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需求理论学习心得

相互需求理论学习心得
20世纪30年代前,廉价学派提出了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承上启下,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提出了相互需求的理论;用以解释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只是从供给方论证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的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都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所能得到的更多的产品。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
李嘉图的贸易理论只依赖于供给分析,不能精确地确定均衡的贸易条件。约翰·穆勒在他的相互需求理论中论及了这一问题。他认为,①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是由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②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互需求程度;③贸
易利益在两国之间分配的多寡,则决定于具体的交换比率,这个具体的交换比率又决定于两国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的相对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越接近外国的国内交换比率,这个比率会使贸易利益的分配对本国越是有利。
穆勒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直接利益在于利用国际分工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和输入本国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短缺原材料或机器设备。对外通商在经 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要比直接利益更大,一方面 是国际贸易扩大了一国的市场范围,实现更广泛的分 工以及享受世界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 率,并且可以促进新的经济理念的形成;另一方面是 国际贸易可以传播文化知识、思维方式来促进经济发 展,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 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穆勒对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决 定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的法则,即相互需求原理。 穆勒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受国际间需求均衡规 律支配的,而国内贸易的商品价值则取决于该商品 的生产费用,两者是不相同的。 具体地说,两国商品交换比率恰好是进口 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接受的商品数量等于出口国在 这种比率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如果A国对B国商 品的需求强度越大,那么B国商品的国际价格会越高, 这样B国相对
于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就相对地大。 反之,B国的获利就会相对地小。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他使用了比较利益的概念,解释贸易双方在利益分配中各占多少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穆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条件(或提供条件)曲线,用几何方法来证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国际交易比率。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论述了贸易条件,即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交换形成的国际交换采油速度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的。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可以借助于提供曲线来分析,提供曲线说明了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偏好的改变以及经济政策行为都会使一国的提供曲线发生移动。这种移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曲线上不同位置的弹性。
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又称“国际全宋词检索需求方程式”。从法官法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论述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1848年提出。穆勒认为,两国进行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该项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例如,以同一劳动量,英国可生产呢绒10码或亚麻布15,德国可生产呢绒10码或亚麻布20码。在此情况下,英国可专门生产呢绒,德国可专门生产亚麻布,然后相互进
贸易,英国以10码呢绒换取德国的17码亚麻布,这样对两国都有利。但若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减少或德国对呢绒的电视新闻评论需求增加,交换比率成为10码呢绒对18码亚麻布时,贸易条件对英国较有利;若交换比率成为10码呢绒对16码亚麻布时,贸易条件对德国较有利。这两种情况下,贸易都不易展开。只有在两国相互需求的黄宗羲定律商品价值相等时,贸易才能实现稳定的均衡。相互需求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说的补充,只能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国对两种sa28产品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国对两种产品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
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交换比率除了取决于相互需求之外,还“取决于该国可以从国内消费用的本国商品的生产中抽出多少资本。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相互需求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论的重要补充,因为比较成本论虽然揭示了分工和交换能为分工国带来利益,但是却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利益有多大;二是这个范围内双方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而相互需求理论正好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补充,从而使比较成本论更完善。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4:3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比率   交换   需求   商品   国际   贸易   生产   决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