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54页)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四川绵阳仙海风景区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导 言
绵阳市仙海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风景区总面积63k㎡,其中水面面积6k㎡,有大小岛屿40余座。风景区内林木繁多,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对风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依此规划,风景区已开发面积25k㎡,并开始接待游人。为了对风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商业开发,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要求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旅游为核心,突出旅游观光、水利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居住四个重点,把风景区建设成为湖光山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快速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西部著名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经济区。为此规划编制工作将整体分为三部分内容:即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仙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层次阶段。规划编制组已于2003年11月下旬对仙海风景区进行了第一次考察,同时考察了周边县市的相关资源,现提交本次总体规划的概念性规划,重点将解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市场形象、产品开发与功能布局及相应的经营模式等问题。
编制依据
国家建设部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与规划标准规范
国家旅游局相关规范准则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条例与措施规定
国家水利局关于水库风景区的相关规定
国家环保局的相关规定
四川省相关政策规定
绵阳市相关政策规定
主要参考资料: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绵阳年鉴》2003年
《四川省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
《成都统计年鉴》2003年
《四川统计年鉴》2003年
《绵阳市志》1999年
《绵阳市自然地理志》1997年
编制范围
绵阳市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63㎞²。其中包括沉抗水库库区土地及水面约12.8㎞²、沉抗镇辖区47㎞²和绵梓公路以南新桥镇和魏城镇部分村社共11.6㎞²。开发区辖15个村,131个社,总人口19888人,耕地21579亩,林地42250亩,塘库堰437口。
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现状分析
1、发展回顾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丘陵区。仙海风景区是依托武都引水一期工程的骨干囤蓄水库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水利风景区,日前已批准为四川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沉抗水库工程位于绵阳市涪江支流芙蓉溪的支沟上,库区主要功能为控灌游仙、三台、射洪
、盐亭四县区49.31万亩农田灌溉,同时承担城市供水、旅游、水产养殖、林果开发等多种功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坝顶长653米,宽10.8米,最大坝高55米)、泄洪放空隧洞、灌溉放水隧洞三部分。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529米,总库容1.04亿立方米。水库从1997年开工建设,1999年底全面建成,项目建设总投资2.3亿元,其中水库建设投资1.7亿元,景区基础设施投资6000万元。
仙海风景区近五年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13万。2002年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列全市15个景区中的第8位。当年引进项目7个,到位资金300万元,景观大道、大坝广场、游船码头、园林苗圃已正式接待游客。区内现有国土培训中心、武引培训中心两座接待设施,床位数228张,年接待游客7万。
景区内现有接待设施
设施名称
位置
所属单位
投资规模
建筑面积
床位数
年接待量
国土培训中心
玉衡岛
省国土厅
2000万元
27347
118
2万
武引培训中心
大坝右岸
市武引管理局
1100万元
10000
110
5万
好运俱乐部
码头
私人投资
800万元
2700
1.5万
小吃街
广场
仙海管委会
300万元
2100
1万
景区内现有基础设施
位置
最大容量
配备
变电站1
水库东岸
12000KVA
2台6300KVA变压器
变电站2
魏城镇
自来水厂
日供水2000
管网建设
东至徐家桥村、西至青少年活动中心
天然气站
水库进水口50
管道引入沉抗镇、魏城镇
排污设施
分布广场、西岸、沉抗镇
2、区域背景
绵阳市是四川省中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内地九个开放城市之一。为一座新兴的科学城、电子城,是全省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城市。绵阳是全省南北向经济走廊北端的重点城市,素有川北重镇之称,也是未来川北地区的中心城市。2002年四川省年末户籍总人口:8474.46万人(非农业人口1677.58万人/农业人口6796.88万人);居民消费总额为2216.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8元;国内生产总值(GDP) 4875.12亿元,人均GDP 5808元。三次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分别为21.1%,40.6%、38.3%。
绵阳市历史悠久,科技力量强盛,全市各类科技人员达6万多人,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院所33个,独立科研所75个和大批的大中专技工学校等,为绵阳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市场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巨大潜力。
2002年全省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分析表
国内生
产总值
(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工业(亿元)
成都市
1667.10
140.08
758.78
598.00
768.24
16277
攀枝花市
138.89
8.50
95.42
82.76
34.97
13308
德阳市
315.11
69.20
137.81
119.82
108.10
8300
绵阳市
369.71
76.70
149.60
119.31
143.41
7097
雅安市
89.52
21.32
42.63
33.95
25.57
5895
宜宾市
258.30
52.81
123.37
100.86
82.12
5053
科学城、空气中心、长虹厂区
现代的科学之城
新兴的产业之城
3、经济环境
2002年,绵阳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37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平均值高1.9个百分点。全市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0.6:40.5:3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5亿元。以长虹集团为代表的绵阳市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8.2亿元,其中电子工业达到175.23亿元,占58.8%,其次为食品、机械冶金、建材和化学工业。绵阳科技城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到52%,8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2亿元。绵阳市的高新技术区、科技创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科区等园区经济也在逐渐壮大。
全市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势头强劲。
根据《绵阳市城市规划》,到2010年全市人口规模将达到75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200
亿元,人均GDP 21800元,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4%。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90万,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
                         
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预估表          
单位:亿元、万人
项目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9年基数
520
102
311
70.3
133.10
107.6
2005年
540.17
135.78
565.52
126.53
250.82
188.09
年均增长速度(%)
0.52%
3.28%
10.48
5.73
12.75
11.62
结构比例
17.37
48.35
36.26
2010年
557.02
169.44
862.41
117.3
416.5
328.6
年均增长速度(%)
0.79%
6.58%
8.81
3.61
8.78
9.57
结构比例
13.6
48.3
38.1
              摘自2000年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4、路交通条件
公路:2002年底,绵阳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1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公里。公路密度为29.9公里/百平方公里。由绵阳市区到各县市均可在1小时内到达。
铁路:绵阳火车站是集客运、货运、运转、装卸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等站。货场总面积87050平方米,装卸线7条,2781米,仓库15座10298平方米。长虹公司出口集装箱经铁路装运达30.5万吨。2002年旅客发送量为176.5万人,货物发送近90万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2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景区   绵阳市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