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角度论《远大前程》中郝薇香小与《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36海外文摘
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
2020年第10期
总第803期No.10,2020
Total of 803《远大前程》是由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60年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他塑造了一个孤僻、古怪、可怕的女性角——郝薇香小,其因为受到情人的背叛,性格发生了扭曲的变化,通过抚养养女埃斯特拉,把她培养成报复男人的工具,从而实现自己的复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文中纯情怀春的艾米丽小因为遭遇了情人无情的背叛,毒杀了情人,并和他的尸体一直同床而眠,直到去世时才被人发现。笔者试用弗洛伊德、荣格、拉康三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的理论分析人格中“三我”,负面人格阴影在意识的显现,眼睛凝视的含义,阐述两位不同国度,不同社会的女性文学形象中的人物心理。
1弗洛伊德人格三分论中的郝薇香小和艾米丽·格里尔森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不同的自我,即坚持现实原则的自我、坚持享乐原则的本我和超我道德。例如,本我会说我想做某事;自我会说我不能做某事,所以我可以做另一件事;超我会说你不能做,因为这是不对
的。在《远大前程》中,郝薇香小的自我有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被扭曲了。自我本应该监督本我,满足超我,但是郝薇香小则选择满足本我的享乐,避免痛苦,而限制超我。她抚养埃斯特拉,让她报复其他男性,从中她获得的是一种扭曲的快感。她的自我压制道德上的超我,从社会层
面,她从不遵守社会规范的道德准则——要求女性要贤淑善良,温顺柔弱,成为一名“家庭的天使”,她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反面典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是父权社会对她压迫,排斥造成的结果。作为一位上层社会富有人家的小,她对这种压迫感受更深,从而反抗的也愈加激烈,直至走向疯狂。她所做的一切桎梏了她枯萎的内心,滋长了她的怨恨不甘,加剧了她的凄苦悲凉。从性格方面,她做任何事情都遵循自己的想法,无视结果和别人的感受,只为了满足她畸形的内心。我们可以从郝薇香小故意在她的仆人面前和皮普谈论她的巨大财富看出这一点。她的仆人往往野心勃勃、容易嫉妒,“她非常愉悦地看着那个有些狼狈而又心存嫉妒的莎娜”[1]。她颇以自我为中心,控制着周围的一切人或事物。她让任何事情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停止,仿佛这样就可以永远记住那令她受辱的那一刻。在故事的最后,埃斯特拉控诉她的残忍时,她的自我开始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超我意识开始显现。我们可以从最后两个场景中看到,在这两个场景中,她意识到自己对埃斯特拉的畸形教导导致了她的悲剧,但是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她绝望地喊道:“啊!我怎么做出这种事来!我怎么做出这种事来”[1]。她醒悟了,道德力量又再次回到她的身上。她渴望得到皮普和埃斯特拉的原谅,“这小簿子上的第一页就是
我的名字,如果你什么时候在我的名字下面写上‘我原谅她’这几个字,即使我这颗破碎的心早已化为尘土,我还是邀请你写上”。这一刻,她不再是个古怪无
从精神分析角度论《远大前程》中
郝薇香小与《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
艾米丽·格里尔森的人物心理
张文清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北京  102211)
摘要:《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小和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艾米丽·格里尔森是两个被男人背叛的悲剧女性角。她们的命运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曾经都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生活上无忧无虑,感情上却都受到了背叛,这使她们受到巨大的打击,导致了她们悲惨凄凉的一生。但是她们的人格构造,内心情感又有着不同。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角度对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两位女性的心理过程。文中运用的理论包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论:本我、自我、超我、卡尔·荣格的人格阴影理论、拉康的“凝视”理论。关键词:弗洛伊德;荣格;拉康;女性角人物心理中图分类号:I7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0-0036-02
作者简介:张文清(1994—),女,河南固始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2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2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女性   背叛   人格   理论   内心   意识   满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