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影CTA阈值调节法测量脑血管径线

减影CTA阈值调节法测量血管径线
房文皓;张亚林;邹高伟;贺素军
【摘 要】目的 评价减影CTA中采用阈值调节法测量脑血管径线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接受脑血管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阈值调节法测量并比较常规CTA和减影CTA中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血管径线差异.结果 根据常规CTA血管内CT值标化阈值后,减影CTA所测各段血管径线均小于常规CTA测值(P均<0.05);分另根据各自图像中血管内CT值标化阈值后,常规CTA和减影CTA所测各段血管径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减影CTA中采用阈值测量法测量血管径线准确、可靠,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学》
freehand 10
【年(卷),期】2014(011)008
【总页数】4页(P541-544)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减影技术
【作 者】房文皓;张亚林;邹高伟;贺素军
【作者单位】类石墨烯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4;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4;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4;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814.42;R743
脑血管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CTA 为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1],但常规CTA 常受骨的干扰,特别是颅底段血管与骨关系密切,显示较为困难。张志伟等[2-3]报道,减影CTA 技术可三维、立体显示血管,不受颅骨及颈椎骨结构干扰,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可更好地显示颅底血管。本研究对比减影CTA 与常规CTA 中脑血管径线测量值的差异,评价在减影CTA 中测量脑血管径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9月于我院接受脑血管CTA 检查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9~74岁,平均(46.4±13.2)岁。纳入标准:①减影后无明显伪影;②增强扫描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CT值大于200HU;③颈内动脉分叉部无变异及狭窄。
大型会议1.2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 机,管电压平扫100kV,增强扫描120kV,管电流250 mAs,旋转速度0.4s/rot,螺距0.531,FOV 18~24cm,矩阵512×512,层厚5mm。嘱患者将头部置于头架内,先行对比剂小剂量团注测试:静脉注射碘海醇(300mgI/100 ml)20 ml,流率4.0 ml/s,注射结束后以15ml生理盐水冲管,于鞍上池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获得造影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团注扫描结束后5min,固定患者头部,静脉注射碘海醇(300mgI/ml)60~80ml,流率4.0ml/s,注射结束后以20~30ml生理盐水冲管,获得空间位置完全相同的头颅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扫描结束后,以0.625mm 层厚,0.3mm 层间距进行图像重建。
1.3 图像分析于GE AW4.5工作站采用Add/Sub软件进行减影处理。由2名影像科医师独立观察分析图像,以颈内动脉分叉部为中心,测量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起始段3 mm、MCA起始段3mm、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终末段3mm 处血管径线[4],测量线与血管走行方向垂直(图1)。划取血管管径1/2~2/3为ROI,测量减影和非减影后血管内CT 值;根据所获得CT 值计算标准阈值,标准阈值=0.255×CT1.199[5],于重建图像中调节阈值至标准阈值后测量血管径线。减影和非减影的图像观察位置和测量角度保持一致(图1)。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CTA方法所测血管径线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和减影CTA 血管内CT 值减影CTA 中各段血管内CT 值均低于常规CTA 中CT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CT 值平均降低(65.27±13.73)HU。
2.2 常规和减影CTA 血管径线测值根据常规CTA 血管内CT 值标化阈值后,减影CTA 中所测各段血管径线均小于常规CTA 中测值(P<0.05,表2,图2A、2B);分别根据各自图像中血管内CT 值标化阈值后,常规CTA 和减影CTA 所测各段血管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图2A、2C)。
3 讨论
表1 减影CTA 和常规CTA 血管内CT 值比较(HU,,n=60)注:*:与常规CTA 比较,P<0.05
表2 减影和常规CTA 根据常规CTA 血管内CT 值标化阈值后测量血管径线差异(mm,,n=60)注:*:与常规CTA 比较,P<0.05
表3 减影和常规CTA 分别根据各自图像中血管内CT 值标化阈值后测量血管径线差异(mm,,n=60)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头号杀手”,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之一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减影CTA 是近年兴起的CT 血管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与DSA 相似的“蒙片技术”,获得去除骨骼后的单纯血管图像。脑血管减影CTA 无创、安全、费用低、敏感度高,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和随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6]。减影CTA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在成像过程中保持不动,平扫与增强扫描的位置、层面中心、视野完全一致[7-8]。与常规CTA 比,减影CTA 去除了骨结构干扰,可提供类
