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小说中的禅宗思想

摘要:废名小说中的禅宗思想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其写作风格也愈加呈现出空灵、静寂与洒脱自由之感。本文围绕着废名小说中禅宗思想进行了专项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探析废名小说写作风格上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废名小说;禅宗思想
引言:在废名创作的《桥》《竹林的故事》《菱荡》这些经典著作当中,无一不透露着禅宗思想的内涵。尤其在其后期著作当中,字里行间的禅宗思想印记体现的更加显而易见。由此可见,针对废名小说中的禅宗思想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可以同时获得文学上的滋养以及禅宗思想的熏陶。
一、“世界”即“佛”即“我”
禅宗思想认为“世界”即“佛”即“我”,这三者是相互融合、整体划一的。如果我想成佛,不用做任何刀削斧凿,也不必等到来世,只要把握住“我”即是成“佛”。在废名小说中,虽然多次提到寺庙、僧人、和尚等场所或者修行者。但僧人、和尚每天并非过着晨钟暮鼓,与佛像、残香
为伍的生活,更多的是过关寄情于山水之间、超然于世外的现实生活。例如在《桥沙滩》当中,描写了琴子在沙滩与一位尼姑相遇,老尼向其讲述了一位老汉寻“真心人”并与其一同修行的故事,因为这则故事发生于庵堂,体现出庵堂即是两位凡人成佛之地,充分体现出废名小说当中“修心以成佛”这一禅宗思想。在中国历史社会,曾经一度将“忠”“孝”神圣化。当时,人由原本的“自然本体”被定义成为“伦理本体”,个体生命因此变得十分微弱,甚至可以随时被摧毁。废名幼年时期虽然体弱多病,但其个体意识便已然觉醒,而且随着其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不仅更加关注自己内心世界与个人生活感受,对于生命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敬畏之情,变得更加珍视生命、尊重生命。在阅读其小说的过程中中,时常可以看到废名对个体自由的坚持、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认同以及反对战争的思想,这些文字无一不代表着“世界”即“佛”即“我”这一禅宗思想的。
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禅宗主张人们在修行时,应当顺应人体基本生理欲求,甚至建议修行者注重个体生活品质。在禅宗看来,修行之心是否虔诚,与出家与否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这一思想在废名小说《桥碑》中就有所体现:小林在跑马场偶遇一个关帝庙的和尚,因为这位和尚曾经戏子
时经常扮演关云长。所以他在庙里修行时,时常对于关公的佛像发笑。因为在他内心当中对这尊佛像缺少敬畏感,甚至认为“我即是他”。所以,修行之人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个人心性的觉悟,而不必为了修行而刻意改变生活环境。因此,在创作完成《桥》这部小说之后,废名逐渐意识到梦境虽然美好,但却不是实现。于是,废名在禅宗思想当中领悟到即不脱离现实,又可以超然于世的解脱途径。于是,便有了从《桥》到《莫须有先生传》再到《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写作风格上的一系列变化,变得愈加贴近现实,而这些变化恰恰体现出废名思想意识上的转变。《莫须有先生传》具有较强的自传彩,使写作内容上体现出废名对现实平庸与生活琐碎之事的不避讳。但是,《莫须有先生传》虽然不像《桥》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但废名毕竟不是餐风饮露的仙人。所以,他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到了来去自由之感。比如在《莫须有先生传》中,废名笔下的莫须有先生津津乐道于柴米油盐这些生活锁事,因为废名在看来,能够生活锁事当中自然而然的“悟道”,不失为一种精神修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这部著作还是废名对个人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通过一幕幕场景描述,体现出一位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但是,这与他一心向佛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因为禅宗思想主张,做真实的自己,就是一种修行。
三、自由不能只在梦境中
在由废名早期创作的几部文学作品当中,表现出他在个体与国家、家族之间做出选择时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例如在《讲究的信封》中,仲凝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走上街头参与示威游行,以示对各政府的抗议。另外,他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不惜向官僚乞求工作。但是,他尽管这样做了,但内心当中却非常痛苦。理智告诉他,示威游行也好,向官僚乞求工作也罢,都是缺少自由和自尊的行为,但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于是,在《少年阮仁德失踪》这部作品当中,他写道阮仁为了自由与自尊甚至闪现出逃离、出走的念头,虽然最终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却借由这些文字体现出废名对自由的渴望。为了能够尽快抖落身上的枷锁,他甚至萌生置“忠孝”于不顾的极端念头。在《去乡》《半年》中,废名基于对自由的向往,即使他是一个念家之人,最终还是选择离家出走。另外,废名在《骆驼草》发刊词中宣布“不谈国事”这一议论。但事实上,他同样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意识到,与现实社会相脱离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所谓的自由,只能在精神世界当中获得,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并不存于现实世界当中。而历史向前发展,需要一个不可逾越的漫历程。尽快废名已经意识到这些,但不得不承认,他作为一名诗人,其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一个非常理想的国度,只是他不再刻意回避现实而已。在阅读《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一次看到《竹林的故事》《桥》时期的那个废名。他的救世方式看起来有
些超脱现实,却充满着对于个体生命的珍视与尊重。所以,他的救世方式又清醒而又深刻的。对此,需要人们从燥热、嘈杂的现实中沉下心来,静静的思考,体会其中的禅宗韵味。
结语:废名小说不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写作内容上,既充满了禅宗思想,但又不乏现实,还不会给人以沉重之感,仿佛清虚仙境与烟火人间的结合体。总而言之,给读者以一种似俗似仙,非俗非仙的禅意之感,这既是废名进行文学创作的真正用心之处,也是读者细细品味废名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马英.废名小说中人物的无具象性分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30(04):83-86.
[2]石明园.论废名小说中的禅宗思想[J].小说评论,2019(03):203-207.
[3]彭晓红.浅析废名《桥》的禅宗思想[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2):60-6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87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废名   禅宗   思想   小说   现实   个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