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会计改革的国家化与国际化

浅谈中国会计改革的国家化与国际化
作者:孙里亭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8期
    一、关于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
混沌模式    虽然会计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由会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会计的国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国家差异就是指国家化。二十世纪初期,会计发达的国家主要集中于欧美,虽然他们在经济、政治、民族、宗教、文化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但依然被会计界分成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强调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决不是否定会计国际化趋势。事实上,从哲学角度讲,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它们的发展变化将直接制约会计发展的方向、速度、广度和深度。一方面,中国应灵活使用现有国际惯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在市场发育、法律制度等环境因素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尽量缩减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促进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我们要全面正确认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以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架构下发挥我们的作用,从而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兼顾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同时,我们也应积极
地与经济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的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订中的影响力。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障碍
    (一)国际会计差异的因素分析
    没有差异存在便没有分类的必要。所有制、经济调节机制、企业组织形式、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会计报表目标上的区别以及相应的一系列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会计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在应付通货膨胀上可以采用许多会计对策,而发展中国家则非常谨慎。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倾向使得各国会计的合作发生困难,即便同一问题也分别做出不同的限制与规定。法律体制差异使得有些国家的会计为立法会计或法规主义会计,而另外一些国家则采用自由主义或协会主义的方式。法律体制特别是税法上的差异使得有的国家会计报表与纳税报表必须一致,而有的国家则允许二者不一致。完全消除会计的国家差异是不现实的,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是不可能的。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障碍
    各国会计规范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在各国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越来越重视本国的国情,并努力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运行机制。各国经济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我国在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面也存在着障碍。首先,在认识上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地方。目前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不少人在会计方面机械地套用我们在宏观上的中国特,实际上还是在过分地强调我们自己的作法,国家差异是毫无疑问存在的,但决不宜加以提倡;二是另有一些人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是以西方会计为标准,认为美国会计什么都好,我们自己的作法什么都不行。其次,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存在单向协调的倾向,即我们一味地看和学国外的会计惯例,而不考虑要将我们自己的优秀的东西介绍到国外,这种作法的后果只能是我们越来越依靠别人,一直不能占据主动位置,总是给人家一个会计落后国家的形象,不利于我国会计的深入发展,也失去了我国会计为世界会计作贡献的许多机会。再次,中国的会计学术组织和职业组织在国际会计论坛上还缺乏稳定、长期和实质上的发言权,既不利于我们了解和影响世界,也不利于世界了解和考虑我们。最后,我国的会计改革中在借鉴国外经验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面都有放不开的迹象。
    如何扫清这些障碍,便成了会计界、企业界及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显然,出路也只能是实现国际会计的协调。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发展,国际经济活动能量占世界经济活动总能量的比重的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实现国际会计协调化。国际会计协调化的逐步实现,对于国际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计国际化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每一个国家的共同现象。会计国际化的内容,包括会计规范(准则或制度)、会计惯例、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行为乃至会计思想和会计理论等诸多方面。
数据主权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会计的历史,就是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改革则为发展扫清障碍。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可能有不为发展的改革,也不存在不需要改革的发展。在复杂的实践过程中,改革与发展并不像理论上那样容易区分,而往往是“改革过程中的发展”或“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同全面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相适应,中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纵观新中国五十余年来会计的历史,改革与发展始终紧密联系。但我们也应看到,要妥善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必须明确会计发展的基本方向,并以此指导会计改革。所以,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切不可各行其是,亦不可盲目草率,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有总体的战略规划。中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会计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生产目的的前提条件。会计工作必须始终服从于这一要求。
    第二,必须既满足宏观调控需要,又有利于微观搞活。国家宏观调控,无论采取政府行为直接调控,
还是运用经济杠杆通过市场间接调控,都离不开企业会计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因此,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
    第三,必须既满足企业外部需要,又满足企业内部需要。企业会计的任务除了服务于宏观调控,还要服务于健全市场秩序的其他方面,即企业外部有关利益集团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不仅有一般商品交易业务,还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单位及个人之间的融资和投资业务。特别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更需要企业会计为社会提供充分、及时、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以使企业外界有关利益集团借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张云逸    第四,必须既统一又灵活。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必须统一,为此,在制定基本会计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特别是关于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显得尤为迫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会计准则应尽可能逐步以立法的形式出现。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比,统一的程度要适当减小,统一的内容应适当减少,统一的目标是实现会计信息的社会可比性。只要不影响这一点,任何具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选择,都应该由企业自行决定。
