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smsimulinkfoc仿真_【电机控制】无感FOC与滑模观测器

pmsmsimulinkfoc仿真_【电机控制】⽆感FOC与滑模观测器前⾔
尽管现在各个相关公司已经有了电机控制库,但是我还是想先⾃⼰尝试写⼀下⽮量控制,毕竟⾃⼰亲⼿来⼀遍才清楚其中的奥妙与⽞机,写着写着就写了⼀年的⽆感FOC,现在把之前的⼀些笔记博⽂再拿出来整理⼀下。
做好SVPWM之后,就可以按照⾃⼰的项⽬要求,来确定⾃⼰的⽅向,是有霍尔FOC,还是有编码器FOC(伺服电机),还是⽆传感器FOC,从软件算法的⾓度来讲,⽆传感器FOC是⽐较难的,因为没有传感器去获取电⾓度,也就是位置信息。看下⾯的FOC控制框图:
从上图中便可看出FOC的⼏个关键部分:SVPWM,⼏个三相交流变两相直流的公式,以及速度/位置反馈,在有传感器的电机控制中,⽆论是霍尔还是编码器,编码器就更简单⼀些了,可以直接反馈出电⾓度,只需要⾃⼰对应好电⾓度与机械⾓度即可,霍尔传感器虽然没有编码器那么⽅便,但也是可以轻松霍尔电⾓度的,只是有霍尔FOC的控制策略需要稍加改变。
有霍尔FOC需要⽅波启动,然后切换到正弦波(SVPWM),我最开始也是先做了这种控制模式,先使⽤了简单⼀些的带霍尔的BLDC,使⽤⽅波启动,然后切换到FOC,切换过程需要调试⼀下霍尔传感器对应的电⾓度,这个调试并不是很难,0-359的电⾓度,就算是⼀个⼀个试,⼀天也能试出来了,⼤约有30个电⾓度的范围,都是可以正常切换的,也就是说,假如硬件上霍尔U相对应的电⾓度为60度,那么切换⾓度⼤约45-75度之内都是可以切换成功的,只是偏离得⼤了,电流会⼤,这个注意⼀下电源的电流即可,⽽且偏离得⼤,电流就不是那么正弦,⽤电流计观测⽰波器波形也可以测试出来。关于有霍尔FOC的⽅波切换正弦波,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说明。
项⽬中要求使⽤⽆传感器BLDC电机,也就没有传感器去直接获取电⾓度,需要通过算法来重构出电⾓度与转速,只要获取到电⾓度,转速是⽐较容易的。相⽐之下,虽然驱动⽆传感器电机算法要难⼀些,但是对于有传感器电机,⽆传感器电机的优势也是⽐较明显的:
1.成本低,传感器的成本也是⾼的,尤其是伺服电机的编码器
2.在⼀些恶劣环境,⽐如⾼温环境,传感器是有可能会有失灵或不准确的情况的,此时使⽤⽆传感器电机要好很多。
同样,⽆传感器的BLDC电机的劣势也是显⽽易见的:
1.算法复杂,开发周期长
2.启动困难,在对启动不能抖动的应⽤场合,应⽤不⽅便
3.精度不⾼,在对控制精度有要求的应⽤场合,也基本不会选⽤⽆传感器电机
启动算法分析⽐较:
业内承认的⼀个公认⽆感永磁同步机的难点---启动问题,⽆感电机的启动是⼀个世界性难题,当然,不是说⽆法启动,⽽是没有⼀个通⽤的⽅法能够⽐较好的启动所有电机,由于状态观测器重构电⾓度需要使⽤正弦电流来观测反电动势,进⽽观测电⾓度,在电机静⽌条件下,没有电流,也就⽆法观测出电⾓度,⽬前⽐较通⽤的做法是两种:强拖,或者⾼频注⼊。
1.强拖
强拖就稍微简单,好理解⼀些。强拖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启动可能会反转,这是这种⽅法的固有缺点,使⽤SVPWM强拖,也可以做到全正弦,⽽且抖动⽐较⼩,但毕竟还是有抖动的,我也是采⽤的这种⽅法,因为我的应⽤场合是卡车⽔泵,因此启动的反转基本没什么影响,因此使⽤这种⽅法。
2.⾼频注⼊
⾼频注⼊可以做到在电机零速或低速的时候检测到电⾓度,但是⾼频注⼊对于电机凸极率是有⼀些要求的,也就是说,对于⼀些电机,使⽤⾼频注⼊会⾮常难调,或者根本⽆法使⽤这种⽅法。除此之外,⾼频注⼊算法复杂,需要设计滤波器,对于⼀些低端芯⽚,或者说计算能⼒差⼀些的芯⽚,对编程能⼒是⼀个巨⼤的考验,我也不能说肯定写不出来这样的程序,毕竟ST⽤030都做出来⾼频注⼊了。
