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进入与退出壁垒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寡头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研究构成了产业组织最具特的理论。本章将分析结构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以及退出壁垒,并对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
第一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是衡量一个产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当一个产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它才是一个可竞争产业。
一、 进入壁垒的含义
所谓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这个新的卖者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企业,也可以是原来其他产业的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进入者,它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如果进入壁垒很高,新企业就可能无法进入。由于新企业的进入一般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降低原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因
此原有企业会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通过自己的主动行为来排挤和限制新企业的进入,实施有效的进入阻挠,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和利润。
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人在20世纪华宇乐悠游40年代末,提出了在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SCP分析框架,而进入壁垒是反映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期看,它也是影响市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贝恩把进入壁垒作为SCP范式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第一次给出了进入壁垒的定义:一个产业的进入壁垒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拥有的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以上,而又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皇甫平事件进入壁垒被认为是原有企业行使市场权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有效的进入壁垒正是垄断和寡占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当不存在进入壁垒时,卖者几乎没有力量决定价格,即使有也不会持久。”贝恩把进入壁垒的来源归结为三类: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别化和原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则认为,进入壁垒是新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
高于已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 (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产业的新企业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企业无须负担的。这一定义强调产业内原有企业相对于寻求进入的企业享有成本上的优势,这也是原有企业长期获得经济利润的基础。依此判断,如果新进入企业与原有企业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那么规模经济就不构成进入壁垒,因为不存在原有企业在生产成本上的优势。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博弈论对寡占市场和策略性行为进行分析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方向,进入壁垒的研究重点也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生产技术特点等外生因素转向分析原有企业为了减少未来的竞争,通过自己的策略性行为影响市场结构而形成的内生性壁垒。罗普(Salop)认为如果原有企业采取某项行动目的是想把潜在的竞争对手排挤在市场之外,从而使自己免受进入者的进入威胁,那么由此形成的进入壁垒就是策略性的(strategic)”进入壁垒。拉格朗日方程 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一种典型的影响市场结构的行为,随着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策略性进入壁垒已成为进入壁垒理论研究的重点。
为了体现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有利于识别现实中存在的进入壁垒,我们在此将进入壁垒定义为: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原有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
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这一定义把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作为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如果一个产业不存在经济利润,那就不可能有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讨论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第二,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就意味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业很难通过策略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一个产业中长期存在高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中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在进入壁垒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学者把进入壁垒按各自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有很多学者把策略性进入壁垒视为进入阻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一部分单独分离出来。这主要是考虑到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进入壁垒是作为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变量,而策略性的进入壁垒是阻止市场进入的一种行为,为了保持进入壁垒的传统含义,把它分离出来也是合理的。我们把策略性进入壁垒和进入阻挠视为同义语,
因为进入壁垒和进入阻挠尽管在其成因上有所差别,进入壁垒的含义更偏重于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而进入阻挠更多地强调原有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的特性,但进入壁垒和进入阻挠的最终结果都是使进入者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从而减缓甚至完全阻止其进入。因此,我们把进入壁垒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进入壁垒,第二类是策略性进入壁垒。
二、退出壁垒的含义
退出是和进入相对而言的,有进入就要有退出。所谓“退出”指的是一个企业从原来的业务领域中撤出来,即放弃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退出是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的自然结果,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正常反映。企业进入的反面是企业退出,但是并不是所有进入壁垒的反面都形成退出壁垒。退出有积极推出和被迫退出。积极退出是指有关企业发现了盈利更高的机会,而主动转移到其他产业或市场;被迫退出是指企业破产或被兼并收购后转产。一般而言,某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其他企业击败,就应该退出该产业或市场,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和制约,很难从该产业或市场中退出,这些妨碍企业退出的限制因素,就称之为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是限制退出的各种因素,即当某一产业的原有企业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亏损)决定退出时
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原有企业被迫在亏损状态下继续经营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等。构成退出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是资产的专用性,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增加了原有企业对已占领市场的依赖性,也是努力阻击进入的重要原因。构成退出壁垒的行为性因素主要是管理者的行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管理者及经营者的效用函数会对企业所有者的退出决策施加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策性因素等。
一、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最小产量。日用化工品
4-1是某产业中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OB是最小有效规模产量MESOM是在现有
市场需求条件下的最大市场容量。如果MES产量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较大,而原有企业已经在最小有效规模的产量上进行生产,那么新企业在进入这一产业时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新企业以低于MES的产量进入,则新进入企业的成本必然高于原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将导致自身的进入失败。如果新企业生产MES产量进入,那么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总产量可能就会超过最大市场容量,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到平均成本以下,从而进入会导致新企业亏损。
thinkcentre m7100z因此,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可能都会亏损。这时新企业无法通过进入这一产业获利,规模经济成为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1)市场容量OM的大小;(2)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3)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从动态来看,一个特定产业的市场容量较大而且在不断扩大时,进入壁垒就比较低。一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和人口增加会导致国内市场的扩大,同时特定产业的市场容量,也会因该产业在国内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期,或是在该产业的初创期和高速成长期,进入壁垒就比较低,新企业进入相对比较容易。
狂想曲数码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1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6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进入   企业   壁垒   产业   退出   市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