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十大学派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第学期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卷
班级:        学号:        eps格式姓名:        任课教师:吴永林
一、考试题目
论战略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二、考试方式说明
本课程期末考试的形式为论文撰写,每位同学独立完成
三、具体要求
(1)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十个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和观点,融合十个学派的一些要素,在系统理解“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给出你自己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以及论述。
(2)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左右。
(3)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逻辑清楚,论证充分。
(4)在大标题下可以自己拟定小标题或副标题 (可以针对某一理论或学派)。
(5)论文装订要求:试卷(即本页)放在首页,论文(A4纸打印)顺序左侧装订在其后。
(6)论文要A4幅面打印,小4宋体,单倍行距,默认页边距及页面设置。
(7)行文格式、注释及参考文献等,严格遵照《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格式规范。
(8)论文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截止时间:2012年6月12日中午12点前,地点:四教814;电子版发至:*************  或者  *****************
四、成绩评定
对论文的成绩评定包括九个方面,具体指标及分值的分配如下表。
论文成绩评定表
项目指标
最高分值
镍铬合金烤瓷冠
实际评分
态度是否认真
10
格式是否规范
5
结构是否合理
10
内容是否充实
15
主题是否明确
10
论点是否鲜明
15
论据是否充分
15
语言是否通顺
应力应变曲线5
论文的新颖性
15
卷面总成绩
100
(本试卷只1页)
论战略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摘  要
战略管理理论从产生到现在先后产生了多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什么是战略管理,本文以明茨伯格所归结的战略管理理论十大学派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梳理出了理论发展的大致规律,重点分析了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本文认为推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战略管理理论不断的趋于完善。
关键词:战略管理 十大学派 推动力量
1 战略概念的界定和本文的研究范围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明茨伯格对企业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多样化的战略定义。在这友商网
种观点的基础上,明茨伯格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4P)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从产业层次来看, 企业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战略又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企业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计谋(Ploy)[1]。5P模型从5种不同而又比较重要的角度说明了企业战略的含义与价值。
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以《战略与结构》一书揭开了企业战略研究的序幕,此后各个理论学派先后出现,新的学派出现以后,原有学派或继续发展,或与新学派相互吸收融合,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形态。仅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就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中的比较重要的十大学派,可见战略管理理论的丰富程度,现有的文献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对推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力量却很少有人研究,所以本文将主要研究是什么推动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鉴于现在战略管理理论的纷繁复杂,各位学者对所谓的流派界定也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将主要依据明兹伯格所界定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十大学派。
2 理论完善的内在需要是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明茨伯格的十大学派主要分两大块——说明性学派和描述性学派,整个理论的发展有两条规律可循,那就是由内容研究到过程研究,由个体研究到集体研究。其中说明性学派主要研究战略的内容,描述性学派主要研究战略的形成过程,学习学派之前的学派侧重于个体对战略的影响,而之后的学派则着重研究集体思维度战略的影响。而理论沿着这两条规律不断自我完善,后面的理论不断弥补前面的不足,发展前面的长处,就推动了整个战略管理理论的向前发展。
设计学派——奠定基础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在1971发表的经典著作《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公司的战略思想问题,阐明了制订与实施公司战略的两阶段战略管理模式。安德鲁斯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战略制定的SWTO分析框架。提出了制定与实施公司战略的两阶段基本战略管理模式,即将战略定义为公司能够做的(组织优势和劣势)与可能做的(环境机会与威胁)之间的匹配[2]。设计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战略制定是一个有意识控制的思想过程。企业的经理是企业战略的唯一制定者,其战略制定过程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一次成型过程,成型之后即付诸实施。另外,其认为最佳战略应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制定的SWTO分析框架,虽然只有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维度的对比来建立企业的战略,并没有很复杂和精细的分析过程,但是却为以后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以后的计划学派,结构学派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从内外部两方面来逐步完善并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由设计学派的核心观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设计学派的理论主要实在说明战略是什么,关注战略的结果而很少关注战略制定的整体过程,并且认为战略的制定是高层的个体行为,并不强调集体行为,这些也都为以后的理论发展打下了基础。
计划学派——关注内部
