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经济学

萨谬尔森
萨谬尔森于1915年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20岁时,(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文学学士(B.A..)学位;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此外,萨谬尔森还曾获得多所大学的名誉学位。
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经济理论的运营意义》("The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Theory"),获哈佛大学威尔斯(David A. Wells)奖。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谬尔森,并预言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果然,萨谬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1970年)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为该院经济学教授。除此之外,萨谬尔森还曾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1951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1年),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65~1986年)和终身荣誉会长(1968年),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
萨谬尔森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经济学》(Economics,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Liner Programming and Analysis,1958.),以及独自撰写和与多夫曼、索罗等合著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被编入《保罗•A•萨谬尔森科学论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第一、二、三、四、五集。
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影响时指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人们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了萨谬尔森,读的是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而当进入高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之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谬尔森,这时萨谬尔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 成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诸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们总是能从萨谬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萨谬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使以"新古典综合"作为理论基础的经济政策遭到破产,萨谬尔森的经济理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由此,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旷日持久的大论战。虽然,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经济理论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但是,西方国家经济作为一种'混合经济"仍然离不开萨谬尔森的经济理论。萨谬尔森也从其他学派的经济理论中吸收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自己的理论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之适合于变化了经济情况。由这点看来,萨谬尔森仍不失经济学大家的风范。萨谬尔森作为一个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持根本否定态度。
*古典经济学派与庸俗经济学派的危机理论恨妻
“古典学派”和“庸俗学派”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划分,“古典学派”是指1830年以前的经济学说,“庸俗学派”是1830年以后的学说。“古典学派”是为地主阶级辩护的,而“庸俗学派”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在古典学派中,萨伊认为不存在危机。西斯蒙第认为大生产的兴起会导致小生产者破产,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需求不足最终导致危机。马尔萨斯认为由于人口的增长快于产出的增长,最终将导致危机。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古典学派与庸俗学派的“危机理论”,这种提法并不常见。要说古典派,倒是有一种对资本主义命运的悲观估计,斯密认为经济增长最终会受到自然资源(主要是土地)的限制而停止,而李嘉图则更悲观,他认为资本主义在土地的自然限制出现之前,就会因为地租上涨导致的利润率下降而停止增长,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危机理论”。至于庸俗派,更称不上什么“危机理论”了,庸俗派之所以庸俗就是因为他们论证资本主义是永恒的和谐的,既反对古典派的悲观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的革命论,非要说“危机理论”,那也只有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了,认为人口的增长快于生产的增长,将导致贫困,但根源不在于资本主义经
济,而在于劳动者放纵性欲,缺乏道德,另外,马尔萨斯提出如果没有只消费不劳动的地主阶级帮助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消费他们生产出来的丰富产品,社会将出现供大于求,这有些接近“危机理论”了,但庸俗得让人难以容忍。 总的来说,古典派和古典派中的庸俗派都接受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马尔萨斯例外),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谈不上“危机理论”。 需要澄清一下,以1830年划分古典与庸俗并不准确,萨伊的代表作是在此之前发表的,庸俗派的划分依据是:理论上是否放弃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的严密性以迎合掩盖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的需要。庸俗派的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巴斯夏等人。 从理论体系上看,所谓庸俗派仍属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只是在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暴露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冲突之后,古典经济学逐渐转向针对无产阶级而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此之前,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针对地主阶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说古典学派为地主阶级辩护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马尔萨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因此成为李嘉图的论敌,正是马尔萨斯努力促使资产阶级把矛头由地主阶级转向了劳动者,从立场上看,马尔萨斯完全不是一个古典派。
庸俗经济学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发展阶段。大卫·李嘉图的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日趋反动,资产阶级经济学进入了以为资产阶级辩护为主要特征的庸俗经济学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尼尔、穆勒、萨伊等。
19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一种自由主义思潮,以巴师夏、凯里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世界是让每个自然人独立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而资本主义是最符合人性的舞台设计,因此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去积聚财富。马克思称之为庸俗经济学,这种学说不愿意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资本形成的原因,更不愿意看到资本主义是建筑在绝大多数人陷入相对贫困的基础上的事实。
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类, 古典经济学即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间的经济学,这个时候因为资产阶级正在上升期,所以为了和封建主义作斗争,古典是指,他们把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放在了第一位此后,资本主义稳固了,政治经济学也进入了庸俗经济学时期,庸俗,是指,为资本主义经济辩解的态度放在了第一位
庸俗经济学的的谬误
庸俗经济学出于辩护目的,只是描述表面现象,而从不去揭示各种经济关系的内部联系
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观念,教条式地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因此,庸俗经济学不去揭示各种经济关系的内部联系,相反,各种经济关系的内部联系越隐蔽,对庸俗经济学来说,这些经济关系就越是不言自明的。
首先来看“土地——地租”。既然土地是没有价值的使用价值,而地租则是价值或交换价值,那末,一种当作价值物来理解的社会关系(地租),竟然被放在一种和自然物(土地)的比例关系上,也就是说,让两个根本不能通约的量互相保持一定比例,赋予因果关系。这岂不是荒唐之至!
