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高校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探索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8卷第7期
新时期地方高校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探索
□姬广建王菲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总结“六个楷模”精神,点明党员学习榜样及方向,面对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复杂多变性、网络社交及现实生活多样性,周恩来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人
们去研究周恩来、缅怀周恩来、铭记周恩来、学习周恩来,对于高校拔尖人才代表典型,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
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六个楷模”;大学生;党员教育
【作者简介】姬广建(1992 ),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综合党支部书记,助教
据中央组织部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目前中国共产党员总数为8956.4万名,学生党员178.8万名,2017年各地发展党员198.2万名,其中学生党员69.9万名,统计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党员在整个党员队伍中所处位置重要性,而且部分党员是以大学生党员身份步入社会,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提出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然而无论何种“四新”都需要人才去脚踏实地实践它,尤其作为大学生骨干力量的学生党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周恩来精神,并总结为六个楷模,强调大家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才能在新时代面对诸多新难题,大有所为。淮阴师范学院作为周恩来故乡的一所地方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智能的高校职能,如何深入周恩来精神育人,强化党员培养全过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党员专业技能,磨炼吃苦耐劳精神,保持迎难而上、奋斗拼搏时代担当,需要党务工作者思考。
一、周恩来精神的内涵
“周恩来精神”最早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刘济生教授提出,并总结归纳为献身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等6种精神[1],其在1991年发表在《思想研究》文章一经面世,引起学术界、社科界等专家、学者、政府人员对周恩来精神内涵热烈讨论。由于社会在变化,人们思维在更新,还有对于思想探索深度的进步,不同年代对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定义有所不同。崇庆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核心,从12个方面认为周恩来精神是指带有周恩来个人鲜明彩,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兼容并蓄的一种精神状态。学院王家云教师对周恩来精神的定义从另一个层面上阐述,共产党人的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传统民族精神的完美统一[2]。汪浩等周恩来研究教师对周恩来精神研究给予了大量补充。
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楷模”给予了周恩来精神新的定义,赋予了其新的意义,周恩来精神一直是检验优秀党员的标准,需要每一名党员学习。周恩来精神无论其为人处世、国际外交、内政处理等都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最
的有关课件、图片、视频、规范、微课(与超星公司联系录制,时长约5 10分钟)等资料进行梳理后,再上传智慧职教平台并经管理员审核通过;四是在智慧职教平台———“课程管理”栏目中到并从已审核通过的资源库内部选取添加该知识点所属各类资源,同时赋予资源各项属性、预览资源是否正常等;五是还可在资源库内添加题库等其他相关资源;六是在智慧职教云中以教师身份注册登录添加本课程后,可直接从智慧职教平台中导入已建立的资源库进行共享,并添加学生班级,学生可利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注册签到后,进入课程学习互动和考试,教师可随时发布任务和提出问题,并可实时观察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密不可分,应坚持开发建设符合大学生特点且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广泛收集制作与课程知识体系联系紧密、够用、全新、更具吸引力的各类教学资源,合理运用高效快捷、运行稳定、兼容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评价一体化功能较全面的网络教育平台辅助教学,体现教育信息化对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和利用价值,同时应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完善现有教学资源库、实现动态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曲庆红.构建教学资源平台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10
[2]洪志加.关于钢结构工程制作安装施工的探讨[J].居业,2018,9
[3]吴冬梅.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专业课教学资源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
[4]周方颖,贺婕.基于课程资源平台的信息化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2018,10
[5]李红宝.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J].电脑迷,2018,1[6]刘凯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019年第18卷第7期产业与科技论坛
优秀的精神,值得当代的学生党员学习。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体,尤其是目前“00后”新生步入校园,即将作为党员发展面向体,他们相对于“90后”、甚至“95后”,生理相对心理更成熟,由于接触媒体多样性、信息复杂性,在情绪上表现具有矛盾性,而了解周恩来生平以及周恩来精神内涵对大学生身心成熟、适应校园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入党动机态势严峻。部分学生存在入党动机不纯、功利目的性明显、自身得失心强、入党前后反差大、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社会现状有关:经济、信息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家庭影响、从众心理,并且由于高校扩招、学分制改革,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能力参差不齐侧面影响学生,随着社会思潮、西方舆论、网络话语侵袭,加之国内的人口政策调整、人口数量潜力,加剧了就业形势严峻性,每年就业压力增加,为了更好地就业择业,部分家长引导学生把入党当作将来就业的优势,通过潜移默化家庭教育,导致学生入党动机存在严重偏差,入党目的不够纯净,为了满足入党硬性条件而努力,功利化现象突出。
