发明人分析
4.1㊀频数统计及可视化分析
发明人是专利核心㊂智能叉车专利的发明人总共有239名,通过归纳整理,阮清松㊁林伟加㊁刘妍华等出现的频次并列最高,达到4次㊂而发明人出现频数只有一次的达到138名,占总数的57%,说明大多数发明人只参与一次智能叉车的发明过程㊂发明次数较多的发明人可以联合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
图3㊀发明人合作网络图
借助COOC3.9软件得到专利发明人共线表,将发明人共线表导入NETDRAW 得到图3㊂将共线图中的43
762㊃
发明人当作整个网络的节点,节点之间连线表示各个发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图中节点大小显示设置为表示中心度大小,可见发明人的合作网络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整体的合作网络,各个子网络之间是孤立的缺乏合作㊂冯丽霞㊁陈英㊁徐明㊁骆小锋在网络图中呈现单个节点,与其他人无合作关系㊂度数中心度大于10的李想等8人的子网络图中连线较多,合作较紧密㊂
4.2㊀中心性分析
借助COOC3.9版本软件,将频数设置为大于等于2,得到智能叉车专利发明人共线表㊂将表导入UCINET 中,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发明人的中心度,并对此进行点度中心度分析㊂吕恩利㊁刘妍华㊁阮清松㊁曾志雄㊁林伟加㊁罗毅智㊁郭嘉明㊁韦鉴峰的中心度最高,达到11;吕恩利㊁刘妍华㊁阮清松㊁曾志雄㊁林伟加㊁罗毅智㊁郭嘉明的连线粗,表明这些发明人处于核心地位,合作联系也较密切㊂但从整体看,发明人之间密度为0.24,属于合作关系松散㊂
4.3㊀凝聚子分析
通过UCINET将发明人共线表的多值关系网络转化为二值关系网络,再进行对称处理,最后通过UCINET的NETWORK进行派系分析㊂智能叉车发明人涉及8个派系,其中最小的派系涉及3个人,且胡海军㊁冯丽霞㊁费后昌㊁程英㊁郭晓丽㊁杨宁宁㊁徐明㊁马浩杰㊁钱永强㊁段伟㊁骆小锋㊁杨光明㊁李潇波不属于任何派系㊂各个派系内部的联系较紧密,派系与派系之间的联系较分散㊂
5㊀专利权人分析
整理智能叉车专利文献的专利权人总共有79个,绘制频数ȡ2的专利权人频次表,可见华南农业大学的频数最高,达到4次,拥有专利较多㊂徐明㊁冯丽霞作为个人专利权人各出现2次,在叉车行业中资历较深㊂借助COOC3.9,将频数设置为大于等于1,得到专利权人共线表㊂可见专利权人的合作网络较分散,没有形成整体的合作网络,大部分专利权人是单独的个体,不属于网络,与其他专利权人没有合作关系㊂子网络有三个,较大的网络只有三家公司构成,分别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㊁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且该网络是单向网络,其次是杭叉集团与杭叉智能科技的合作㊂从整体密度看,密度值仅为0.002,接近于0,说明专利权人之间的合作关系非常松散㊂
6㊀研究结论及建议
6.1㊀结论
以智能叉车75条专利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㊁COOC软件等分析智能叉车专利权人的地理空间分布㊂研究结论如下:
(1)智能叉车专利虽起步较晚,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㊂智能叉车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专利申请获批率维持在50%上下㊂虽然2020年有效专利数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仍然处于上升状态㊂
(2)智能叉车专利权人布局属于集聚型,东部地区专利权人密度较高㊂专利分布图和专利核密度图显示,智能叉车有效专利权人点位多数集中在北京㊁上海㊁广州等一线城市,东部地区智能叉车的专利权人密度远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智能叉车专利权人点位较少,部分专利权人的点位信息居交通主干线㊂
(3)智能叉车专利不均衡,存在 偏科 现象㊂基于分类号的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智能叉车的技术发展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机械工程叉车驾驶及操纵相关技术,少数涉及电气工程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仪器的控制,而化学及其他领域尚未涉及㊂
(4)智能叉车专利发明人之间总体上合作较少,大的子网络内部合作较密切㊂智能叉车专利发明人各个子网络之间联系空白,且子网络所含节点较小;专利权人之间合作更加松散,几乎处于 孤岛 状态㊂
6.2㊀建议
(1)智能叉车作为物流业之基础,发展水平日益成为体现综合国力之标志,关联企业应该充分把握物流业
发展态势和前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智能叉车的高质量发展㊂
(2)智能叉车专利权人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型态势,地理分布不均,应提高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㊁珠三角的连通性和协同率,沿着长江经济带推进,以带动中部地区㊁西部地区智能叉车技术发展㊂
(3)智能叉车技术发展不均衡,涉及仪器控制类的技术专利文献较少,但仪器控制类的技术及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技术是未来智能叉车的发展方向,应加强新理论㊁新技术㊁新工具㊁新工艺在智能叉车领域的运用,且强化关键节点即驾驶操纵相关技术之间的联系,固牢技术优势㊂(4)发明人之间㊁专利权人之间的合作较少,尤其是专利权人之间的关系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应加强专利权人之间的联系和发明人之间的沟通,消除专利权人子网络㊁发明人子网络之间的隔绝状态;同时结合专利权人的点位较集中特点,促进点位相近的专利权人之间开展合作㊂
参考文献
[1]李俊,王梦媛.国内外专利挖掘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高校图书馆
工作,2019,39(02):7-12.
[2]刘建明,颜学明.基于专利计量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37-44.
[3]朱庆华,李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
论与实践,2008,(02):179-183+174.
[4]张立光,滕召建.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关联与传染机制研
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区域数据的实证[J].金融发展研究,2021,(11):48-55.
[5]张学艳,周小虎,王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独角兽企业关系网络研
究[J].领导科学,2021,(24):64-68.
[6]陈军,赵仁亮.GIS空间关系的基本问题与研究进展[J].测绘学报, 1999,(02):4-11.
㊃862㊃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5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53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叉车   智能   专利   专利权人   技术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