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散文英译策略——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_百 ...

English Teachers
Vol.19No.14
引言
张培基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教授,28岁时便在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一生译出了无数经典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也给其他译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译注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收录其翻译生涯中的经典译作,让读者大饱眼福,也让译者深受启发。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国散文时感受、传递和创造美,旨在为译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翻译视角,启发翻译爱好者的翻译创造力,不断增强其文化自信,促使其译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而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一、翻译美学及许渊冲的“三美”翻译思想
(一)从美学到翻译美学
对美学的定义是美学的最大难题。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对感官的感受”。苏格拉底(Socrates,469B.C.—399B.C.)及诡辩家希庇亚斯(Hippias,460B.C.—399B.C.)曾就美学一词的定义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仍未能定义何为“美”。最后,苏格拉底无可奈何地说,“美是难的”(董广杰等2011:12)。
被誉为“美学之父”的亚历山大·鲍姆加登(Alexander Baumgarten,1714—1762)是第一位使美学成为一门学科并将其定义为“对好坏的评判”的学者(毛荣贵2005:1)。18世纪,实验美学在欧洲兴起,其宗旨是在具体事物中发现美的本质再寻普遍标准来定义美,而此后欧洲大陆学者将美学定义为人们的某种需要被满足之后产生的愉悦感受,即对美的真实且自然的情感流露(董广杰等2011:20-21)。在哲学视角下,美能使人感知欢乐、满足等情感。古罗马时期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106B.C.—43B.C.)主张“辞章之美”,泰特勒提出“忠实之美”等(蒋雯倩2018:73),它是人们寻愉悦的反射,是抽象的、实在的,可以被发现、被概括。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美学关注的是主体性审美实践,注重意象的表现形式,不太关注微观透视(刘宓庆2005:79-80)。
美学又是如何与翻译“走到一起”的呢?实际上,美学与翻译之结合渊源已久。一般来说,翻译美学是翻译学者用来研究和探讨翻译中的美学问题的一种实践方法(毛荣贵2005:7-9):译文读者不仅想要了解原文所指,还想在此过程中体味文章美感。该理论使译者更加重视翻译中的“美”,并帮助其更好地在翻译实践中传递美、创造美。翻译与美学的融合使中国散文英译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原文内容,还能再现原文风格与美感,让读者身临其境,体味原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许渊冲的“三美论”
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以翻译中国古诗词而闻名于世。钱钟书(1910—1998)称赞他说,“你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灵活自如令人惊奇”(转引自覃江华、许钧,2017:163)。2014年8月2日,许渊冲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散文英译策略
——
—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
汪梦婷张顺生
【摘要】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许渊冲的“三美论”,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从音美、形美、意美三个维度探讨散文英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诠释“美”的策略,旨在呼吁更多的译者及读者意识到散文的重要性并能够身体力行,为散文的英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散文英译;翻译美学;音美;形美;意美
翻译
5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4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21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美学   散文   中国   定义   读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