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

第一章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
1.当代经济学流派是指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后,产生并流行于西方的各种主要经济理论或思潮。它们大多是围绕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展开分析的,或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否定凯恩斯经济学。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经济学各流派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先简要地回顾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而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否定,故先介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2.当代经济学流派主要是围绕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争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今天,处于主流经济学中心地位的这两种对立的思想分别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或真实经济周期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为代表。前者秉承古典经济学传统,强调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的有效性。后者则相信宏观范围内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与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3.当代经济学流派是继“西方经济学”与“外国经济学说史”之后的一门后续性课程。学习当代经济学流派,对于拓展与加深对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内容的理解(横向上看),完整地了解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纵向上看),把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pcl
4.当代经济学流派众多,文献资料繁杂,要在极为有限的课时内,不分主次轻重全面地介绍评说各种流派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选择重要的流派给以简单扼要的介绍。主要介绍以下流派:
凯恩斯经济学、正统凯恩斯主义(或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学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真实经济周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制度学派与公共选择学派将由专门开设的“制度经济学”课程介绍,这里将它们略去。
5.该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很多,但普遍显得陈旧老化,且大同小异。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与时俱进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不主张采用某一本教科书。较好的有这样几个版本:
[1] (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奇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 (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3] (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起源、发展和现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4] 罗志如,范家骧,厉以宁,胡代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
[5] 刘涤源、谭崇台.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7
[6] 将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
[7] 徐平华等.西方经济学演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9.
[8] 张泽荣.20世纪的经济学发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4.外交小灵通
[9] 宋承先.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8.
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一、古典学派的范围与基本观点
1.古典学派的范围bit torrent
人们对古典学派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将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集其大成的包括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在内的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把自19世纪初法国萨伊(1803)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一般的西方经济学家则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以前的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到凯恩斯的通论(1936)发表之间的经济学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在凯恩斯看来,古典经济学是指存在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之前的主流经济学。古典学派不仅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而且还包括“李嘉图之后继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例如其老师马歇尔与其师兄庇古,在凯恩斯看来,都是古典经济学家。
凯恩斯的这种观点与传统的经济学流派的划分产生了分歧,因为他把马歇尔与庇古也纳入到了古典学派之中。考虑到新古典学派从古典学派分离出来的大部分理论进展发生于微观经济领域,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的观点基本相同,因为它们都强调市场机制能自动地实现与维持充分就业均衡。因此,凯恩斯将19世纪70年代尤其是1890——
1936年间的经济理论与过去的更早的经济理论归属为同一类的作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古典学派的基本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市场经济具有强大而又灵敏的自我矫正机制。他们认为价格、工资和利率具有灵活性,对于任何干扰与冲击,它们会立即有效地做出反应,使经济迅速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是有效与和谐的,宏观经济应该自由放任。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常常导致宏观经济更大的不稳定。
二、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产生时间与假定
1消失的建筑.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主要用来说明经济系统是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该模型对一国的实际收入、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实际利率和价格水平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做出了一种解释。该模型主要说明三部分内容:
1)就业和产出等真实变量值的决定;
2)真实变量值决定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
3)名义变量值的决定――货币数量论。
前两个部分说明真实变量值是如何决定的。第三部分解释名义变量值是如何被决定的。显然,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将经济体系分为相互分离的两个部门:真实部门与货币部门(两分法)。古典经济学家相信,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名义变量值,不会影响收入、就业量等真实变量的均衡值。即货币是中性的。
2.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产生的时间
在《通论》出版之前,没有统一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产生于1936年以后,是为了与凯恩斯的理论相对比而构筑的。这种作法虽然显得历史性不够精确,但是,分析起来却很有用。同时,通过该模型与凯恩斯模型的对比,我们能更好地理解1936年以后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虽然没有一个古典经济学家持有下面将介绍的所有观点,但是在前凯恩斯时期的经济文献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思想,使我们可以将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看作一个同凯恩斯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特征的思想体系。
3.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假定
(1)为两部门经济,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
(2)所有的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的行为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或效用,且没有货币幻觉。
(3)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当事人拥有完全信息和稳定的预期。
三、就业与产量的决定
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
实际产出的多少取决于要素投入的多少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包括投入的组织形式)。假定厂商仅使用K、N两种要素从事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AF(N,K)。
在短期,假定资本与技术水平固定,只有劳动可变,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F(N)。 
显然,短期中的实际产出是就业量的增函数。
(2)短期总产量曲线:
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短期实际产出曲线为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抛物线。如果资本投入增加或技术水平提高,则曲线上移。反之,曲线下降。根据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给定就业量,就有一特定的实际产出与其相对应。如图1—1所示。
                                 
                         
1—1  短期总产量曲线
因此,为了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先必须决定就业量。
2.就业量的决定(由劳动供求决定)
(1)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雇佣劳动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名义工资率,即: VMPL=W  或为:MPL·P=W  从而有:MPL= 。 
显然,厂商总是根据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实际工资相等的原则来决定劳动的雇佣量。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只有在实际工资下降的情况下,厂商才有可能增加劳动的雇佣量。因此,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1—2所示。
                                1—2  工程概预算论文劳动需求曲线
既然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那么,将经济中所有厂商的劳动需求函数加总,社会总劳动需求也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即:ND=ND)。
(2)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在人口既定的条件下,若工人对消费与闲暇的偏好不变,则劳动供给的多少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一方面,实际工资的提高,使闲暇显得更加昂贵,人们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这就是实际工资效应或闲暇价格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实际工资的提高,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使人们能买得起更多的闲暇,减少劳动的供给。这就是闲暇价格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定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意味着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即:NS=NS)。从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图1—3所示。
1-视频模块劳动供给曲线
(3)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在市场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弹性的假定条件下,实际就业量一定等于均衡就业量与充分就业量。
古典经济学家之承认磨察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但不承认存在非自愿失业的可能性,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货币工资的弹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的均衡,所有愿意按均衡实际工资率工作的人都可以到工作。
当然,古典经济学家也很清楚,如果工会的垄断力量或政府的最低工资法使得实际工资水
平超过均衡水平,则表面上来看,似乎非自愿失业也在所难免。但这种“古典式失业”本质上属于自愿失业:在民主国家,无论是工会要求还是政府法律,都是出自大家的共同的要求。它的解决办法是非常简单的,这就是削减货币工资以降低实际工资水平来恢复充分就业均衡。如图1—4所示。
1-4  劳动市场均衡
3.结论
古典模型中,实际就业量常常等于充分就业量,实际产出就常常是充分就业产出。如图1—5所示:
1—5 就业量与产量的决定
凯恩斯将充分就业这种情况看成是特例,因为它正好处于这样一种情况,总需求吸收了总
产量。然而无法保证总需求能经常处于这样的水平。而古典经济学家却将充分就业看成是通例。古典模型否认因总需求不足导致实际产出低于充分就业产出的可能性。这个结论的依据是萨伊定律。
四、萨伊定律
1.萨伊简介
出生于大商人家庭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6 ——1832)因提出了古典经济学说的基础——萨伊定律而著名。此外,萨伊还是效用价值论的早期倡导者之一,这使他与同时期的主张劳动是价值源泉的古典经济学家迥然不同。萨伊最有名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在1803年—1826年共出了5版)。写这本书的原意是要用比斯密的《国富论》更短的篇幅,更系统地阐述经济学说。该书的成功,使得萨伊成了欧美两洲斯密学说最著名的阐述者。1815年,他成了法国第一个政治经济学教授。当时,大西洋两岸的大学都将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当作经典教材。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学   古典   宏观   劳动   经济   实际工资   理论   货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