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复试题

09-15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复试题
2022年产业经济学复试笔试真题
一简答
己二腈1、什么是自然垄断产业?为什么需要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ZF规制(P244)自然垄断产业是指其主要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成本
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益的产业(如铁路、电力、电信、城市燃气、自来水、广播、邮政等,一般称为公用事业或基础设施产业)。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ZF规制的原因:1、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2、防止破坏性竞争,保护社会生产效率和供应稳定。3、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4、解决垄断性产业的外部性问题。
兰陵笑笑生
2、试述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与内容激光整形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主要内容有: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2、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动态过程3、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种比例协调的结构,意味着不存在明显的短缺、剩余产业,也不存在着瓶颈产业,各产业均能合理、有效地发展。4、产业发展的效率提示,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与处于结构之中的各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都是息息相关的,是提高产业发展效率的基本保证。
古代建筑名称
3、简述规模经济的含义与成因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
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成因: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4、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与类型
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1、厂商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否则就不可能对消费者收取
高于竞争性价格水平的价格。2、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即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价格歧视的类型:一级价格歧视(即向每个消费者索要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索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级别,对不同的组别收取不同的价格)。
论述(3选2)
1、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1)亚当斯密的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能解
决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的合理的配置。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
提。(2)马歇尔的贡献:1890年在其专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组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触及了垄断、垄断因素、规模经济现象等问题,并提出了“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
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矛盾至今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3)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专著《垄断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不谋而合的提出了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
发展:(1)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哈弗大学为中心形成的。1938年,梅森在哈弗成立第一个产业组织研究机构,1939年梅森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1959年贝恩出版了《产业组织》,1970年谢勒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2)在哈佛学派名满天下的同时,芝加哥大学的一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1968年施蒂格勒《产业组织》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鲍莫尔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4)二十世纪70年代后,泰勒尔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
单连波2、试论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溴代环丙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企业信息化咨询业等。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信业等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心在于融合。两化融合是以信息化、工业化作为基础,是信息化
、工业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即工业化逐步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结合。两化融合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信息产品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信息产品与传统工业业务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业务融合为过程,并促生产品边界模糊,业务边界模糊,进而导致产业融合、新产业衍生,并由此引起了社会价值模式、经济运行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等发生改变。可见,这一
过程不仅取决于两化发展程度本身,还受到企业主体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支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两化融合是一个递进式发展的过程,两化融合促进了工业化水平的再次提升,扩大了信息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为下一轮的融合打下了基础。因此,两化融合的内涵可总结为在企业主体、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下,信息化与工业化作为两个性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交互渗透、互为动力、相互促进、融为一体的动态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原因可归结为:工业化再次发展的要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度的变迁以及经济全球化。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1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业   融合   发展   企业   经济   组织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