安索夫在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中对企业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战略四要素说”,即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四个方面,把企业战略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与竞争战略两大类,建立了以环境—战略—组织三者为支柱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只有当三大支柱要素协调一致、相互适应时,才能成功地实现企业经营总目标[3]。但是,计划学派强调战略行为是企业对其经营的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企
业的战略是追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计划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战略构造应该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计划的全过程,战略计划的实施则应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进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人员负责。
计划学派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建立了环境—战略—组织的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其实还是设计学派内外部分析的基础上的发展,因为它认为外部环境时不变的,企业的内部组织要不断调整来适应环境,所谓的战略就是组织如何适应环境。但是在与设计学派不同的是,计划学派的研究集中在企业内部能够做的。计划学派关注的也是战略形成的结果,即战略是一个计划,对战略形成的过程较少的研究,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是高层的作用。计划学派进一步回答了战略是什么这个问题,重点关注了企业内部,但是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到现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战略形成过程还较少,这也就产生了理论完善的内在需要。
定位学派——关注外部
定位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正式奠定了定位学派的基础,而随后在1985年他的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的问世,也把定位学
派引向了发展的高潮。在这两本著作中,全面阐明了其战略管理思想和分析框架。其理论建立在产业经济学的 SCP 范式上,即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况,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绩效。最引人注目的是波特的竞争分析模型,通用战略的设定及他的价值链观点。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吸引力、潜在利润是由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及客户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他认为企业制定战略的关键就在于透过表面现象正确分析竞争压力的来源,并通过对表象之下压力来源的认识使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充分暴露出来。通过竞争战略的实施,企业可以对五个方面竞争力量产生影响,并影响行业(市场)结构,甚至改变某些竞争规则,从而赢得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营利能力[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赢得竞争优势的三种通用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并对企业实施这三种基本战略的基本组织要求和所需的基本技术与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波特还提出了价值链分析理论来对企业内部环境来进行分析,价值链把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了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每项活动都是价值链的一环,相互之间要配合好,才能产生竞争优势。
定位学派继承了计划学派的内外部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外部环境的分析上着重分析了企业
所处的行业环境,认为行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定位学派过分看重了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认为企业的战略就是选择企业在产业中所处的地位,这实际上也是回答了战略是什么这个问题,而对战略产生的过程,定位学派也并没有给予关注。定位学派同样认为战略制定是由高级管理人员完成,是以正式分析为基础的,通过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完成的。
从以上三个学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设计学派建立了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来分析战略形成的基本框架,之后的计划学派则重点关注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他们认为企业外部的环境相对稳定,战略就是调整企业内部资源以适应环境,后来的定位学派则重点关注了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产业环境,认为战略就是分析环境并选择位置,虽然后来定位学派也提出了价值链理论,弥补了自身在内部环境分析上的不足,但地位学派的核心观点依然是建立在关注外部环境基础上。这三个学派沿着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这一条思路,回答了战略是什么这个问题,所以明茨伯格把他们归结为说明性学派,说明性学派的特点是注重内容而不注重过程。这也就为将来的从战略形成过程的研究留下了空间或者说产生了需求,而这种理论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也一直是推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力量。
家校e通在说明性学派之后,明茨伯格又归结出了六个学派,他们是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利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这六个学派从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他们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制定和实际执行过程。战略管理理论就这样从内容的研究转到了对过程的研究,而这种转变的动力就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企业家学派——远见是战略形成过程的关键
化学工程与装备  企业家学派认为,具有战略洞察力远见的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许多成功企业没有系统的、成文的战略,但它们同样经营得很好,这与管理者对企业基本价值以及存在原因的信念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家学派的最大特征在于强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它一方面将战略制定归功于个人直觉;另一方面认为不存在规范的战略制定过程[5]。能使一个企业在某个环境中获得成功的领导,并不一定在另一个企业和另一个环境中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如果一个企业遇到了经营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个新的具有直觉力的领导。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8:2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战略   学派   企业   理论   管理   发展   过程   竞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