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灸疗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7562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30C N  102475626 A
*CN102475626A*
(21)申请号 201010565332.6
(22)申请日 2010.11.30
A61H 39/04(2006.01)
A61H 39/06(2006.01)
(71)申请人王民集
地址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63号河
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申请人张帅州
王飞
(72)发明人王民集  张帅州  王飞
(54)发明名称
按摩灸疗法
(57)摘要
按摩灸疗法为中医药外方法的范畴。是
实按灸法与按摩手法的有机结合,以按摩为动力、
艾灸为媒介、手法为载体,结合艾条的灸疗作用,
解决了按摩手法温热刺激量小、艾条作用面局限、
人体气血运行不足的问题。临床主要用于颈
肩腰腿痛等虚寒性疾病,同时对四肢发凉、麻木等
症状有良好的效果。本疗法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1页
1.按摩灸疗法是在实按灸的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而创造出的实用型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是按摩手法[1]和实按灸[2]结合起来同时同步[4]进行疾病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手法,其特征是点、按、揉等按摩手法通过燃烧的艾条[3]作用在人体一定部位。
3.如权利1所述的实按灸,其特征是燃烧的艾条用浸泡过增效液[5]的棉布[6]。
4.如权利4所述的同时同步,其特征是按摩手法[1]和艾灸疗法[2]同步进行。
5.如权利5所述的增效液,其特征是由当归、红花、川芎、牛膝、生地、熟地、芍药等中药熬制而成的。
6.如权利6所述的棉布为包括所有颜的棉布。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75626 A
按摩灸疗法
技术领域
[0001] 中医药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灸法的产生是在人类掌握了火的应用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在无意中发现温热可治病,这就是灸法的最早起源。灸法是指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病变部位处烧灼和温熨,借其温热刺激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达到疾病、预防保健为目的的一种外
《阴阳十一脉灸经》(1)。治方法。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灸法的书籍是《足臂十一脉灸经》、
在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灸法已比较盛行,同时,《黄帝内经》在这一时期成书,是对中医学的一次总结,也对灸法有了较系统的认识。《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将艾作为施灸材料,并作为灸疗的代名词(2)。灸法通过在南北朝以及隋朝的发展,在唐宋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期是灸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3),元明清时期是灸法发展的一个相对时期,既是灸法的成熟时期,又是衰退时期,不过在这时期出现了实按灸,明代参照古代树枝灸的方法,有“桑枝灸”,及用特制的桃木棍醮麻油点火后吹灭,趁热垫绵纸熨灸的所谓“神针火灸”。随之出现了由韩贻丰发明的太乙神针灸(4)。
[0003] 按摩起源于远古时代,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疾病的方法之一。在甲骨文及《五十二病方》对按摩都有记载,秦汉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推拿按摩学专著《皇帝岐伯按摩》,在《内经》中对手法的记载比较丰富,其中以按、摩运用最多,故以按摩称之。其实秦汉时期,也是按摩独特体系的形成时期,它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魏、晋、隋唐时期,是按摩手法逐渐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推
拿也传播到了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及欧洲。宋金元时期最主要注重的是对手法的分析,《圣济总录》首列“按摩”,是现存最早的推拿按摩专论。在明清时期,是推拿发展史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小儿按摩和成人按摩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小儿按摩八法即“按、摩、揉、推”等;成人推拿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按摩灸是撷取按摩手法的点、按、揉、摩、擦、推等手法结合灸法施术于人体经络腧穴,从而达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按摩手法温热刺激量较小,而艾灸疗法作用面比较局限,对气血运行影响有限的问题,运用合适的媒介将两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两种不同技术的共性及优点,在施灸的同时将按摩手法有机的结合进去,更好的起到温经通络、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的目的。
[0005] 本实用技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是,以按摩手法为动力、艾条为媒介,结合艾叶的灸疗作用既克服了按摩手法温热刺激量小、艾灸疗法作用面局限,对气血运行影响有限的问题又达到了,温经通络,调整阴阳,治病救人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患者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点燃艾条6-10支,将红棉布放入肾形盘内,用增效液浸泡
备用。将红布中的增效液控干,平摊于左手,然后将皱纹纸折成10×10cm左右的方块(8层厚),放在棉布上。用点燃的艾条直接放在皱纹纸,迅速将红布与纸裹紧艾条。沿经络循行等循经以点、按、揉等手法施术,同时配合点穴等手法,以局部潮红为度。[0007] 参考文献
[0008] 〔1〕常小荣,严洁,王超等.灸法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展望〔J〕.中国中医药学刊,26(7):1433.
[0009] 〔2〕吴焕淦,中国灸法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8(1):2.
[0010] 〔3〕张仁,灸法的历史与现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6):467.
[0011] 〔4〕王雪苔,太乙神针流传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1,2∶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530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按摩   手法   灸法   时期   结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