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与进化生物学

b301填空题
1、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分类、系统发育重建、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2、 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用进废退。               
3、 在生物学领域里再没有比进化丢番图的见解更为有意义的了。
4、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包括:生物演变和共同起源,生物斗争和自然选择, 适应是自然的产物 。从微观进化角度来看,无性繁殖的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无性繁殖系,有性繁殖的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 突变 遗传漂变 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遗传、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学说的概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关系: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
5、 拉马克是第一位阐明进化思想的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6、 按照拉马克的进化论,长颈鹿形成的原因是:环境改变→变异→遗传→进化
7、 基因突变学说和常见的地理隔绝导致迅速成种的现象成为间断平衡论的主要依据。
8、
10、分类的过程: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划分类 (grouping):  选择、描述、测定性状; 赋予等级 (ranking):性状变异不连续(间断)性;命名 (nomenclature):模式方法。
11、进化论对分类学的影响:出现共同祖先和体概念。共同祖先:物种(species)不是造物主创造的不变体(creations),而是在生命长期历史中进化来的,构成了一个不断变
化着的连续统一体。体概念:物种并不是由模式(type),而是由可变(variable)的体(居)来体现。                                                                         
12、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进化的原材料。
13、性状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两大类。表现型变异来源于基因变异、环境变异和基因与环境互作导致的变异。性状的遗传变异--环境饰变(表型可塑性) 表型可塑性包括发育可塑性和环境可塑性。根据生物性状变异的特点,可分为:数量性状变异(连续性变异)和质量性状变异(非连续变异);根据变异发生的范围,又可分出居内变异(个体变异)和居间变异。
14、遗传变异的来源:染体变异;基因重组(减分同源染体联会);基因突变(复制错误、诱变);基因重复;插入或者缺失突变;基因水平转移;表观遗传变异。染体变异1.染体数目的变异(单倍体,多倍体,单体,二体,三体)2.染体大小的变异()3.染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15、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包括表达型标记(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基因型标记(分子标记)。
16、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分类应建立在体而非模式概念之上。
17、影响哈迪-温伯格平衡的因素:随机交配,遗传漂变,基因流,突变,选择。
18、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导致体进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19、遗传漂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岛屿效应 (island effect);瓶颈效应 (bottlenect effect);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
20、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形成新物种。
21、基因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存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居或亚居。2.不同的居或亚居间有基因交流的机会。基因流对进化的影响:增加体内遗传变化而减少分化;增加体间相似性;导致居间基因型频率出现哈迪温伯格平衡;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
22、数量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图位克隆,GWAS,候选基因。
23、
24、
名词解释
1. 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你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2.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和生物落特征的综合学科.是进化论的研究,由推论走向验证,由定性走向定量,研究进化的原因,基质,速率,方向等. 
3. 体遗传平衡:在大的随机交配的体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
4. 自然选择:指生物在演化过程中,更能适应环境而有利于生存和能留下更多后代的基因和个体的频率会增加,相反,则频率会减少。(随机变异的非随机淘汰和保存)
5. 进化: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6.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7. 分子系统树:通过比较现在同一同源分子在不同生物间的差异以及其他信息来推断生物大分子的进化史,以此建立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8. 变异:由遗传差异或环境因素引起的细胞间、生物个体间或同种生物各居间的任何不同。
9. 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生物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在表型上作出相应变化(响应)的能力,是环境对基因型的一种修饰。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型。
