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13课 当代中国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山西储备物资管理局
课题
第13课  当代中国
招标师继续教育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在理解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基础上,加深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制度保障的认识。
婚姻保卫战片尾曲时空观念:知道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历史解释: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史料实证:通过材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发展完善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难点
教学重点:当代中国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教学难点: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制度保障。
远程医疗系统教学方式
问题探究式、阅读归纳法
课前预习
阅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初步认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含义。
重难点突破
【情境创设】   
酒泉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
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自治县
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
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
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乡
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的一项政治制度。
1.背景:
①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手段,“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改其宜”……就是在少数民族承认中央统治的前提下,中央允许其有相对悠闲的政治空间,使其可以保持本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研究》
②国情条件: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力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没有哪个民族是封闭的,在经济文化上一直互相交流依靠,历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关系日益紧密。中华民族自秦统一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元一体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杨圣教《多元一体——中国的历史传统》
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散居、交错杂居的格局。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居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③现实需要: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说,比汉族落后了很多。……奴隶主、农奴主、地主、牧主占人口极少数,却掌握着……主要生产资料和财富……广大农牧劳动者及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为……绝大多数人,却只占有极少量的生产资料……(他们)政治上被歧视、被统治;经济上被剥削、被奴役;精神上被束缚、被愚弄;生活极贫穷,文化极落后。
——杨建新《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
④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
1931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苏维埃政权领域内……不分男女种族(汉、满、蒙、回、藏、苗、黎和在中国的台湾、高丽、安南人等)……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民族问题文献汇编》
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专门论述了“中华民族”,说明“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要“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为争取中华民族自决权而斗争。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等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民族自决到抗战时期的民族自治,逐渐逐步明确了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⑤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政权建设的总原则以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起锅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创造性的在单一制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构想变成生动现实。
——人民日报《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过程: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设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3.建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
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
思考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的和谐稳定与民族的共同发展。
自1840年以来,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建立健全与此配套的法规体系。
(1)背景
()这十年时间里,在“四人帮”的强制干预下……把民族节日当作“四旧”处理……禁止少数民族身穿民族服装和佩戴珠宝首饰,强迫民族众改装;禁止各民族的歌舞,不准许唱民族歌,跳民族舞,称其为“异国情调” 等。
              ——《尊重与保护: 建党百年来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形成及发展》
(2)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01年2月,根据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了修改。2005年5月,国务院第八十九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第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和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思考2:结合材料,阐述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相关举措。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地位。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年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举措主要包括:一是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位置;二是优先合理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事业的投入;三是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四是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五是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口支援;等等。
2.完善:
(1)中共十八大以来
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认同。
(2)中共十九大报告
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思考3:结合上述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个离不开”精辟的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休憩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既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原则。
“两个共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坚持党的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党的民,又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民族问题实际,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指出了民族工作的总原则。
“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增强中国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的大好局面。
在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的重要作用,才能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加强民族团结,有力地促进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的和谐发展局面,也才能从根本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1.隐患:
今天,我国少数民族各个方面虽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原有基础太薄弱,生态环境很恶劣,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较慢,而且很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仍严重不足。
                            ——杨建新《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1)民族分裂主义破坏了国内社会稳定,威胁国家的安全;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不足。
2.应对:
①制度保障:完善立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利,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
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才会牢固。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问题,有不少是由于众不懂法或者不守法酿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虽然带着“民族”字样,但不都是民族问题。要增强各族众法律意识,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不能因为当事人身份证上写着“某某民族”就犯嘀咕、绕着走,处理起来进退失据。对极少数蓄意挑拨、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对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犯罪分子,不论什么民族出身、信仰哪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②经济保障: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关键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要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对口支援的项目和资金,不能用钱砸形象,而是要着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③思想保障: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反对“两种主义”的问题,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都做了规定。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狭隘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它们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大汉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产生民族歧视,狭隘民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滋生离心倾向,最终都会造成民族隔阂和对立,严重的还会被敌对势力利用。当然人民内部同志之间真正能上升到主义层面的分歧并不多,要防止无限上纲上线,把“两种主义”变成“内耗”工具。要各去所偏、归于一是,引导各族干部众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认同。”
处理好民族关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要牢记,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吧,维护中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的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课后作业
ded课后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4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   发展   中国   自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