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面塑“胶东花饽饽”田野调查——以面塑“圣虫”为主要研究对象...

51
山东莱州面塑胶东饽饽”田野调查
——以面塑“圣虫”为主要研究对象
孙潇健1  包双梅2  孙绍明3
唐汉中医药网(1.2.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10
3.山东省莱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项目”项目成员  山东  莱州    261400)
摘 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大省,面塑作为山东省民间艺术的代表,在山东省胶东地区的诸多市县
多有分布。山东民间面塑,是通过对小麦面粉的手工塑形,再施加以相应的彩,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它体现了山东人淳朴、浑厚的性格特和审美情趣。常见的山东面塑“胶东花饽饽”的造型,有燕子、刺猬、猪、狗、牛等乡土气息较为浓厚的动物,也有举行婚礼时常用的龙、凤、鸳鸯等寓意幸福美满带有吉祥性质的动物与神话传说神兽等,更有小孩子过百天时的“花饽饽”长命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面塑题材。本文以山东莱州面塑“胶东花饽饽”为主要调研对象,在深入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面塑中的“圣虫”作为具体研究个案,探究山东面塑“胶东花饽饽”的发展起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分析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圣虫”与现代化转型期的“圣虫”间,人们对于传统民间文化的取舍,最后,从胶东花饽饽的多元价值顺序延展,进一步探究其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教育意义。
关键词:面塑;胶东花饽饽;民间艺人;多元价值
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2)02-051-14
收稿日期:2022-05-17
项目基金: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专栏论文,内蒙古哲
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当代女性艺术家绘画创作及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18NDA044)系列研究论文及内蒙          古艺术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多视角下美术类研究生美育核心素养的融合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潇健(1996-),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史与美术批评。
包双梅(1971-),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            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创作与美术批评。
孙绍明(1985-),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家村人。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项目”项目成员。
山东省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面紧靠莱州湾,东面与山东的招远市、莱西、莱芜等地接壤。莱州旧称“掖县”,得名于《战国策》
“(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以夜邑万户”。[1](20)
至隋代,改“莱州”。莱州地区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这皆对当地民间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被称为“胶东花饽饽”的山东莱州面塑,则以“圣虫”的造型形象见长,当地各个村
镇所制作的以“圣虫”为代表的“胶东花饽饽”面塑制品,也各有风格,且极具特。“胶东花饽饽”,一般以大圆盘为底,形似蛇盘,再以巨大的饽饽做头,似有虎头之感。身上的装饰更是繁多,身上每一件不同的面塑造型,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说法,莱州面塑作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面食手工艺制品。
52
山东莱州传统的民间面塑艺术“胶东花饽饽”,多用于新婚喜庆、上梁大吉、新春佳节、生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庆典等场合。其装饰,一般以大面积的红、黄、蓝、绿等单作为主,彩鲜艳明亮,在造型物的眼球、头发等处,辅以黑,增强了面塑胶东花饽饽造型物的视觉效果。
胶东花饽饽的造型形象,既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面塑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材料质朴、传统深厚、手艺娴熟。它塑造的形象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面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包含了绘画、雕塑、刻印、装饰等诸多文化艺术因素,使其在不同的民俗节日里,用普通面食展示底蕴深厚的民俗内容,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风景线。
今日,山东面塑“胶东花饽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以该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雪堂老人的名义创建的面塑公司,秉承“传承经典文化,引领健康美食潮流”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对山东莱州面塑艺术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就是想在充分吸收前辈学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入调查其存在发展的现状,将山东面塑“胶东花饽饽”的造型分类、历史渊源与多元价值等方面,根据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使得这项非遗项目在继续实践的基础上,又增加一抹理论的亮。
一、胶东花饽饽的历史溯源与现状调查
1. 胶东花饽饽的历史溯源
我国面塑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已有点滴的记录。较早的详实记载,见于唐代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幞,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兽之属……”[2](46)的记载。在面食制作方面,《晋书·何曾传》中,记载有何曾这个人特别的饮食习惯“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3](998)意思就是说蒸不出开十字口的蒸饼,何曾是不会动手去吃的,《晋书》里的蒸饼,就是指今日的馒头。宋代学者程大昌,也在其所撰《演繁露》中,也提到面食类发酵的方法“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4](115)发展至今,蒸制食品的方法,仍没有太大的改变,操作流程基本相似。首先是把面制品发酵好,之后,再放入蒸笼中,以高温水蒸汽蒸熟。最后的成品,外表光滑,
