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概论

第一讲导论
▪一、什么是现代经济
▪1、现代经济学的划分
▪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2、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
▪3、现代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
▪不少人还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只能用来研究规范市场制度安排下的经济问题,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以及它的分析框架和适应范围持怀疑、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用现代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及其转型问题。▪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西方”社会,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东方”美国爆发禽流感
经济学,甚至“中国特”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
▪二、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个行为假设、两个注意事项、三个制度安排、四个基本原理、五个分析步骤、以及六个研究技巧等。
▪1、一个行为假设:利己性假设,它是经济学中一个最核心的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根基。
▪2、二个注意事项:(1)要注意理论结论的边界条件;(2)不能泛用经济理论,拿社会作实验。
▪3、三个制度安排:(1)法规治理;(2)激励机制;(3)社会规范。
▪政府、市场和社会来实现和实施。要做好或协调好涉及经济人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做行政、搞管理,或解决经济问题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的制度安排。▪4、四个基本原理指的是:(1)自由选择、(2)约束条件、(3)信息对称、(4)激励相容。
▪5、五个分析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
▪6、六个研究技巧和方法:(1)确定基准点、(2)建立参照系,(3)发展研究
平台,(4)提供分析工具,(5)构建严谨分析模型,(6)进行理论推断
▪三、五个分析步骤
▪1、界定经济环境
▪了解国情、所处的周围环境或现实背景。
▪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
▪对经济环境的界定可分为两个层次:
▪(1) 客观描述经济环境(科学)
▪(2) 精炼刻画经济环境特征(艺术)。对经济环境描述的越清楚、准确,理论结论就会越正确;对经济环境刻画的越精炼和深刻,论证起来就越简单,理论结论也越能让人理解和接受。
▪2、设定行为假设
▪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看所假定的个人行为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看制度安排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不是激励相容,即人们对激励是不是作
出了对他人或社会也有利的反应。
▪“人是自利的”这一人类行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
▪总之,尽管现代经济学不排除利他性假设,利己性假设不仅现实,合理,并且假设有误所造成的风险要小得多。
▪实例:“雷锋式”的行为假设、计划经济体制
▪3、给出制度安排
▪给出制度安排,也即游戏规则。
▪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人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或游戏规则。
▪不同的游戏规则将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不同的权衡取舍结果,从而可能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当经济环境确定后,人们需要决定经济上的游戏规则,在经济学中称之为经济制度安排。
▪“晓之以理、待之以利、动之以情”,分别由政府、市场和社会来实现和实施。
要做好或协调好涉及经济人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做行政、搞管理,或解决经济问题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的制度安排。
▪4、选择均衡结果
▪作出权衡取舍的选择,出最佳结果。
▪做任何一件事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行方案。
▪一旦给定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游戏规则) 及其它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之后,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作出激励反应,在众多的可行结果中通过权衡取舍来选定结果,称之为均衡结果。
▪均衡表示在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式的情况下,人们需要选定一个结果,这个最终选定的结果就是均衡结果。
▪均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均衡选择结果依赖于经济环境、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及让他作出激励反应的游戏规则,它是相对这些因素的“最优”选择结果。▪注意,由于有限理性的原因,它也许不是真正客观上的最优,而是自认为的最优。
▪5、进行评估比较
▪对均衡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和作出评估比较。
▪当经济人作出选择后,人们希望对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评价,与理想的“最优”状态结果(如,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平等配置、激励相容、信息有效等)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对经济制度安排给出评价和作出优劣的价值判断----判断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某些“最优”结果;
▪还要检验理论结果是否与经验现实一致,能否给出正确预测,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最后,对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和规则作出优劣的结论,从而判断是否能给出改进办法。DMF
用褪笔写借条▪评估标志一:看这个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效率。
▪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不存在改进的余地,即不存在不让任何参与人受损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的福利有所改进的资源配置方案。▪帕累托最优这个概念对任何经济制度都是适用的。
度的演进时,经济学家往往用帕累托改进这一标准来衡量制度转型的好坏。▪所谓帕累托改进意味着经济社会中所有人的福利或多或少有所改进。
▪评估标志二:是否激励相容。
▪激励问题在每一个社会经济单位中都会出现。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涉及到利益与代价(收益与成本),只要利益和代价不相等,就会有不同的激励反应。既然个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 怎样将自利、互利和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那就是激励相容。
▪使自利的个人和人们之间的互利统一起来,使得每人在追求其个人利益时,同时也达到了其制度安排设计者所想要达到的目标。
▪除激励相容之外,还要看运行经济机制的代价,看是否是信息有效,有较小的制度成本和经济交易成本等。
四、理论的形成
第二讲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
▪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有以下五个要点:
▪(1)经济学中所讲的需求是必须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2)涉及两个变量,即商品的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应的购买数量;
▪(3)这个变量是流量而不是存量,需求与时期相关;
▪(4)需求是意愿,而不等于实际购买;
▪(5)需求有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区别:所有消费者的个别需求之和即是市场需求。
▪二、需求的影响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P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2、购买者的收入水平Yd ,与需求成正比关系;
▪3、购买者的偏好W,与需求成正比关系;
▪4、与该种商品密切相关的商品的价格Pr :
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Pcr 成反比。
猫眼看人论坛
▪替代品:一商品与这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满足同一欲望。这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Psr 成正比。
▪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Pe :Pe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成正比。
▪6、政府的消费政策G。如利息率。
▪7、人口PO和天气N等。
▪二、需求定理
▪1、含义
▪文字表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
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理解需求定理,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是价格引起需求量变动,不是需求量引起价格变动。也就是说,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大家看到价格是画在纵轴上,需求量是画在横轴上,与你们平时在数学里看到的自变量都画在横轴上、因变量都画在纵轴上的情况刚好相反。
▪(只是因为当年马歇尔画出需求曲线时就是这样把作为自变量的价格画在纵轴上、作为因变量的需求量却画在横轴上,其后的经济学家跟着他这样画,再也没有改过来,于是就成了个习惯。)
▪第二,价格这个变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严格来说它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个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格,而是用其它物品来表示的相对价格(真实价格)。▪微观经济学里因为不研究货币的影响,所以价格都是指相对价格(真实价格)。▪第三,需求量这个变量却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对人们的意图的描述,与购买量这客观事实不是同一回事!
▪严格来说,需求定律的内容应该是:其它因素不变时,价格上升导致人们倾向于少买,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倾向于多买。
▪第四,需求定律限定性的条件——其它因素不变时。因为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很多,可不仅仅只有价格!例如偏好、收入等也是影响需求量的因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3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31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需求   价格   制度   经济学   安排   结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