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哲学分支学科)

认识论(哲学分支学科)
94gay西方古代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认识论问题,形成了最基本的自然哲学认识论和唯理主义认识论。自然哲学认识论主要是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论的先驱恩培多克勒用'流溢说'来解释认识,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断发出一种流溢物,它进入人的感官孔道而引起感觉。原子论的代表德谟克利特在'流溢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是对反映论原则的一种朴素表述。德谟克利特把认识分为'暗昧的认识'和'真理性的认识',认为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是暗昧的认识;理性能认识原子与虚空,是真理性的认识。此外,还有许多自然哲学家认为人的知识是灵魂对世界现象的感知。
唯理论者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思想。他把世界分为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可见世界'和由理念组成的'可知世界'。他认为,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意见'的对象,而不是知识的对象,只有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知识的对象。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以前,就已经认识理念,当灵魂投入到肉体以后把它们
忘记了,认识就是把忘记了的理念知识回忆起来。尽管感觉可以刺激灵魂,使它对理念知识进行回忆,但知识不是从感觉中来的,感觉只不过使灵魂回想起已经知道的东西。这就是柏拉图著名的回忆说。
和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肯定认识起源于感觉,他把灵魂比作蜡块,认为感觉就是外在事物在蜡块上留下的痕迹。与此相联系,他认为'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进一步肯定了认识的客观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割裂事物的形式和质料,认为感觉只是感受事物的形式,而不是感受它们的物质基质。亚里士多德论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他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由感觉产生记忆,多次回忆一件事情产生一种经验能力。但经验还只知道事物是什么,从经验之中得到的观念产生出关于同一类对象的普遍性判断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知识,它提供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原因作出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活动的任务就是要在个别中认识一般。
古代多数哲学家都肯定世界的可知性。也有一些哲学家怀疑世界的可知性。如智者派的高尔吉亚认为:无物存在;如果有某物存在,它也是我们无法认识的:即令它可以被认识,我们也无法表达对它的认识。怀疑论的创始人皮浪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因此,我
们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美或丑、正当或不正当,都无法判断,因此必须放弃认识,放弃判断。
罗马化以后,哲学家的关注点逐渐从真理进入人的幸福,因此逐渐放弃了绝对的认识标准。基督教哲学则坚持认识的来源是上帝,是上帝的全知和他的启示使知识成为可能,经院哲学将知识分为理性的知识和启示的知识,认为理性的知识可以用人的逻辑和理性进行证明,而启示的知识只能从教会的传统得到,在这一期间,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为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做了准备。
西方近代
16世纪以来,认识论问题在欧洲哲学中占有中心的地位,甚至成为构造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在认识论中,自我和外部世界、外在经验和内在经验、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是讨论的主要问题。认识论的研究还提出了寻绝对可靠的知识的任务,人们试图把这种知识作为一切知识总和的出发点并作为评价这些知识的真理性的绝对标准。哲学家们对于解决这个任务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从而产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
王宽诚
经验论创始人F.培根坚持从经验出发,认为真正的知识只能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就是存在的反映,而人对存在的反映是从感觉经验开始的。培根虽然是一个经验论者,但并没有完全忽视理性的作用。他主张在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之间建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婚姻。他认为,科学的认识不是象蜘蛛一样从自己肚里吐丝编织出来的;也不是象蚂蚁一样只知道搜集简单、零碎的事实经验,而应当象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材料,又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和消化。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原因,才能从个别的事物上升到一般的原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培根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系统地制定了认识的归纳法。但培根的方法具有机械论的性质,同时他还赞成'二重真理论',认为从经验得来的真理和神启真理同时存在。
R.笛卡尔是近代唯理论的第一个代表。他否定感性,推崇理性,否认归纳法,认为只有从清楚明白的公理出发,通过演绎推理才能达到真理性知识。笛卡尔通过怀疑的手段,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理,认为这是最清楚明白的原理,并以它作为出发点,推演出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笛卡尔认为,清楚明白的观念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而观念的清楚明白,就是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所谓天赋观念说。
继笛卡尔之后,唯理论的代表有B.斯宾诺莎和G.W.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主张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他又认为理性认识不是从感性认识中得来的,人们无需通过感性认识即可直接凭理性去把握真理,抓住事物的本质。他虽然承认感性认识有外界的来源,但又认为它是不正确的,称不上是知识,并且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他认为观念的真理性的外在标志是与对象的符合,但又强调观念的真理性的内在标志是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他断言,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标准,也是错误的标准。莱布尼茨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否定认识有外界的客观来源,认为一切观念、知识都是天赋的。与笛卡尔稍有不同的是,他认为心灵并非一开始就有清楚明白的观念,观念是作为倾向、禀赋和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灵中,只是在感觉经验诱发下,才明显起来。莱布尼茨提出两类真理:一类是'推理的真理',它以心灵为其源泉,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一类是'事实的真理',它依上帝的选择而定,具有偶然性,但又有其充足理由。
东方直播室2012
经验论者,特别是J.洛克,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洛克认为人心象一块白板,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从经验得来的。这就是著名的'白板说'。洛克认为经验有两种;①外部经验,它是由外部事物刺激人的感官产生的感觉;②内部经验,它是由心灵本身的活动引起的反省。洛克在分析事物和感觉的关系时,提出了第