    第五,必须不断地修正和补充会计理论和方法。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经济及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一方面对会计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创造新的条件。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将始终并行。改革促进发展,发展需要改革。所以,会计理论和方法将处于不断的逐步完善过程之中。
    第六,必须坚持中国会计的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体现中国特。从表面上看,“国际化”与“国家化”似乎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因为,走国际化道路,就意味着中国会计在某些方面必须适应国际会计惯例而放弃自身的特点。然而,情形并不完全如此。国际化是发展本国经济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分工国际化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所以,任何国家的会计都必须在保持本国特的前提下走国际化的道路。中国会计必须适应并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国特,也就是中国会计的“国家化”。
    (二)端正国际会计协调的态度
    首先,要正确对待国家化。要正确地看待我国传统的会计乃至改革后的会计体系。我国会计中已然具有许多科学的、合理的、适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好的东西,应当坚持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不能为了与国际化或国际相协调而放弃它们。与此同时,我国会计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会计思想和技术方法,与国外协调一致起来。国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许多地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中国会计存在许多的特点无可厚非,但决不可过分讲求“中国特”的会计体系,不能过分的追求“国家化”或“民族化”,以免导致打着特的旗帜鼓励落后。我国会计与国外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按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理的差异,有其存在的依据;而另一类差异则体现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第二类差异,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它的落后性,并有勇气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和国家都为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
献;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当然也都可以将会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为自己所使用。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别的国家先进作法,正是为了尽快提高我们的会计水平。而且,由我们国家蒸蒸日上的经济和不断提高的政治地位决定了,我国会计也终究会走向世界先进水平,并会为世界会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要正确对待国际化。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国际化当然是指国家间的协调,但具体到我国,又增加了一重学习与借鉴的含义。正确对待国际化,要求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引进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并尽可能地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化决非盲目引进,更非照搬某一国家的模式。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时,必须对世界各主要会计国家都要进行研究,视需要和优劣选择借鉴对象。在与国际社会协调时,必须视国际上的主流和趋势而协调,不能只面对某一个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利用国际讲坛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组织的决议中包涵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协调。
    (三)不断预测国际会计协调的趋势
cdkl5综合症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依靠自身孤立的资源和市场生存。资本市场范围逐步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诸如通货膨胀、偷漏税款、环境污染等问题已逐步跨越国界,需要各国协调行动,共同治理。我国现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的经济手段的趋同,使得国家间会计交流与合作、会计的国际协调真正变得可能。政治因素对会计影响的弱化也是可能性的一个重要
来源。大家公认会计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不具有阶级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使得国际化进程中丢掉包袱。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了国家间利益冲突缩减,也为国际会计协调提供了一种可能。国际间法律协调,又为会计协调增加了可能性。各国间文化、教育的交流日趋频繁,各民族间交往日渐增多,同样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气氛。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政治组织的增多,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作用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一系列国际性和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及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专家工作组、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特设政府间专家工作等的不断成立,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艰苦且富有成效的努力,使得国际协调成为现实。既有必要,又有可能,那么,会计的国际化国际协调也就势在必行。
    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中外会计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一个同样的事实,那就是:统一的会计规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的会计规范的形成时间,相对于这个国家的久远历史来讲,都只是“最近”的事情。“国内会计的协调”是有其客观基础和重要意义的。促成资本主义国家“国内会计协调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高度社会化。股份公司这一组织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则是其主要契机。“国内会计的协调化”,也确实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优化配制和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秩序的健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会计规范的统一,同样也是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并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只不过,促成社会主义国家“国内会计协调化”的契机,以及“协调化”所产生的作用,与资本主义
国家的情形不尽相同。那就是,实现经济高速发展是“国内会计协调”的主要契机;“国内会计协调化”则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的的更好实现。所以“国内会计协调化”在促进一国经济按预期的目标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会计的协调与“国内会计协调”固然彼此有别,但是,我们可以说,提出“国际会计协调”要求的基本动因和“协调”将产生的作用,则与“国内会计协调”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国际会计协调”是国际经济活动发展提出的要求,它也必将对国际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会计   发展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