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详细总结综述

女性主义
一. 女性主义的缘起
堕落新娘1.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feminism一词中包含有“女性”与“女权”的双重含义,故又译“女权主义”,随着近现代以争取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的妇女运动而兴起的思想潮流。(王先霈:637)朱刚认为,学术界一度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这个译法值得商榷。欧美学术界通常用“feminism”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其历史跨度延绵数百年,内容非常庞杂,极难准确定义。而中文的“女权”的含义则比较明确,指历史上女性为了获得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努力,其目标明确,颇有声势,涌现过不少知名的女权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确切地说,女权主义真正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朱刚:336
2. 父权时代的妇女处境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由于女性十分珍贵及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且由于男性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性自尊,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从大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女性小雕像可见一斑。虽然纯粹的“母权制”在那一时期是否存在尚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可到大量的考古学的证据、生物学的证据、心理学的证据、人类学的证据以及用希腊语、罗马字及希伯来语等记载的诗歌、神话等“书写的证据”。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金属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林树明:7-8
父权制社会的发展摧毁了女性不可复得的伊甸园,并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在父系社会看似秩序严明的“合法性”社会运行机制中,女性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并通过对女性的贬抑(女人祸水说、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如束胸缠脚),从而彻底赢得这场“性别之战”(克里斯蒂娃)。女性作为人类对立的另一元,在物种上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在文化语境中却只能作为“先前文明的残片”,作为男性与女性对立的历史败北者和现实异己者,被置入父权制社会的边缘地带。进而通过制定一整套礼法
、伦理防范网络,让女性来成全男性壮伟强劲的虚荣,借此平息强大父权社会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阉割焦虑(弗洛伊德)。(王岳川:372-373
3. 十九世纪之前的女权主义
评论家在公元五世纪的雅典文学中发现有与男性社会相抗争的女主角。欧洲女权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之交,当时法国女诗人克里斯汀 比桑(Christine de Pisan)做长诗,批评男性没有按照宫廷礼仪和基督教精神来对待女性,并且分析了敌视女性(misogynist)传统中的种种谬见。十六世纪女权主义的代表要算著名的荷兰学者埃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他认为女性在一些方面和男性具有同样的才能,主张不应当在教育、道德上设立性别双重标准。十七世纪的法国社会蔑视女性成为风气,剧作家莫里哀(Moliere)的喜剧一再讥讽轻薄肤浅故作男人态的女性人物。墨西哥女诗人克鲁斯(Sor Juana lnes de la Cruz)批评当时的教育体制扼杀女子的聪明才智。西班牙首位女作家玛利亚 新海岩三部曲萨亚斯 索托马约尔(Maria de Zayas y Sotomayor)写《情爱示范集》,要求男性进行社会改革,指导女性更好地生存。
相比之下,女权主义的发展更加集中在英语国家。美国当代女性批评家吉尔波特和姑芭(
Sandra Gilbert and Susan Gubar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辑出版了《诺尔顿女性文学选集》,收集有十四世纪以来英语世界女性作家的作品,并对女性主义六百年的发展做了历史回顾。随着文艺复兴思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接受人文学家莫尔(Sir Thomas More)的说法:“男女同样适合学习知识,以培养理解”。其时越来越的的贵族女性开始和父兄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很多中产阶级女性涉足商业、管理,尽管还要在她们父兄的监管之下。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活得巨大发展,封建势力不断遭到削弱。十八世纪后期的两次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动摇了男权中心的根基,是女性看到了希望,在“自由”、“平等”、“博爱”的鼓舞之下,女性决心以反抗来摆脱“束缚我们发表言论的法律”(朱刚:337-339
4. 十九世纪之后的女权主义
      十九世纪是西方女性解放运动自觉兴起的世纪,也是女权主义真正开始之时。这个时期两大革命的影响逐步深入女性的思维,争取“做女人的权利”成为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上半叶欧美宣布终止奴隶买卖,但私下的贩奴仍然猖獗,继而导致大规模的废奴运动,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发展社会科学的进步也给女权主义提供了
契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打破了人(主要是男人)自以为是的中心地位;马克思的基本理论揭示了以男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血腥的一面;尼采动摇了男性上帝一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女权主义的活动主要包括:首次提出“妇女解放”;争取选举权、财产权、子女抚养权;争取获得更多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进入传统男性的职业(医生、律师、记者等);争取成立工会,保障女性劳工权益。
      女权主义的最早表现可在19世纪形形的作家和社会批评家的言论中见到,如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姊妹、伊丽莎白勃朗宁、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哈里特马蒂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乔治亨利、刘易斯以及另外一些同时代的评论家。(王岳川:373
5. 二十世纪之后的女性主义
      进入二十世纪时,男性感到了威胁,他们的焦虑主要来自现代社会科技和人文思潮的发展。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对论对人们(确切地说男人们)长期以为绝对不变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提出了挑战,弗洛伊德对人的内心(尤其是内心的黑暗面)进行了剖视,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表明父系社会并不是人类固有的社会形态结构,象征父权的大
