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单元检测(练)(解析版)

中国近现代史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19世纪末,严复指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这一观点旨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A.反对中体西用                    B.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C.抵制西学东渐                    D.倡导政治制度变革
【答案】D
【解析】题干内容所述及的时间点是19世纪末,历史人物是严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史实出现在戊戌变法期间,结合题干内容中“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可知严复反对洋务派所主张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D项;严复通过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
溶解度参数
制度,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是反对“西学东渐”,排除C项。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蒙古、新疆、西藏为屏藩保障腹地安全和以琉球、越南等藩属国为“藩篱”屏卫中国的传统疆土观念逐渐向“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治疆理念转变,清政府先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表明(  )
A.清朝的边疆危机得以消除          B.新疆和台湾正式属于中国领土
C.晚清国防逐渐向近代转型          D.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完全解体
【答案】C
【解析】题干内容所述及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即战争之后,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该时间之后,中国传统的疆土观念发生了变化,萌发了“‘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治疆”理念,从“疆土观念”转变为“治疆理念”,体现的是清政府领土主权意识的增强,反映出晚清政府的国防观念逐渐向近代化转型,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政府的“治疆理念”并没有阻止西方列强的侵略,边疆危机也没有消除,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
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最早将台湾纳入行政管辖的范围,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完全解体,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3.第一次战争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骂英夷“性同犬羊”。第二次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颇知西人亦有“素重信义”的一面,该观点得到当时部分官员认可。这一现象的产生(  )
A.反映了中体西用的理念            B.取决于列强侵略的加深
C.体现了对西方的客观认识          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分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第一次战争之后,曾国藩仍然看不起西方侵略者,认为他们“性同犬羊”,但是第二次战争之后,其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认为西人也有“素重信义”的一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观点还得到部分官员的认可,这一做法就使得地
主阶级发生了分化:顽固派和洋务派,故选D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第二次战争之后,曾国藩认为西人也有“素重信义”的一面,其主要涉及的是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述及其认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相关内容,也就无法体现出“中体西用”的理念,排除A项;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曾国藩在第二次战争之后,对西方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其“阅历和观察”,而不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程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战争之后,曾国藩对西方的看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质所在,排除C项。
4.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言道:“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陈独秀意在(  )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是出现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应彻底批判,解放人们的思想,即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B项;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与“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应运而生”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而非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排除D项。
5.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
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908年所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充斥着君主专制的彩,在1911年所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君主的权力有了很多的限制,如“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其法令内容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是被迫的行为,而不是主动的行为,排除A项;在清末新政第一阶段之后,立宪派的政治立场就已经转向了革命,排除B项;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自编自演自导的一场政治闹剧,其并没有触及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在1911年所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君主的权力有了很多的限制,说明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继续,排除D项。
6.1915 年1 月18 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面交《二十一条》,并威胁说:“如把秘密(指《二十一条》)泄露出去,日本当断然采取行动。”之后,袁世凯不顾日本的威胁,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了美国,深深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袁世凯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              B.借助欧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
C.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              D.为复辟帝制争取列强的支持
【答案】B
【解析】1915年处于第一次大战期间,日本企图通过《二十一条》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则是美国和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争夺的焦点,所以袁世凯将《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美国是想利用欧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故选B项;揭露日本的野心是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排除A项;同情对挽回中国的损失无济于事,排除C项;日本也属于列强,但是将《二十一条》透露给美国,日本会阻碍袁世凯称帝,因此称帝并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
7.1931年3月,共产国际开始重视中共苏区和红军的发展。同年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指示中共中央,必须推广在红军游击战争方面的良好经验。这表明此时的共产国际(  )
A.开始反思苏联式革命道路          B.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
C.重视苏区思想统一和团结          D.完全赞成的革命做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的游击战战术经验是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并充分利用农村的地缘环境而制定的,共产国际推广的游击战经验,可见其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故选B项;共产国际肯定的游击经验不等于其反思苏联城市中心论,故排除A项;材料主题是推广军事经验,未涉及苏区团结和统一,故排除C项;D项表述以偏概全,故排除D项。
8.图2为1933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中华》第57期推出的“三
八特刊”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  )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塑造新型女性形象                D.动员众参加革命
【答案】D
【解析】蒋毅君 清华大学“三八特刊”宣传画的内容宣扬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对社会的重要贡献,这就有利于激发人民众革命和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起到动员众参加革命的作用,故选D项;1933年已经不存在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此时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排除B项;这一宣传是为了动员众参加革命,而非为了塑造新型女性形象,排除C项。
9.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致力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          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深入发展,党的建设的状况还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所以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采取具体措施来促进党组织的发展,扩大党的规模和影响力,适应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发展党组织,而非工农联盟,且中共四大并没有从理论上明确阐述解决土地问题对发动农民的极端重要性,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指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才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排除C项。
3DMark 0610.近代上海某报纸曾刊载文章《纪苏州一车夫》,文中写道:“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反映出,当时(  )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吕思勉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盲目排外情绪高涨                D.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可知,苏州一车夫拒载日本人,表明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故选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而材料不能判断具体时间,排除B项;“盲目排外”说法错误,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排除D项。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5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4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革命   排除   中国   日本   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