观测器的分析⽐较:
TI是使⽤的FAST观测器+反正切,ST是分析各⼤做电机控制的半导体公司的⽅案,以及对现有资料的丰富度分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TI是使⽤的FAST观测器+反正切,ST是使⽤的龙伯格观测器+PLL,Microchip使⽤的是滑模观测器+PLL,新塘使⽤的滑模观测器+反正切+PLL,传统的⽅案是滑模观测使⽤的龙伯格观测器+PLL,Microchip使⽤的是滑模观测器+PLL,新塘使⽤的滑模观测器+反正切+PLL
器+反正切,或滑模观测器+PLL,因为滑模观测器⽐较简单,编程容易。
综上,根据项⽬需求以及软件算法综合⽐较,采⽤SVPWM强拖+滑模观测器+反正切+PLL的⽅式实现全正弦⽆感FOC。
滑模观测器主要包含三部分:
1.电机⽅程
2.滑模⾯选取
3.符号函数选取
第⼀步建⽴电机⽅程,有两种⽅式,第⼀种:利⽤静⽌的α-β坐标系建⽴电机⽅程,第⼆种:利⽤运动的d-q坐标系建⽴电机⽅程,我选⽤的是第⼀种,第⼀种⽐较简单⼀些。
第⼆步选取滑模⾯,选取估计电流与实际电流的差值作为滑模⾯。
第三步符号函数,符号函数我尝试了两种,饱和函数与连续函数,都可以调出来效果。
基本就是使⽤的传统SMO的⽅法,框图如下:
我加⼊了注释,应该对滑模+反正切算法的流程⼀⽬了然,之后便是各个具体步骤,
α-β坐标系下的电机模型:
结合之前的SMO控制框图,再看这个会⽐较容易⼀些
⽽符号函数的选取,有很多种,可以根据⾃⼰的实际芯⽚能⼒,以及实际效果来选取,鉴于我的芯⽚计算能⼒,我试了两种---饱和函数与连续函数。
观测器之后便是反正切,反正切也需要看⾃⼰芯⽚的计算能⼒,我使⽤的是103,计算能⼒不⾜,不可以直接使⽤atan函数,因此需要编写反正切的快速计算算法,实际效果也还⾏,因为我只需要计算出整数电⾓度与即可,也就是0-359度,最后测试快速计算算法时间也符合要
求,差不多迭代3-4次即可计算出任意整数电⾓度:
数都有所不同。
调试观测器的时候,因为此观测器是使⽤电流重构的,因此要保证电流采样的正确性,以及转速不能太低,转速过低的话是⽆法从强拖切换到观测器的,因此先调试强拖,转速先到⼀定⽔平,⼀般是电机额定转速的10%左右,之后就是调试电机模型,基本上电机模型调试正确,符号函数就很好调试,模型也就是电机的阻感参数,根据⾃⼰的电机类型,凸极式电机就调试Lq,Ld,Rs,表贴式电机就调试Ls,Rs,在知道电机类型,以及使⽤仪器实际测试电机参数之后,进⾏微调,切忌盲⽬调试。
可以参照我的调试⽅法:先使⽤有霍尔电机,⽤霍尔传感器实际测试出来的电⾓度对观测器的电⾓度进⾏验证,先对⽐⼀下调试结果是否可⽤,情况会好很多,我最开始调试的初步效果如下:
当然,这是是使⽤的有霍尔电机,⽬标电机是⽆霍尔电机,也就是说,阻感参数不⼀样,全部都要重
新调试⼀遍,不过,掌握调试⽅法即可。
调试出的电流结果奉上:
编者注:有关⽆感FOC的内容,还需要⼏年的时间去磨练总结,亲⾝体会,并不是说照着书上的公式把程序写出来就万事⼤吉,要成为电机⼤⽜还需要见多识⼴,电机中很多⿊匣⼦是需要个⼈花时间去钻研的。与君共勉。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0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机   传感器   调试   算法   电流   需要   观测器   启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