英帝国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还使人们对同样象征父权的科学技术产生质疑。在这种浓厚的怀疑主义氛围下,人文学者们(如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力图重新界定传统知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反而进一步消弱了人类认知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主导观念日渐淡薄的情势下,极端主义随之泛滥,如法西斯主义、美国的三K党等。正是在男性日衰的情况下,女权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英美在19181920年分别批准了女性选举法案,经过七十五年的奋斗的女性终于获得了一场重大的胜利。
经历了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和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女性主义对男权世界的认识更加客观。冷战,越战,军备竞赛;和平,裁军,学生运动,女性主义从一次次得社会动荡里汲取养分和经验,执着地追求着既定的目标。二战后,西方女性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是女权主义多年奋斗取得的最大成绩:男女在离婚法案中享有真正平等的对待,法庭在子女归属上也不得偏袒丈夫;英美在六七十年代分别通过堕胎法,将身体所有权交还给女性;同一时期,大部分英语国家采纳了同工同酬、相等机会法,力图纠正工作待遇上的性别歧视。同时,各种女性主义组织不断出现,在美国重要的女性组织包括“全美妇女组织”(1966)和“全美黑人女性主义组织”(1973)。进入八十年代,女性主义研究或女性
研究在美国主要的高等学府中已经成为常设的重要课程或研究项目。(朱刚:340-341
6. 女权运动(妇女运动)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山东网通,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废奴运动有关,为妇女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工作权、选举权、受教育等自由权利。到20世纪20年代,女性们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与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等政治风暴相伴而生,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异,注重社会性属的考察,分析了性属所造成的性格差异。在运动中妇女认识到性别的不平等不仅存在于政治、经济与教育等社会生活领域,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文化对男尊女卑的制度化,改变现状的努力应该从改变根深蒂固的文化出发。第三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利和发展的普遍性的考察,超越男女性属(gender)差别,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紧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出现的各种女权主义理论作一个综合的考察;同时,女权主义学术发展成为有着众多流派分支的理论体系。(左金梅:2-3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后女性主义。有人说女性主义的立场已经过时或过于夸大,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女性主义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有人说女性主义已经
过时,不是因为她们的目标已经实现,而是因为她们意识到她们不想“什么都要”;还有人说女性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绝对的平等,她们可以放下武器,享受在现实中的从属角。就总体来说,后女性主义的思潮有三个关注点:一是认为女性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是一种“受害者”哲学;二是认为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原本就不该政治化,是女性主义人为制造出来的;三是认为对于男女不平等问题不宜以对立态度提出,而应以寻求两性和谐的态度提出来。(左金梅:10-11
二.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两大阵营
1.理论派别:英美派、法国派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呈现三足鼎立又遥相呼应的趋势。此三足乃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法国、美国及英国表现出的明显差异。应该说这三家的区分绝不是基于地域,国别差异的结果,而是取决于它们各有侧重的方法和理论。正如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Elaine Showalter)在《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一文中精辟地总结道: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它强调压迫;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实质上是心理分析式的,强调压抑;美国女性主义批评是文本式的,强调表达。然而,
它们都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文学批评。”一般而言,由于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结合了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又趋向于美国式得文本分析,故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成两大颇具特的学派: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谢景芝:83-84
2.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英美派注重社会批判,强调女性本身的文化传统。她们发掘、研究女作家的作品,尝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建立一个女性文学模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投身妇女运动,从女性的切身体验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观是英美派的主流。(林树明:43
英美派批评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经典作品,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与文化模式;二是重新发掘女作家及其作品,赋予新的文学意义。正如肖在《迈向女性主义诗学》(Towards a Feminist Poetics)中所指出的两大类:“女权批评”feminist critique)和“女性批评”数据流图la gynocritique)。“女性批评”方法是以妇女写作为中心,并关涉妇女亚文化的批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点所在。(罗婷:46-47
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凯特米利特Kat
e Millett)、一江春水向东流 任正非伊莱恩Elaine Showalter)、吉尔波特和姑芭Sandra Gilbert and Susan Gubar)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