10. 居内变异: 在同种植物的互交居中,个体的外形或特性常常显示出很大的相似性,这是由于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特别是当该居处在稳定而又比较适宜的环境是更是如此。即使是一个互交居,由于基因的偶然变化或重新组合也可能导致产生一些异常个体,并在某种条件下使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致使该居表现出一定的居内变异。
居间变异:对任何一物种来说,即使两个居在开始时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库,它们也会由于在不同地区受到不同的选择压力不同而发生歧异,致使不同居之间表现出差异。
从研究进化的角度看,区分居内和居间变异很必要,因为区分居内和居间变异往往是对不同选择过程作出的反应。
11. 复制滑移:滑移出现在亲代分子复制过程中,在一个子代分子的新合成聚核苷酸中添加了一个重复单位。
12. 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是指在差异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的交流。差异生物个体可以是同种但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的生物个体,也可以是远缘的,甚至没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主要指的是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核。水平基因转移是相对于垂直基因转移(亲代传递给子代)而提出的,它打破了亲缘关系的界限,使基因流动的可能变得更为复杂。
13.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14. 孟德尔体:体内的个体享有共同的基因库,通过有性生殖传递基因,可用孟德尔定律进行分析的体。
15. 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 (Hardy-Weinberg Law):在一个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遗传漂变的无限大的随机交配体中,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体上遗传时,无论体起始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体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即达到平衡状态。
16.华莱士线:华莱士线的东西两个地区自然条件几乎完全相同,却栖居着截然不同的两个动物落。每一座海岛都有自己独特的物种。华莱士线西面,发现众多典型的亚洲动物,包括灵长类、食肉类(如老虎)等。华莱士线东面,则分布着典型的澳洲动物,如有袋类。
17.搭车效应”(hitchhiking effect)在有利突变产生后被正选择固定的过程中,与之连锁的中性位点的变异也被固定。“背景选择”指的是负选择在清除有害突变时,也会随之清除与其连锁的中性位点的变异。“搭车效应”和“背景选择”两者作用的效果都是降低中性位点的变异程度。
18.基因流:在体遗传学中,基因流动(Gene flow)是从一个种到另一个种的基因转移。转移的过程可能会通过动物种的迁徙或是植物花粉的随风飘散等过程完成。
汤加利
19. 物种即种(Species),不同专业的生物学家对物种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分类学是依据表型特征识别和区分生物的基本单位。南歧之见
现代遗传学则把物种定义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有生殖隔离的体。
生态学则认为,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占有不同的生态位。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它们必定会发生竞争和相互排斥,其中必定有一个获得相对的胜利;如果一个物种的种内发生变异,占据了多个生态位,那么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意味着新种的生成。
陈世骧认为:种是由种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在系谱上代表一定的分支。这个定义包括种的四个标准:种组成、生殖隔离、生境地位和系谱分支,是一个广泛接受的较为完善的定义。
对物种问题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把种定义为形态结构相似的个体,把物种分为形态学种和分类学种;二是强调种间生殖隔离的机制。
目前,有20多种物种概念,其中,有4 种物种概念的应用最为广泛,即生物学物种概念、进化物种概念、基于形态分类的物种概念和系统发育物种概念。
生物学物种概念,自然界中能够成功交配并繁殖后代的个体所组成的种,它们与其它种之间有生殖隔离。(在生物学物种概念下,物种之间的广泛杂交是被禁止的;因而该物种概念难以解释研究种间渐渗杂交以及杂交物种的起源)
    进化物种概念,将物种定义为进化谱系,同一进化谱系的个体有着共同的进化历程,即遗传漂变、迁移和选择影响着同一进化谱系中的所有个体,而不同进化谱系之间有着不同生态位和进化历史。。在进化物种概念下,杂交是被允许的,只要种间杂交不会将不同的进化谱系合并。通过同倍体杂交或者异源多倍化而产生的杂交物种也是与亲本种不同的进化谱系。所以,只要亲本种保持完整,杂交物种形成不会与进化物种概念产生矛盾。
基于形态分类的物种概念,形态相似并且具有特异的表观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种。该物
种概念被植物分类学家广泛使用。但不同的分类学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以及强调不同的特,因而可能对个体表观特征差异不一致的物种的界定存在争议。种间表观特征差异的不一致可能源于祖先多态性的不完全谱系筛选,可能是由于种间的杂交等。在基于形态分类的物种概念下,种间杂交与杂交物种形成是被允许的。以前的研究中,呈现中间表型或者种间过渡形态的种往往被认为是由于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这些种可能以杂交带或杂交形式存在,也可能会进化成为新的杂交物种。
    系统发育物种概念,物种被定义为能够使用特征状态(诊断识别的种(有性)或者谱系(无性的)的最小集合体。但是,使用这个概念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同一个种内的多态性可能会使得部分个体被诊断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比如依据花的不同颜。另外,杂交带或者杂交以及杂交物种可能与不同亲本种有多个共享特征,却难以将其放置到系统发育树上的合适位置。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8:2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5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种   变异   进化   基因   生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