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他把广延、形状、动静等看作外物固有的'第一性的质',人们关于它们的观念是真实的,是有外物的真实性质作为原本的:'第二性的质'是颜、声音、气味,它们不是外物固有的,人们关于它们的观念并不反映外物的客观性质,而是主观的,是由主体附加到客体上的,洛克的这些学说,对后来的哲学发生了不同的影响。G.巴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D.休谟的不可知论。法国唯物主义者如D.狄德罗、C.A.爱尔维修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都深受洛克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些哲学家试图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康德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目的,......只有当它们联合起来时才能产生知识。'在康德看来,科学知识应该是既能增加新东西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而一切知识又都必须表现为判断。能给人们新东西的判断是综合判断,能给人们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判断是分析判断(见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后天综合判断虽有新东西,但没有普遍必然性;先天分析判断虽有普遍必然性,但没有新东西。只有把综合判断与先天判断联合起来,形成先天综合判断,才有科学知识。康德事实上只是用折衷的办法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观点糅合在一起,并没有真正克服它们的缺点。康德把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看作是认识主体以先验范畴形式对感性材料的综合过程,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但是,由于他把认识形式看作
先验的,因而主体的能动性是被抽象地发展了。同时,不承认本质和现象的同一性,进而得出'物自体'不可知的错误结论。
G.W.F.黑格尔力图克服认识论问题和本体论问题的对立,为了解决了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的相互关系问题,制定了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统一的原理。他认为,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绝对精神是现实的基础,它是作为自己逐渐实现的客体的绝对主体,它的自我实现过程也就是自我认识过程。思维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是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黑格尔强调,哲学要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必须符合'科学认识中运动着的内容的本性',即绝对精神运动的辩证本性。L.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对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并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但费尔巴哈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离开社会实践来观察认识问题,并且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过程,因而他的认识论仍然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水平。
西方现代
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派系庞杂,对认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也众说纷纭,主要有
如下一些共同特点:
脏腑功能失调
1 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现代西方哲学在对待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基本上是采取经验论立场的实证主义或实在主义。他们拒绝研究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把所谓'经验'、'事实'、'事件'、'要素'或'生命'、'纯粹意识'、'共相'、'形式'、人格、人的存在等等,说成是世界的基础。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否定物质第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认识论上,他们都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如新实在论、新托马斯主义承袭了柏拉图主义、托马斯主义的先验论;唯意志论、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等强调神秘主义、直觉主义、反理性主义,否认认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等,声称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但根本否定经验的客观来源和客观内容,把它归结为主观自生的东西。这些流派对认识的本质和来源虽有不同的解释,但在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2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强调认识的主观性。现代西方哲学认识论有一种常见的倾向,即否认人们认识客观实在的本质和规律的可能性,否认认识的客观内容和真理的客观性,宣扬直觉主义、反理性主义的哲学流派,如唯意志论、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等,
gemini表面活性剂公开认为人们不能认识客观实在的本质和规律,否认认识的客观内容。实用主义者和各种类型的实证主义者则往往把人的认识局限于现象范围,把客观实在和事物的本质、规律完全排斥在人的认识之外。他们标榜经验,但否定经验的客观来源。现代西方哲学家一般不否定自然科学理论,但宣称科学愈来愈成为纯粹的符号,否定科学理论是对客观实在规律的反映,否定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认为科学只能描述经验,或者认为科学理论是人们主观设计的一些有用的假设,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有用的目的而任意制造出来的'工具'。满意的就是真理,有用的就是真理,这不仅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而且也是大多数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真理观。
3 调和科学和宗教,走向信仰主义。这也是现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倾向。人格主义者、新托马斯主义者是公开的信仰主义者。人格主义者认为,人们的经验和一切认识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是上帝意志的思想表现,上帝的思想是人的经验和认识的无尽源泉,是真理的最终标准;新托马斯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上帝赋予的人的灵魂的属性,认识过程是逐步发现上帝启示和意志的过程,认识的界限也是上帝给理性划定的界限。由于人类理性在认识自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他们无法否定理性和科学,但又认为理性要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信仰,科学要进步必须依赖宗教。有些哲
付余楠楠学流派标榜捍卫科学,反对宗教信仰,但却否定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认为科学理论只是经验的描述,只能以现象世界为限。这样就打开了通向信仰主义的后门。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1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认识   认为   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