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动  态    DONG TAI
花卉产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我们每年都关注它的产值、面积
以及行业动态,却很少关注企业的整体状况。本文试图从数量、构成、投资及盈利等方面对企业这个体进行一些分析。文中数据主要引自每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花卉统计数据,由于没有更多的具体统计数据,许多情况只能根据笔者对花卉产业的有限了解作粗浅描述。
花卉企业成长历程
中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传统名花,形成了不少集中产地,发展出了丰富的花文化,例如洛阳、菏泽的牡丹,长江流域的梅花,江浙的山茶,等等。明清时代北京花乡逐渐成为专门为宫廷服务的花卉生产基地,广东等地的农户也在那个时期开始生产“年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销售,是我国本土花卉商品化的发源。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园林残破,花卉栽培受到很大影响。建国后,花卉生产逐渐得以恢复,国家也建立了不少国有苗圃为城市建设提供花卉、苗木。期间,花卉被视为“封资修”、“资本主义尾巴”,花卉栽培遭受空前重创。改革开放以后,百业兴旺,传统花卉栽培全面恢复,与此同时国外花卉也开始进入中国,带来了现代的栽培模式、经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周   媛
营理念,真正意义上的花卉产业开始形成。花卉企业体的形成也始于该阶段,传统花卉产区的一批有经营头脑的花卉爱好者和农户开始建立苗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企业。紧接着又有大量外资、港台商人陆续进入大陆,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扶持花卉业的发展,许多其它行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花卉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
花卉企业当前状况
基本情况  据农业部公布的花卉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586个,企业6490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334家,花农1251313户,从业人员440109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31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花卉企业数量从狭义上说也就是6.7万家(含花卉市场)。花农是一个庞大的体,他们一般没有在工商注册,但有些生产规模和产值不低于花卉企业。从概念上讲,他们类似于花卉发达国家的种植者(Grower)。发达国家都将种植者视同小企业,因此,从广义上说,中国花卉产业共有大小企业130余万家。
资金来源  中国花卉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复杂,有企业自身积累、政府扶持、其它行业投资等。靠自身积累的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企业(还有一些花农),那个时候从事花卉业是填补市场空白,积累迅速,凡生存到现在的,多数都已经实力雄厚。90年代,正逢花卉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期,许多
港台花卉企业来大陆投资。政府增加投入,大力扶持花卉业发展,以及来自二三产业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90年代,包括规划建设各类花卉示范园区,引进温室,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生产设施较先进的花卉生产基地。总体来说,花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身积累、自己筹措。
企业家的“成分”  上世纪80年代初白手起家的花卉企业家多数出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传统花卉苗木产
区,家里有地,爱好花卉,掌握传统的栽
培技术。90年代一些学者、工商界人士,
甚至官员跻身于花卉产业。较前者,他们
文化水平高,眼界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
力强,许多人取得了成功。进入21世纪,
企业家来源比较复杂,以具有丰富从商
经验的其它行业企业家为多。从花卉产
地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数量最多,根底扎
实,多做生产;学者出身的企业家虽然数
量不多,但他们一般都有较高学历,在品
种引进、种苗繁殖、国外代理等产业链前
端领域发挥很大作用;从其它行业转入
的企业家则以经营管理见称。
企业规模与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规
模主要从员工数量、生产面积、营业额等
方面衡量。中国花卉企业中,农户数量庞
大,小企业多,中大企业少,就是底盘大,
上头小。多数农户生产面积只有几亩,员
工就是几个家庭成员,平均每户2~3人,
年营业额几万元。农户的数量是企业数
量的20倍之多。而64908个企业当中,种
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
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只有8334家,所占
比例不到13%,形成人们常说的“有数
量,缺巨人”现象。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花卉企业的生产面积普遍偏小,营
业额或产值则更小。荷兰目前大约有花
卉生产1.2万家(包括种植户),生产面积
1.1万公顷,从业人员7.2万人,销售额
则高达73亿欧元(合人民币约730亿元)。
中国花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这些年有很
大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
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分布  如果将中
国花卉企业分布到产业链上形成一个图
形,大致就是一个“鸡蛋”(见下图)。
图案从左到右代表花卉产业链的育
种种苗、生产以及流通几个主要环节,特
点大致是“两头小,中间大”,大部分企
业从事生产,从面积上看,中国是名副其
实的花卉生产大国。图中育种的部分没
有上颜,那是因为目前我们的育种能
力比较低,花卉生产所需的品种、种子、
种球、种苗(红星点部分)主要依赖国外
直接进口或者进口扩繁。花卉企业的大
部分分布在“鸡蛋”的中间——生产上,
大中型企业在园林、苗木、切花、盆栽生
产上都有分布,而中小企业和花农主要
集中在苗木、草花生产,其次是鲜切花,
从事盆栽植物生产的花农不多,可能是
因为盆栽的设施和技术水平门槛较高的
缘故。“鸡蛋”的尾部,也就是中国的花
卉流通,也是一个产业瓶颈,不仅企业
(含个体户)数量偏少,这些企业力量也有
限,不能为庞大的生产提供足够的流通
支持。目前国内切花、盆花消费主要集中
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中高档盆花消费
