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文明延续的例子

什么是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化含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完全不同,甚至连词性也不同。在古汉语里,“文化”是个动词,指的是“文治与教化”。例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说苑》)。
在当代,文化对应的英文单词是 Culture,源自拉丁文 Cultura,本义指的是植物的驯化和栽培,后来引申为对人的培养。《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文化的定义是“人类的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这也是当今西方普遍认同的文化的概念。
我国民众对于文化的认知基于几部权威工具书给出的定义。
《辞海》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上述 3 种定义在文字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相同的。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至少有两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物质也是文化;第二,文化都是财富。
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是具体的、有形的、可触知的。文化则是看不见摸不到但又能为人所感知,仅仅在精神层面的东西。把物质当作文化,其实是将文化与文化产品混为一谈了。文化可以由物质产品所承载,但承载文化的物质产品本身并不是文化。比如说文物,它可以承载历史,承载艺术,承载智慧……,它所承载的这些都是文化,但文物本身并非文化,只不过是一种物质构成而已。
说文化都是财富更是不可接受的。我们知道,文化本身就有“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之分。譬如法、封建迷信、生活陋习等,虽然都属于文化,但显然都不是财富。所以说,财富并非文化的特有属性,文化既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糟粕。
此外,显而易见的是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定产生于一定的社会体,也影响着一定社会体的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化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能为人感知的、影响一定社会体的精神现象的总和。
1.2 文化的特性
1)传播性。文化的传播性是指文化跨越时空的传递现象。譬如我们今天读古代先贤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名著,就是文化跨越时间的传递。这种传播性就导致了文化具有继承性,或者说,文化的继承性是其在时间维度传播性的衍生。再比如在某地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被异地的人所知,这是文化跨越空间的传递。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文化的传播性有一个弱点,那就是随着时空的加长,往往会造成传播信息的失真,甚至会产生黑白颠倒的传播结果。
2)渗透性。文化的渗透性是指一种文化可以悄然进入到其他文化中,其结果是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弥补。比如语言的外来词汇,他国的音乐影视,都是文化渗透性的表象。
3)习惯性。文化的习惯性是指其稳定性,也就是说,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譬如一本有几十年历史的辞书,其编排方式十分陈旧,不利于读者查询使用。但几次改版都不见改进,这就是文化的习惯性使然。习惯性的极端表现则是排他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求变革都是排他性的一种表现。
4)演变性。虽然我们说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但我们从来不会说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文化永远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势的变迁而发展变化着,这就是文化的演变性。正是这种演变性,才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譬如“文化”一词本身,从词性到词义的演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多样性。正如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命在地球上延续的根本问题,文化多样性则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尊重和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
6)体性。任何一种文化都反映了一定社会体的精神现象,也就是说,文化是一定的社会体认同的精神活动,所以就有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青年文化、机关文化等等的区分。某个个体的精神活动如果不为某一体所认同,就不是文化。
7)财富性。我国辞书对文化的定义已经表明了文化的财富性(笔者的异议仅在于文化在具有财富性的同时也具有反财富性),如知名度这种文化现象就具有很强的财富性,所以明星代言产品的现象十分普遍。忽视了文化的财富性保护,就会造成文化财富的流失。譬如我国大学更名、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近代以来,我国曾有过一些蜚声世界的名校,
但更名后就不再被国内外清晰辨识了,这是表现在校名层面的文化财富损失。而内在的校园文化层面的损失则更大,随着多所大学的合并,原来不少名校的部分特有的文化价值便荡然无存了。
1.3 文化的本质
文化的表象无穷无尽,人类的精神活动也是无止境的。诸如语言文字、音乐戏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名声地位等都属于文化现象。文化具有体性,所以每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都是一定的社会氛围。社会氛围并不明显地鼓吹什么或反对什么,但却不动声地蕴含着社会体的共同价值观念,所以,文化的本质恰恰是一定的社会意识。正是由于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使得文化对人类有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既能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能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
1.4 知识产权强国的文化根基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驱动方式,文化创新也极为重要。一个国家在任何方面的“强”都受到该方面文化的影响。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也必
须根植于相应的文化土壤。这种文化应该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产生、运营、保护、管理和服务,有利于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有利于依靠知识产权取胜国际竞争,有利于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脱颖而出。这种文化称之为“知识产权文化”。
2 知识产权文化概念理解
2.1 知识产权文化概念的提出
国内对于知识产权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近十几年的事。2006 年 6 月20日的《中国知识产权报》专栏文章称,“2005 年 9 月30日,《中国知识产权报》刊登了马维野先生的文章《论文化和知识产权文化》,在国内媒体里最早提出了‘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应当成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工程’的理念。”其实此前笔者已经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知识产权文化的学术论文[5]。结合文化定义和知识产权概念,笔者给出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定义:知识产权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产权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及其相关事务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知识产权及其相关事务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方式。
2.2 知识产权文化的功能
除了具有文化的基本功能外,知识产权文化还应另具 3 种功能。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3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9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知识产权   财富   人类   发展   精神   定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