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弥勒造像看佛教传播中的“”现象

从弥勒造像看佛教传播中的现象
作者:陈箫音
来源:《大观》可持续发展内涵2016年第02SHENKON
        摘要:在众多佛教造像形象中,弥勒佛以其憨态可掬,大腹便便的形象使其在众多佛教形象中脱颖而出,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形象。自佛教传入汉地以来,弥勒形象一直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佛教在汉地传播过程中的现象自是密不可分。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佛教本身的神圣性到世俗性的演变。
        关键词:弥勒;造像;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中有副对联:鸣机夜课图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不仅将弥勒形象概括得简洁明了,还一语道破其夸张形态下所蕴含的处事哲学。显而易见,弥勒佛这一形象不仅是宗教崇拜的精神偶像,其影响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指导并引领人们走向一个更高的智慧层面。
        自佛教传入汉地以来,弥勒形象一直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佛教在汉地传播过程中的
现象密不可分。所谓,在佛教传播方面可以理解为外来佛教传入汉地之后所发生的为汉地所用的变化。弥勒造像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直至隋唐,到了五代宋之后其传播声势便逐渐趋于平缓。
        一、弥勒形象的发展变化
        (一)佛教传入汉地初期
        1.藤井有邻馆藏金铜弥勒菩萨像。金铜弥勒菩萨像,现藏于日本藤井有邻馆。虽无铭文明确记载,但根据其造像风格来看,应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佛教造像。该造像表现出浓郁的犍陀罗风格,其样貌也仍保留中亚人的面部特征。在佛教世界中,信徒对弥勒佛的信仰程度是绝不低于释迦牟尼,原因不仅在于弥勒佛所修慈悲之心,还在于他既有菩萨身份又有佛陀身份,是可以在未来感化众生的未来佛。
笛卡儿坐标        2.敦煌莫高窟经纬度地图275窟交脚弥勒菩萨造像。早期的弥勒造像多以弥勒菩萨的身份出现,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姿势基本采取交脚坐式。北凉时期建造的275窟为莫高窟最早建造的三大洞窟之一。此窟为长方形殿堂窟,西壁正壁塑有一尊交脚弥勒,高3.4米,身型饱满,
广州双食记
体态端正,衣饰仍保留西域菩萨装的特点。造型雄健,面相丰圆,神情庄静,从造型与衣饰上皆可看出汉地造型艺术与西域佛教艺术的完美融合。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4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造像   菩萨   形象   传播   交脚   汉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