泽似玉一般温润,内部中空透气,口感松软,故深受百姓的喜爱。流行面塑艺术地区的制作手法,与上所述,大体相同。山东莱州面塑的制作,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在保留传统手艺的过程中,制作的工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如今的面塑艺术更为美观精致。
在山东莱州面塑“胶东花饽饽”的民俗传说中,有关其代表性的造型样式“圣虫”的造型,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说。据说,在一个冬季,莱州一大户人家娶媳妇,在接亲的路上,遇见了路边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神虫。新娘不忍神虫继续再受冻,便将神虫揣在怀里带到了新郎家。在到了新郎家后,新娘便将神虫安置在家中的粮仓当中。不久,当地遇到了百年难遇的灾荒,新郎这一家人都是心地善良之人,便打开家中粮仓救济灾民。但是,救济完灾民后,家里粮仓的粮食却越来越多,大家对此都很是奇怪,直到新娘在粮仓发现了在路边被她救下的神虫才明白,这一切都是神虫的报恩。从那之后,山东莱州百姓家家户户便有了供奉神虫的传统,又因为神虫可以保佑人们家中的粮食多剩余粮,慢慢地,对神虫的称呼也改为了剩虫,最后取崇敬吉祥的“圣”字,即能表达人们心中所想,也更富有神圣之义。
在《莱州市志》第二十七编的“文化”一节中提到:面塑多在节日、定亲、喜庆时制作。如正月十五的“把饽饽”、二月二的“圣虫”、七月七的“巧饼”、八月十五的“月糕”;定亲的“鸳鸯”;小孩过“百天”(一百天)的穗子;老人过生日的“寿桃”;盖房庆梁的“梁龙”等等。这类面塑作品配以彩,极具艺术感。而从事这类民间艺术的艺人,通常被称为“塑匠”或“画匠”。[5](555)
在该书第三十一编民俗宗教的第三章“礼仪民俗”中,提到过面塑制品的使用时的一些具体习俗,例如:二月二将藏于食品容器中的“圣虫”取出,过百天时蒸制两头尖的饽饽(俗称“百岁子”)分送亲友。
2. 胶东花饽饽现状调查
山东省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雪堂老人,早在1980年左右,就在自己老母亲的指导下,制作面塑作品。当时,碍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大铁锅、木材、米面等常用的材料进行制作。但这丝毫没有削减孙雪堂老人对于面塑艺术的热情,如今她已年过古稀,始终保持对面塑艺术的热情,历40余年不减。
53
2012年,孙雪堂老人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市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传承人”。
深圳万科温馨家园
田野调查法2019年
1月,又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称号。同年,孙雪堂老人在自己的家乡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上贾家村,创建面塑制作工厂“莱州市喜麦熹食品有限公司”(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家村268号),为全
村30多位中老年人,提供
了二次就业的岗位,促进了本村的经济发展。之后,孙雪堂老人创建的“胶东花饽饽”面塑企业,又在周边地区开了两家门面店,即:莱州市“喜麦熹胶东花饽饽旗舰店”(莱州市紫景花园南门)和“喜麦熹胶东花饽饽”(莱州市文化东路628号银资大厦B 座)。由此,孙雪堂老人也获得了她应有的回报,在山东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表1  非物质遗产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孙雪堂所获传承人证书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名  称
证  书
资料来源 2012年6月,孙雪堂老人被山东省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下午。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集村孙学堂老人家中。摄影:孙潇建。
2019年1月,孙雪堂老人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科技英语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下午。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集村孙学堂老人家中。摄影:孙潇建。
莱州市喜麦熹食品有限公司商标注册证:喜麦熹。 注册时间:2019年3月14日-2029年3月13日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下午。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集村孙学堂老人家中。摄影:孙潇建。
莱州市喜麦熹食品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70683MA3N47GR75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下午。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集村孙学堂老人家中。摄影:孙潇建。
孙雪堂老人的“胶东花饽饽”作品《12生肖-中华龙》,在中国第六届民间工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获奖时间:2011年10月。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下午。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集村孙学堂老人家中。摄影:孙潇建。
孙雪堂老人的“胶东花饽饽”作品《喜结良缘》《富贵有余》《平安吉祥》,被天津大学收藏。 收藏时间:2019年8月12日。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下午。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集村孙学堂老人家中。摄影:孙潇建。
54
歌王dvd孙雪堂老人的“胶东花饽
饽”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大美人间中国花馍艺术节”。
入选时间:2019年5月。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下午。拍摄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集村孙学堂老人家中。摄影:孙潇建。
产传人名录上,她都榜上有名。同时,她的“胶东花饽饽”作品,在省、市和国家举办的各级非遗活动和评比中斩获大奖(见表1,非物质遗产
胶东花饽饽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孙雪堂所获传承人证书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工具名称
图  像 用途及功能
擀面杖
制作花饽饽的底座
小刀
制作鱼、龙须凤尾等
金属笔帽
用于面塑中圆形处,如鱼眼等
亚格力刀电工周裕民刘芳第三次
该材质不粘面,用于细节刻画
表2    传统面塑“胶东花饽饽”制作所用工具一览表
5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4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面塑   饽饽   胶东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