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诊疗规范

针灸科诊疗规范
中    风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和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本病属于脑血管病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
症状体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疏通经络。
处方:水沟、三阴交、曲池、内关、极泉、外关、环跳、阳陵泉、太冲
(2)风痰阻络
症状和体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化痰、疏通经络.
处方:水沟、三阴交、内关、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足三里、阴陵泉、丰隆。
(3)痰热腑实
症状和体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治法:通腑清热,疏通经络.
处方:水沟、三阴交、内关、上巨虚、丰隆、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
(4)气虚血瘀
症状和体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淡白、气短无力、心悸自汗、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治法:补脾益肾、疏通经络。
处方:水沟、三阴交、气海、足三里、肾俞、大椎、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
(5)阴虚风动
症状和体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处方:水沟、三阴交、肾俞、太溪、神门、大陵、太冲、极泉、曲池、环跳、阳陵泉.
2、中脏腑
(1)闭证
风火闭窍
症状和体征:突然昏倒、不醒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拘急,其则抽搐、角弓反张、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治法:开窍醒神,清肝熄风。
处方:水沟、十宣、内关、风池、太冲
痰火闭窍
针刀症状和体征:突然晕倒,昏聩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开窍醒神,豁痰清热。
处方:水沟、十宣、内关、丰隆、天突
痰湿蒙窍
症状和体征: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治法:开窍醒神,豁痰熄风。
处方:水沟、十宣、内关、足三里、  三阴交、丰隆、气海
(2)脱证
症状和体征:神昏,面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治法: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神阙、足三里、水沟、内关
胃 脘 痛
 
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或胃腑失于温煦及滋养所致。临床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和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痉挛等疾病.
诊断:
铸造设备与工艺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辩证论治:
1、肝胃气滞
症状和体征: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治法: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
2、寒邪犯胃
症状和体征: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胃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3、胃热炽盛
症状和体征: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粘、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和胃止痛
处方:上脘、梁丘、行间、内庭、合谷
4、食滞胃肠
症状和体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处方: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
5、瘀阻胃络
症状和体征: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或大便黑,舌紫黯,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期门、公孙、三阴交
6、胃阴亏虚
症状和体征:胃痛隐隐,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舌红少津,脉细
治法:滋养胃阴, 和胃止痛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内关、血海、三阴交
7、脾胃虚寒
症状和体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痛,舌淡 ,脉沉细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关元
痛  经
痛经是由情绪所伤,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见于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后者见于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狭窄、子宫内膜增厚、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见于肿瘤及卵巢肿等压迫生殖器官变中.
辩论论治
1、气血淤滞
症状和体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房胀痛,经量少不畅,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淤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处方:太冲、曲泉、三阴交、气海
2、寒湿凝滞
症状和体征:经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紫黯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紧。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处方:中极、水道、三阴交、地机
3、肝郁湿热
症状和体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甚则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乳肋疼痛,小便短赤,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沉。
治法:清热除湿,行  滞止痛。
处方:太冲、中极、三阴交
4、气血亏虚
症状和体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量少质稀,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少,脉细数。
治法:补益气血,调经止痛
处方:气海、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子宫
原云南省委书记高严眩  晕
超市
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2 8原则
眩晕是现代医学中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常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贫血等。
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测血压、作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谱勒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作CT、MRI检查。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辨证:
1、风阳上扰
症状和体征:眩晕耳鸣、头痛胀、易怒、失眠多梦、面红耳赤、口苦、舌红
、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清泻肝胆
处方:肝俞、风池、侠溪
2、痰浊上蒙
症状和体征: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  、苔白薄、脉濡滑
治法:健脾除浊,化痰调中
处方:阳陵泉、丰隆、中脘、内关、
3、气血亏虚
症状和体征:头晕目眩、面淡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升阳、滋阴补血
处方: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4、肝肾阴虚
mncc症状和体征: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处方:肝俞、肾俞、太溪、太冲、神门、照海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
、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
2、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3、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4、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5、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
(二)脊髓型颈椎病
1、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
2、头痛、头昏、大小便改变(如排尿、排便障碍、排便无力或便秘等)
3、重者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甚至出现瘫痪。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
1、每当头部取过伸位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即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
2、猝然摔倒,摔倒时神志多半清醒。
(四)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枕部或颈后痛.
2、心跳加快或缓慢,心前区或有疼痛。
3、肢体发凉,局部皮湿降低,肢体遇冷时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疼痛加重,也有指端发红、
发热、疼痛或感觉过敏.
4、或有耳鸣、耳聋等。
(五)混合型颈椎病
指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
:1、保守:牵引、按摩、针灸、中药等。
2、手术、针刀微创松解、术后颈围固定,颈肩部肌肉锻练,并配合药物。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3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68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体征   治法   症状   疼痛   肢体   眩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