(二)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不够扎实。党的理论与思想与时俱进,部分学生党员重视学业进步,而忽略学习最新理论与思想,导致党性修养退步,具体表现在理论素养个人要求不高、理想信念摇摆不定、个人自学时间不足、党员身份意识不强等问题。随着社会需求提高、高校党员培养对象一般硬性
要求专业学习成绩标准,社会实践踊跃,由于个人精力以及选择,对于党理论成果往往不能形成自学习惯,部分用突击来应付考试或者活动,没有对时事热点、重点、难点深入思考,形成个人正确认识。
(三)党员分布不均,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部分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对象重点一般为大二、大三学生,学生通过二级学院党校以及学校党校的培养教育后,成为党员已经是大三、大四,此时面临着考研、实习、就业等现实问题,他们为党组织服务精力不足,这时无论学校或是家庭、个人都创造条件让其心无旁骛专注就业,选择性放松对其参加组织生活要求。而低年级同学虽然热情高,但由于培养时间短,党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扎实,难以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作为先锋典型。
(四)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薄弱。党员在入党后的政治和思想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松懈。一方面是个人没有充分了解党组织严肃性、政治性及伟大性,而粗浅认为入党可能就是填写材料以及一些简单活动,内心没有完全重视组织生活,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另一方面是党日活动单一,简易党课,没有将党日活动与青年学生、专业学习、当前热点紧密结合,导致活动缺乏趣味性,也就是缺少众基础,更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三、学生党员教育的措施与手段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站好本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生开学入学时,认真开展开学第一课,
请周恩来精神研究专家学者开设思想政治大讲堂,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对周恩来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精神进行详细解读。充分发挥党校阵地作用,邀请高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负责人,有条件可以邀请地方智库如恩来干部学院负责同志,从基础党史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发展对象、党员培训,自觉将周恩来文选等一系列文章,党性之光、十里长街送总理等一系列视频以及其他影像资料有机融入。高校发展党员一般要经过推优,党员发展对象一般是一名优秀共青团员,可以充分发挥团的优势、邀请周恩来亲人、工作人员、老兵、两会代表走进校园、走进团日活动,发挥团的联系青年优势,用他们自己真实事例,启发同学,榜样在身边;订阅周恩来研究相关杂志、书籍,开展集中学习党日活动,增强理论本领,通过自己学习、他人讲解、史料解析、真人真事,了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周恩来同志人生,加强个人理想信念教育。
(二)加强党员实践教育、服务社会。学习周恩来精神,理论是基础,实践出真知。党委以及党支部应组织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前去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与工作人员、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在现场真切感受、用心感悟,深刻了解伟人是如何生活、工作,学会奉献,进而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将所学党的理论、专业知识传播到社区、中小学以及各类组织,引领社会风尚;主动开展周恩来班创建工作,与大中专学校建立结对联盟,与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周恩来学术研讨活动,通过共同探讨,增强对周恩来精神了解,成立周恩来精神大学生宣讲团,周恩来研究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培养马哲等专业大学生,引领其向中小学讲述周恩来故事,影响
一批人,让成为像周恩来那样做事做人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进一步成熟基础之上,走向社会,为当地社会服务。
(三)加强党员先锋教育、向优看齐。在高校发展为一名学生党员,一般情况是各方面相对优秀同学,而优秀是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不走出优越圈,部分党员上进心容易下滑。应当以周恩来事迹,了解周恩来终生为人民服务,带病坚持工作红军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救国慷慨隽写大江歌,解放战争时期,钻研军事技能,努力提高军事能力,建国后,统筹兼顾,协调各党派、各地区为国家外交、经济复苏等不懈努力。周恩来同志始终保持谦虚精神,努力提高个人服务人民本领。学院应开展“两学一做”先进个人、先进党支部评比,开设争先创优岗位、党员宿舍挂牌等活动形式,把一批真正优秀典型选树出来,通过先锋典型,引领学院院风、学风、教风。通过开展阅读周恩来书籍、开展“我心目中的周恩来”演讲比赛,让周恩来奋发向上、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物形象丰满,同时邀请高年级党员结对低年级班级,开展微党课,将考研、就业、学习、实习与党课融合,真正实现党员教育既接地气,又贴实际,又实现先锋教育。
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刻剖析和正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现状,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党员教育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学习优秀精神、把握思想内涵,才能优化党员发展、加强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刘济生.论周恩来精神[J].思想研究,1991,3:55 58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3 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8:2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0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神   党员   教育   高校   学生   学习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