似DSA 的血管图像,清晰显示血管及其空间位置;与三维后处理软件中MIP、VR 及SSD 技术联合应用,能立体、多方位重建图像,避免人工去除骨结构对图像的影响,图像准确可靠,可用于筛选、诊断和动态观察头颈部血管疾病,为临床医师确定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Venema等[3]报道,减影CTA 诊断Willis环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100%;Tomandl等[9]认为减影CTA 可部分代替DSA,作为诊断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但对于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当血管达到重度狭窄时,与DSA 相比,减影CTA 所测数据会夸大狭窄程度,部分病例减影CTA 显示血管已闭塞而DSA 显示尚有血流通过[10-12]。谢惠等[13]比较阈值调节法与常规法测量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阈值调节法可降低轻-中度狭窄漏诊率,较常规法检测血管狭窄程度更准确,可为临床介入提供可靠的血管径线影像学依据;房文皓等[5,14]研究亦表明阈值调节测量法可准确、真实地反映血管管径,并建立了VR 图像最佳显示阈值。
本研究应用手动调节阈值方法测量减影CTA 与常规CTA 中血管径线,结果显示根据常规CTA 中血管内CT 值标化阈值后,减影CTA 所测脑血管径线明显小于常规CTA 所测血管径
线。这是由于减影后血管内CT 值降低了(65.27±13.73)HU。若仍根据常规CTA 中血管内CT 值标化阈值必然导致所测血管显示失真,血管径线测值降低;若根据常规CTA 和减影CTA 各自图像中血管内CT 值调节阈值,则常规CTA 与减影CTA 所测脑血管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减影CTA 无创、经济、简便,可快速去除血管邻近的骨结构干扰,采用阈值测量法测量血管径线数据准确、可靠,有望代替DSA 检查,指导血管内介入。
[参考文献]
逆变效率
[1]程晓青,左长京,田建明,等.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2):113-116.
[2]张志伟,吕发金,曾勇明,等.数字减影CT 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450-452.
路政信息[3]Venema HW,Hulsmans FJ,den Heeten GJ.CT angiography of the circle of Willis and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with matched m
ask bone elimination-feasibility study.Radiology,2001,218(3):893-898.
[4]张琳,周庭永,刘旸,等.肝中静脉的多层螺旋CT 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1):58-61.
[5]房文皓,吕发金,展岭,等.CTA 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血管管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27(3):325-328.东乡神蛋
[6]刘军,王海亮,刘丽丹,等.CTA 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可靠性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3):347-348
[7]Helen HT,Ho L,Yeong GS,et al.Automatic vessel extraction by patient motion correction and bone removal in brain CT angiography.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5,1281(5):369-374.
[8]吕发金,罗天友,谢鹏,等.数字减影CTA 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3):271-274.
[9]Tomandl BF,Hammen T,Klotz E,et al.Bone-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AJNR Am J Neuroradiol,2006,27(1):55-59.
[10]贺丽英,钱晓军,吕秀华,等.多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3):1674-0785.
[11]Koelemay MJ,Nederkoorn PJ,Reitsma JB,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carotid artery disease.Stroke,2004,35(10):2306-2312.
[12]Hollingworth W,Nathens AB,Kanne JP,et al.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for traumatic or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of the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ies:A systematic review.Eur J Radiol,2003,48(1):88-10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3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50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血管   减影   径线   阈值   测量   图像   脑血管   常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