量约占全年消费量的30%~40%。其次为
元旦、情人节、母亲节、教师节等;
苗木、
动  态    DONG TAI
草花主要用于城镇绿化美化,政府采购的居多,其次为企事业单位。近年来花卉出口增长较快,有人说中国即将成为世界花卉加工厂,确实有这种趋势。2005年花卉出口额为1.5亿美元,估计2006年能达到2亿美元左右,而2001年这个数字仅有8000万美元。
企业的盈利状况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生产成本增加,花卉价格普遍下降,中国花卉企业利润率降低,花卉业走出暴利时代,步入调整期。目前,种苗(包括种子、种球)进出口公司、部分国内的种苗生产企业(如蝴蝶兰组培)、设施资材生产贸易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等生存状况都比较不错,国内种苗(包括种子、种球)生产获利也不低,发展较快。生产企业中,切花切叶生产企业农户尽管利润率下降,但效益尚可;盆花调整变化比较剧烈,2005年生产面积与销售额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单位面积产值却在提升;苗木生产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面临产品结构调整,部分企业与花农遭遇难题。花卉流通领域一直都是“花卉市场+花店”格局,形势基本稳定;专业的营销公司已产生,尚处于摸索阶段。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趋势
花卉企业队伍继续壮大,优胜劣汰还在继续。中国花卉业进入21世纪后的6年间,企业数量已经增长将近2倍。影响因素有好几个:一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逐渐被国外企业看好,中外花卉贸易与交流空前繁荣;二是中国各级政府将花卉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给予重视;三是中国花卉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业外资金、人才进入,吸引更多菜农、粮农转向花卉生产。当然,企业数量连年增长,不表示只有企业诞生,实际上不断地有企业被淘汰,不断有新的企业创办,只是后者要比前者多,表现出来就是企业数量整体增长。企业优胜劣汰
的过程还要持续很长一个时期,直到两者
趋于平衡,那时产业就成熟了。
一批实力较强,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形成,成为中国
花卉产业的中坚力量。一个国家花卉产业
的强大与否,首先看有没有一批数量稳定、
具有主营项目、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含个
体种植户)。它们抗风险能力较强,“内力”
足,并且能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产
业的中流砥柱。随着产业健康良好发展,
这样的企业会逐渐增多,并稳定下来。
企业之间社会化分工细化,相互协
作加强。10年前的花卉产业就似当年盘
古初开天地的情形,企业业务种类“多而
全”,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都做不精,行
业整体比较混沌。现在已经逐步过渡到
各自占领一块细分领域,做精做细,提高
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产业链初步明
晰。另一方面,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同时也
走向联合、协作。各个领域内的企业都有
强烈愿望联合起来,减少彼此不必要的
摩擦,互补长短,自律协调,做单个企业
做不了的事情,增强对外竞争力,谋求更
好发展。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年各个
领域协会、团体组织的组建十分活跃,如
中国花卉协会在2001年成立了零售业分
会,2005年又成立了盆栽分会,云南花
农自发成立的联合体甚至已经多达百余
个。总之,以后的花卉企业,会分得越来
越细,联合得越来越紧密。
今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在接触花卉产业的过程中,发
现以下几个问题在将来可能会对企业的
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值得探讨。
问题之一:中国花卉产业源头创新
需要加强。花卉作为一种植物产品,品种、
种苗是源头,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至为
重要。荷兰之所以能执世界花卉产业之牛
耳,最重要的法宝是新品种培育。他们上
到科研院校、协会团体,下到企业、个人,
都重视和从事新品种培育,每年都有大量
新品种推出。据了解,荷兰每年申请获得
专利保护的新品种有1000多个。美国、德
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在世界花卉产业都
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们也是世界花卉育
种中心。中国不是没有种质资源,也不是
没有培育能力,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新品种
保护工作比较滞后。目前,已经有中国企
业开始从事育种工作,也培育出了一些新
品种,但新品种保护工作跟不上,很难使
育种繁荣起来,在源头上遏制了产业整体
发展。加强专利保护,繁荣育种事业、充
实产业源头已经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问题之二:“国资”应该投向行业最
需要的地方。目前,不少国有花卉企事业
单位及部分私营企业能从国家得到诸如拨
款、项目费、补贴等的财力支持,这里统
称为“国资”。无偿的“国资”投到生产
环节后,生产成本不真实,产品低价冲击
市场,带来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破坏市场
秩序。笔者认为,国家资金应转向基础流
通设施建设,比如在集中产地建立产后处
理中心,转向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等
方面。这是政府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问题之三:妥善处理“游资”与“游
民”问题。所谓“游资”,泛指花卉产业外
的资金,因为存款利息低,二三产业没有
好的投资项目,就涌到了第一产业,在第
一产业中又选择了产值相对较高的花卉。
所谓“游民”就是指为追求更高经济效益
转向花卉生产的菜农、粮农等。两者都有
流动性,而且数量较大,来去迅猛,业内
用之妥当则得利,两者都可以成为产业的
新生力量,用之不妥则生害,造成产能过
剩,市场恶性竞争。产业发展历史上,每
次飞跃都离不开“游资”和“游民”作出的
贡献,然而每次危机的出现也都有他们的
责任。凡遇两者加入的高峰期,一定要未
雨绸缪。一方面,准备投资或者加入花卉
产业的人自己要注意,看问题不只看表面,
要深入调查,谨慎决策。另一方面,政府
和行业协会要及时引导,防患未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2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481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花卉   企业   生产   产业   中国花卉   数量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