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为例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为例
撒谎的村庄
黄淑玲;方刚;袁新田;许东升;张勇
【摘 要】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7)001
【总页数】4页(P147-149,153)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恢复;江淮丘陵地区
【作 者】黄淑玲;方刚;袁新田;许东升;张勇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宿州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
【正文语种】中 文
孔燕松 孔瑶竹【中图分类】S157.1
水土流失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乃至彻底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不仅对侵蚀区的土地利用影响深刻,而且对侵蚀区外的整个流域产生重要影响;水土流失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若不摆脱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必将影响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进而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1]。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地表径流极易流失,水土流失使山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极大地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和山丘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水土保持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研究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研究区范围及基本情况
江淮丘陵地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部与淮河平原相连,西部为皖西山地东北麓,以霍邱的叶集—金寨响洪甸水库—霍山城关镇—舒城龙河口水库—庐江的柯坦—桐城城关镇一线为界,东南部到庐江的矾山—巢湖南岸—含山县环峰镇—苏皖交界处的滁河一线。行政区包括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舒城、霍邱和寿县以及巢湖市的庐江县、居巢区、含山县的大部分以及安庆市的桐城,共计5个市19个县 (区),总面积3.2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7%。江淮丘陵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大部分属于江淮台隆,全区以呈近东西方向延伸的江淮分水岭的地势最高,由此向两侧地势逐级下降。本区在气候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代表性类型。此外,本区地貌类型多样,在这一范围内,既有地带性土壤(黄褐土和黄棕壤)的分布,又有水成土(潮土、砂姜土、黑土)和水稻土的存在,还有各种类型的岩成土[2]。化学战争
2 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2.1 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分布
李成梁建国以来,安徽省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初步治理。根据2000年安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 610.79 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21.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2 890.8 km2,占全省轻度流失面积的22.9%;中度流失面积为678.3 km2,占全省的18.3%;强度流失面积为35.57 km2,占全省的6.5%;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0.65 km2,占全省的14.1%。由此可见,江淮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以中轻度为主,但是强度和极强度的水土流失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空间分布上,由于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决定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在地区分布存在地域上的差异(表1),从表1可以看出,轻度和中轻度的水土流失以滁县地区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江淮丘陵地区轻度和中轻度水土流失的37.9%和41.0%,强度水土流失则以六安丘陵地区面积最大,占江淮地区强度水土流失的49.5%,而极强度水土流失则以巢湖地区所占比重最大,占江淮丘陵全区的78.7%。可见,江淮地区水土流失的总趋势是自东向西、自南向北水土流失强度逐渐增强。
董振堂2.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水、土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失衡的首位因子,若无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将会加速发展[3]。山丘区的坡面土壤对各类侵蚀作用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并在土、水、气、生物等环境因子中是最受制约的脆弱因子。
化学课件
2.2.1 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 根据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资料,1998年江淮地区裸岩地面积已达1.97万hm2,其中滁州地区裸岩地面积就有0.79万hm2,占全省裸岩地面积的11.00%;巢湖地区裸岩地面积为0.77万hm2,占全省裸岩地面积的10.72%。近10年内滁州和巢湖地区裸岩地面积占全省的比重分别增加了4.36%和4.64%。水土流失的后果,使坡地土层逐渐变薄,裸岩地急剧增加,导致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
表1 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程度(km2,%)注:资料来源于安徽省水土保持处。?
2.2.2 土地生产力日益降低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危害是冲蚀掉大量肥沃的表土,土壤中的大量养分流失,诸如地表表层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使土地生产力日益降低,导致农业减产。据巢湖市庐江县实测资料推算,黄屯河小流域每年要流失有机质 502.2 t、氮 36 t、磷 0.38 t、钾 2.16 t。 按目前市场化肥价格计算,仅此一项每年要损失近40万元。从土地利用角度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坡耕地。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地生产力持续降低,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3 河库淤积,破坏农田水利设施 水土流失主要是以水为动力,将土体泥沙挟带下泄,造成沟岸崩塌、河道淤塞、水库填淤,结果使该区一些水库的拦洪、调蓄、灌溉能力降低和水利工程破坏、效益降低、寿命缩短[4]。如巢湖庐江县西河上游的黄陂湖,1952年最大库容为1.38亿m3,由于失漕河上游的矾矿等废渣弃土的多年流失淤积,目前,黄陂湖库容小于0.15 m3,库容损失89%,失漕河河床现已平均高出地面2~3 m,成为地上悬河。庐江县境内柯坦河上游的虎洞水库,仅10多年时间库容就损失10%。
2.3.4 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生态失调带来了频繁的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5]。江淮丘陵地区是安徽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江淮分水岭地区是以丘陵岗地为主,丘陵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多年的平均降水900~1 000 mm,但是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不平衡,雨季时河流流量猛增,无雨时河道径流骤减,枯水期临近水源枯竭,旱灾比较频繁,尤其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强大的年份。建国以来,发生严重旱灾的年份就达10年以上。
3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3.1 自然因素
3.1.1 降雨集中且强度大 安徽江淮丘陵地区,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降雨集中在6~8月,且多暴雨。强大的暴雨侵蚀力,常使裸露的地表造成异常严重的侵蚀和破坏。尤其是山地丘陵区土层浅薄,多数土层厚度为20~40 cm,一旦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土壤迅速退化,若按强度流失区年剥蚀土层 0.51 cm的下限计算,只需40~80年,土壤将全面石质化或沙质化。由于暴雨多、强度大、降雨集中,强烈的雨水淋溶和频繁的暴雨冲刷地表,使水土大量流失,加之温度较差变化大,夏季高温高湿与冬季冰霜冻融作用也加剧了土体的风化,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大量的泥沙源;同时表土侵蚀搬运途中常携带大量的砾石和粗沙,形成山上粗骨化、山下沙埋田,山上山下同时受灾。因而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比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更大。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3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面积   丘陵地区   流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