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名词解释

(红底的为多次考到的)
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的mRNA中出现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复等位基因:在种中,同源染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序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F因子:又称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称F质粒。
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基因的F因子称为F`因子。
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称为母性印象。
伴性遗传:在性染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个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
同源染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本,另一条来自母本。
转座因子(跳跃基因):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假显性: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导致原来不应该显现出来的一个隐形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做假显性。
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染体遗传。
常染体常染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时着浅的那些染质。
异染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体或染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体称为异染质
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在F1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体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连锁:在染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
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体上的过程。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核型与核型分析: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Karyotype)。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体细胞的核型一般可代表该个体的核型。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
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
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部分二倍体:既带有自身完整的基因组,又有外源DNA片段的细胞或病毒,称部分二倍体。
移码突变:在正常的DNA分子中,某位点插入或者缺失的碱基数目为非3的倍数,造成该点之后的蛋白质三联体密码子阅读框发生改变,从而使一系列基因编码序列产生jcr移位错误的改变
镶嵌显性遗传漂变:即指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这是由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于1946年首先发现的一种特殊的遗传现象。
表型模写:是指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改变引起的表现型变化的现象,表型模拟的个体在遗传结构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即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因此,供体、受体、载体是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
老师提到的:工程图纸尺寸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互补效应(complementary effect)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2.累加效应(additive effect)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3.叠加效应[又叫重叠效应(duplicate effect)]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
重叠基因: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
4.显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dominance)
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下位性:与上述情形相反,即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显性上位: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5.隐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
此上位作用与显性作用不同,上位性作用发生于两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之间。
6.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这对基因为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外显率:外显率是指条件下,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在杂合子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率。外显率等于100%时称为完全外显(complete penetranc)低于100%时则为不完全外显(incomplete penetranc)或外显不全。譬如说,玉米形成叶绿素的基因型AAAa,在有光的条件下,应该 100%形成叶绿体,基因A的外显率是100%;而在无光的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叶绿体,我们就可以说在无光的条件下,基因A的外显率为0。另外如在黑腹果 蝇中,隐性的间断翅脉基因i的外显率只有90%,那也就是说90%ii基因型个体有间断翅脉,而其10%的个体是野生型,但它们的遗传组成仍然都是 ii
三点测交为确定三个连锁基因在染体上的顺序和相对距离所作的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染体上两连锁基因距离越远,在它们之间非姊妹染单体互换的机会就越多,反之就越少,因此可用这两基因间的互换百分数(一般可用它们之间的重组百分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们之间距离的远近,而以1%的互换(或重组)定为一个图距,作为连锁基因的距离单位。
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它可能出现在染体某特定座位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中的一个。
遗传漂变:由于样品机误,导致样品基因频率的改变(例如:偶然事件,小体)
奠基者效应:有少数几个个体的基因频率决定了它们后代中的基因频率的效应。
瓶颈效应:当一大体通过瓶颈后由少数固溶体扩展为原来规模的体,这种 种数量的消长对遗传组成造成的影响叫做瓶颈效应。
遗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复等位基因:在种中,同源染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交叉与交换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重要变化都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根据染体的变化特点,又将其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五个阶段。同源染体的联会发生在偶线期,联会后形成二价体,染体继续缩短变粗,就进人了粗线期,形成四分体。在这个时期中,联会的染体问靠得很紧密,发生了非姊妹染单休间的局部交换。首先是两个非姊妹染体在某一相当的位置同时发生断裂,然后非姊妹染体的两个断面相互连接,最后愈合”,完成其交换过程。所以非姊妹染单体之间先发生互换,后出现交叉,而不是先出现交叉后发生互换。非姊妹染体某一位点上的断裂交换只发生在四分体中的两个非姊妹染体间,而另两个非姊妹染休在这个位点上则不再发生交换。此外,姊妹染体间不发生交换(因为交换没有意义)。交叉在各染体上的数目和位置不是等同的,通常较小的染体交叉数目少,长的染体交叉数目多。交换的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染单体末端移动,端化,’o因此,所观察到的交叉位置并不一定就是交换的位置。怎样理解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体之间的交
叉和交换。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原因有哪些火成岩
差异类型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变异的连续性
不连续,非此及彼
连续
一代表型
亲本表型
多数表现为亲本的中间型,少部分为部分显性、无显性和超显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环境影响
后代个体表型分布比例
孟德尔分离比
正态分布
支配性状的基因数目
单基因
多基因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1:1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5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因   染色体   遗传   发生   性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