其次来看“资本——利息”。“如果资本被理解为一定的、独立地表现在货币上的价值额,那末,说一个价值是比它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显然是无稽之谈。”(第923—924页;第1025页)所以,“资本——利息”也是一个不合理的、荒谬的公式正因为在这个公式里,一切中介都已经消失,所以庸俗经济学家宁愿用这个具有神秘性质(一个价值和它自身并不相等)的公式,而不愿用“资本——利润”这个同现实的资本关系较为接近的公式。可是他们也感到,4不是5,因而100元不可能是110元,所以又来求助于把资本价值混同于资本的物质实体(如机器、原料等),结果又搬出一个完全不能通约的关系:一方是生产资料(使用价值),
另一方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剩余价值),就象在“土地——地租”的场合一样,由此就达到了资产阶级观念上的“合理”,即避开了那种明显的不合理,以达到其迷惑世人的目的。
最后来看“劳动——工资”。把工资看成劳动的价格,显然是同价值和价格的概念相予盾的。因为一般说来,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虽然能够创造价值,但它本身没有价值,从而也没有价格。所以,这个公式同样是不合理的。但它却满足了庸俗经济学家为资本家辩护的目的,即认为他为购买劳动而支出的货币,就是支付了全部“劳动的价格”,不存在剥削;同时,正因为这个公式和价值概念本身相矛盾,从而使他又免除了理解价值的义务。
庸俗经济学发展历程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之后,形成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并发展至今。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庸俗经济学产生时期;庸俗经济学发展时期;当代庸俗经济学时期。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产生时期。随着英法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直接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开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需要,担负起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任务。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在法国是萨伊,在英国是马尔萨斯。萨伊在科学化和条理化的名义下,继承并发展了斯密学说中的庸俗成分,建立起系统的庸俗经济学理论体系。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是《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西太平洋年)。他创立了三分法,把生产、分配、消费看作互相并列的一般形式,抹煞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反对劳动价值论,提出效用价值论;建立起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的分配理论,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提出供给能够创造它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根本否认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马尔萨斯在对斯密学说庸俗化的同时,还同李嘉图及其学派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有:《人口原理》(1798年)、《地租的性质和发展的研究》(1815年)、《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他抓住李嘉图理论自身的矛盾,攻击并力图完全否定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关于利润来源的学说。李嘉图的拥护者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等人,力图通过解释李嘉图学说的办法维护李嘉图的理论,但他们无法解决李嘉图理论的矛盾,结果使李嘉图理论庸俗化,并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19世纪
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发展时期。西尼耳、巴师夏和约翰·穆勒等人采取补充和调和的方法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修正,使之进一步庸俗化。英国西尼耳的主要经济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年)和《关于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1837年)。他提出纯经济学四原则,对价值进行了主观心理的解释,认为资本是节制个人欲望的结果,利润是对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并用最后一小时论反对工人争取10小时工作日的斗争。法国巴师夏提出经济和谐论,掩盖资本主义剥削,调和阶级矛盾和斗争。约翰·穆勒的主要经济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他虽然认为资本主义分配存在不合理,但仅主张用立法的方式进行社会改良。他用折衷主义手法,对19世纪上半期的各种经济学说和观点进行了综合,在很长时期居于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
  19世纪70门槛理论年代到20世纪初,边际效用学派产生并发展起来。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分别在奥地利、英国和法国提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庞巴维克、克拉克等人发展了边际主义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攻击劳动价值论,以时差利息论、边际生产力论等对抗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完成约翰规划功能分区·穆勒之后的第二次大综合,集19世纪庸俗经济学之大成,用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以完
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他用连续原理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分析经济现象,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的经济行为。他把商品价值归为均衡价格,以均衡价格为基础,说明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才能共同创造国民收入,并依各自的均衡价格取得其应有的收入份额。由于他继承英国经济学传统,又加入边际主义理论,所以他的学说又称为新古典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张伯伦和英国的罗宾逊提出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使均衡价格理论达于完成形态。另外,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产生历史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制度学派,在瑞典产生瑞典学派。
    20世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30图闻天下年代开始,进入当代庸俗经济学时期。30年代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矛盾进一步激化时期,经济大危机使各国政府多采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此形势下,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有效需求原理,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形成凯恩斯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曾促成凯恩斯主义的广泛传播。但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加剧,使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资产阶级经济学形成各种流派纷纭的局面。凯恩斯经济学的不同解释者之间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为主要
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它们就增长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进行了长期论战。哈耶克新自由主义、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美国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又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美国的制度学派进一步演化为以加尔布雷斯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强调从制度结构的具体形式上分析资本主义弊端,以进行不触动资本主义的改良。在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判中,理论预期学派占据重要地位。另外,福利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都有所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2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学   经济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