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 (2)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是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正义,进步,非正义,反动),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
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
军事科学的性质(P3
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多德弗兰克法案P3~4
军事科学体系(P4~7)
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
1.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 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 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提供科学论证
4. 为国家准备与实践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
1.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力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基本方法
1. 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2. 研究战例,借鉴历史
3. 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军事思想的科学内含及本质特征
1. 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 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 军事思想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4. 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
1. 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2. 人民军队思想
3. 人民战争思想
4.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5. 国防建设思想
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 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2. 军事思想创造性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3. 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2.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3.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
4. 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1.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2.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①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率
②认识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
3.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4.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关于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众进行革命战争、争取战争胜利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众所进行的战争。这个定义表明,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正义性和众性。
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1.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2. 革命战争是众的战争
3. 人民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4. 兵民是胜利之本
5.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2.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众
3.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4.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5.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敦煌学大辞典>血液循环系统
6.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综合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 信息收集分系统
2. 信息传递分系统
3. 信息处理分系统
4. 信息显示分系统
5. 决策监控分系统
6. 执行分系统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1. 迅速收集和处理情报
2. 自动查和提取情报
3. 辅助参谋人员拟制军事文书
4. 实时观察战场情况
5. 对武器进行自动控制
6. 提高后勤指挥效率
军队自动化系统对作战的影响
1. 对作战指挥的影响
①使指挥机关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
②使指挥工作方式发生变革
③使指挥决策更加科学化
④使战场调控更趋完善
2. 对军队机动的影响万科深蓝
老年人同居有啥好处
军队机动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应用,为军队机动能力的提高创造力许多有利条件。
3. 对武器效能的影响
武器控制自动化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一个主要内容。现代的武器系统,从观察搜索目标到确定攻击方案、实施攻击,均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完成。
4. 对作战保障的影响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应用对作战保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保障和后勤保障两个方面。
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
国际战略格局作为国际斗争的直接产物和国际战略运用的必然结果,其构成要素是国际战略力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战略力量,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和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国际战略格局本质上就是一种国际力量的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多元交叉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 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2. 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
3. 国际战略格局综合司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4. 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有相互影响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与过程:
1.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决定这种格局的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
大改变
2.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规律性特点:
1.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
2.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3.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渐变和突变方式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1.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
2. 冷战时期的安全结构已经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正在加紧协调,试图形成一个以它们为主的安全结构
3. 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上升,但军事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仍然为各国所重视
4. 随着世界大战危险的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
5. 发达国家向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大量倾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有可能对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1. “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3. 国际中间力量的崛起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
4. 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
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1. 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 中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3. 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4.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界处,既受其他大国关系的影响,又影响其他大国关系
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威胁的要素
1. 实力
实力是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
2. 企图
企图是构成威胁的主观要素
3. 环境、时机和方式
威胁的类型,就时间方面讲,有现实的威胁与潜在的威胁之分;就强度方面讲,有全面威胁与局部威胁之分;就重点方面讲,有主要威胁与次要威胁之分;就武器方面讲,有核武器威胁与常规武器威胁之分;就手段方面讲,有军事威胁与综合威胁之分
威胁的转化
威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可以转化的。因为威胁不是战争。它可以向战争转化,也可以向缓和转化。
威胁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根据构成威胁的原因的发展变化,威胁以随之发生转化。如果构
甘远志成威胁的原因淡化了,威胁就可能转化为缓和;如果构成威胁的原因激化了,威胁就可能转化为战争。
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
①“台独”势力虽然受到多种因素有利约束,但并未放弃“台独”图谋,“法理台
  独”危险依然存在
②台湾当局防范大陆的军事准备不断加强
③国际敌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④国民党赢得“台湾大选”,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2. 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①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②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3. 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4. 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信息化战争概念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摄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1. 当代高科技战争中出现了信息化战争的一些端倪,但高科技战争还不是信息化战争
2. 信息化军队是进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力量,没有信息化军队参与的战争当然不是信息化战争
3. 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使用、参战部队的作战、指挥实现网络化、一体化,而且信息化战争的进行必须以全新的信息化战争理论作指导
4. 多维战争空间紧密相连,认知和信息空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5. 信息成为能量和物质的调节器,信息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
6. 战争仍然具有暴力性质,但是战争的附带损伤和破坏性将不断下降,直到最低限度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1. 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武器系统的主要特征
2. 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成为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形式
3. 战场空间从海、陆、空三维空间扩展到六维空间
4. 以信息为中心的战场认识系统、战争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
5. 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2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47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战争   国际   格局   战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