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弹性机制的研究

aesop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36
1 心理弹性研究
1.1 研究目标
研究心理弹性是能够帮助大学生积极的面对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resiliency)指人在面对困难和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自觉主动地展现出自身所具有的优秀个体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是指高校学生在逆境中能力不受损害并且能够妥善处理达到良好结果的一种保
持心理健康的能力。1.2 研究作用及意义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已经有心理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关注并研究心理弹性,并已付诸于实际行动,取得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R utter曾在心理弹性研究中获得了重要成果,他说:“我们要明白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想要过的充满自尊和富有效率,而怎样才能过得有效率这就要比过去单纯
的研究人们丢弃有生活尊严的原因更有现实意义。”人们常说,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在身心健康以及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这也是能够提高大学生各方面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黄金过渡期。从心理学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来定义,大学生一般处于成年的早期阶段,因此一般大学生的生理比心理更能先达到成熟状态,进而生理和心理会产生失衡状态
[1]
2 心理弹性科技创新导报
2.1 心理弹性的概念的界定
心理弹性(resilience),对resilience 的翻译众说纷纭却未有定论。说起弹性,物理学定义如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
态变化,而除去外力之后能够恢复其原来形状的一种特性。在这之后,生物学家也借用弹性一词,用来表明有机体的某些特质,例如:肌肉弹性、机体张力等,因此生理弹性也被认为是生理素质的重要权数[2]。心理弹性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对外部的适应和对内部的协调,主要强调在逆境中的发展。越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越能够通过心理弹性表现,即心理弹性程度越高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越高。由于心理弹性早年间并不成熟,也并未有人明确的提出“心理弹性”具体的解释。Blo ck于1971年提出“心理弹性”这一概念,并提出心理弹
性应是必备的良好的人格特征。而我国关于心理弹性研究的历史较短且进程缓慢,至今仍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2.2 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界定
大部分研究都将弹性机制定义为保护性因素(protective factors)作用的结果。最早的心理弹性研究约在20世纪60、70年代,是对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先驱研究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研究,研究者们得到一个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
素”在心理弹性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起
①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支持(JY20141038);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项目,编号:201411230044。  作者简介:刘鑫阳,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2013级精神医学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蔡珍珍,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抗抑郁药物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机制的研究①
刘鑫阳  蔡珍珍*
(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在已备受大家关注,不论是呱呱坠地的婴儿还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问题便成了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指向标。对于大学生的发展,亦不仅仅依靠他们的学识水平来衡量他们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更能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适应和工作能力,甚至可以说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更高水平的学识发展。目前,大多数与心理弹性有关的研究都停留在对心理弹性变量的探讨与研究上,也是研究的第一阶段;心理弹性研究的第二阶段则是心理弹性内在机制的探讨。
关键词:心理弹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用机制  能力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辩证法随谈文章编号:
1674-098X(2015)07(c)-0036-02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图1  补偿模型示意图
图2  挑战模型示意图
图3  条件模型示意图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写给每一个自己研究报告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37
到了较为关键的中介作用。保护性因素可以认为是能减少不利环境因子对机体消极影响的因素,与危险因素相对。保护性因素既可以是个体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2.3 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模型构建
2.3.1 补偿模型(Compensatory Mode)该模型(如图1)认为预测个体的发展结果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危险因子与保护因子。正如字面意思一样,危险因子为负向作用,保护性因子则为正向作用,这两类因素共同存在但又相互独立。比如,当大学生在某一逆境或压力过大时,运用该模型理论来看,如果作用于他的负性危险性因子较多,而保护性的因子又极少,如缺少来自亲友、老师的支持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
2.3.2 挑战模型(Challenge Mode)由图2可知发展结果(消极发展结果)与危险因子(逆境水平)之间成曲线关系,也就是说,该模型表达的观点是,无论危险因子是低水平或是高水平的都与消极发展结果对应,而中等水平的危险因子与积极的(非消极的)发展结果相对应。由图2可推断,适度的逆境水平有利于大学生学会面对逆境、战胜压力,但长期应对过度的逆境水平,可能会无法承受。因此,让
大学生适当地面对一些逆境很有必要,有助于他们学习一些社会技能以及培养提高应对能力,并且使他们学会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在逆境中固然存在挑战,要使大学生们在逆境中获益、成长,而不是在困境中受到因子的影响,变得消极、堕落。在挑战模型中,危险因子与保护因子为同一类型的变量,因子性质取决于暴露水平。
2.3.3 条件模型(Condition Mole)
该模型又叫调节模型(ModeratingModel),该模型观点:保护性因子能减少危险因子对发展结果产生的影响,即:当个体具有保护性因子,这些保护性可以调节、减少危险因子对发展结果造成的消极影响。例如,在积极乐观向上的人中,对他们起到调节作用的恰恰是危险因子,而不是保护性因子,因为性格乐观所以深受大家喜爱,这样的环境下便使他们拥有自信。具备这样特质的人在逆境中努力积极的寻解决办法,而不是消沉、堕落,直至到问题的根源,直接解决问题。对危险因子的影响起到调节作用的还有个人特质或者个人品行。倘若某人举止得体、落落大方,也就能看出他的生活与性格都是积极向上的,当他处于逆境中时,他的性格与品性便会的到良好的表现,此时的他会积极向上的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便是良好的发展方向。从而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与品性尤为重要。他自身的品质能够使他引起他人注意,同时也对自己充满信心,这就造就了他们能够不断去寻求探索的机会。
2.3.4 Richardson的身心灵动态平衡
模型
该模型的观点:当人们面临困境,或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新的刺激时,为保持身心健康,人们会利用身边资源来有效解决问题,这种应对策略有效帮助了人们在身心不平衡中获得了成长,同时也凸显了心理弹性的特质,进而达到心理弹性重新整合的平衡状态。而如果压力过大,应对失败,就有其他三种情况:(1)仍是初始的平衡状态,个体仍然在瓦解之前的“安逸区”中,新生活中所带来的新刺激变为“过去式”,从而放弃成长机会;(2)丧失动力而建立的较低水平
的平衡。个体一次次经历生活中新的瓦解时,慢慢丧失了原有的对未来生活前进的动力和对生活的希望;(3)伴随着功能紊乱建立起的平衡状态。这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反常的状态与情况。
3 结语
大学生如今面对的压力较大,会使其产生焦虑、失眠、压抑等症状,如果这些问题没得到解决或缓解,则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障碍的产生,甚至引起身心疾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对于大学生的发展,亦不仅仅依靠他们的学识水平来衡量他们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更能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适应和工作能力,甚至可以说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更高水平的学识发展。高校在读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结构,我党的教育方针和宗旨要求高等院校将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持续发展所需的生产管理者以及优秀劳动者作为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
育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2] 熊小红.大学新生心理弹性及其对记忆
偏向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3] 朱玉梅.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应
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选址模型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图4  Richardson的身心灵动态平衡模型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4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5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心理   弹性   大学生   因子   研究   发展   心理健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