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当代中国原有的单一化的社会结构正在迅速解体,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新阶层的出现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矛盾和冲突。研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带来的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阶层结构;阶层分化
关于社会阶层问题,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有两大理论渊源,从而形成了两个理论传统:一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另一个是以马克思·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学术界主要坚持的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来对我国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而且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划分阶层的标准主要是政治身份和行政权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在当代的社会学理论中,学者们更倾向于韦伯的多元分层标准。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
水土保持监测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已经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社会分层有了一套新的标准,即政治身份与行政权力,围绕这一标准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分层结构——政治分层,整个社会被划分为四个阶层:①干部阶层,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地制定者和实施者位居社会的权力中心,因此他们构成了社会的核心阶层。②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随着经济建设时期的开始,他们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虽然在政治上他们经常处于被改造的地位,但是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特别是在下层老百姓眼中)通常高于其他社会成员。③工人阶层,工人被视为国家的领导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是当时社会的中间阶层,但由于工人阶层文化程度较低,所以从事的工作基本上属于体力劳动。④农民阶层,他们处于社会分层体系的最边远地带,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及国家当时的“重工轻农”政策将他们排斥在中心社会之外,他们在各种资源(权力、社会声望、生存机会等)的分配上处于全面的弱势地位。
1978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如所有制结构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分配方式多元化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等。这些重大的变化都使得我们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分层取代了政治分层。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阶层结构相比,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许多新的阶层出现
如前文所述,在建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有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四种阶层。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各种社会制度的改革,原有单一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阶层结构成分趋于复杂化、多样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研究小组对此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等[1]
2、中间阶层的出现,但是比重过小
所谓的中间阶层是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中间凸起的部分,西方称之为中产阶级,在我国则是
指那些人们所说的社会、企业的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社会阶层。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而且是整个社会中扩张最快的结构部分[2]。中间阶层的出现有许多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新时期的市场取向和政策导向的作用。社会中间阶层并不是某一个特定阶层的代称,而是一些具有相似特征(如收入水平、职业声望等)的若干各阶层的合称。它是在社会各阶层相互交叉的基础上,逐渐淡化其原有的阶层界限,社会属性相同且相对泛化,包含多个阶级成员的“特殊阶层”。
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保持稳定的杠杆,尽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中产阶级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其比重仍然较小。一般认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超过30%,这个社会就会取得相对的稳定;超过40%,就达到稳定期。早在20世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80年代,美国社会中产阶级的比重已经达到35%,原联邦德国中产阶级的比重为22%,日本也已达到28.9%,而我国的中产阶级现在的比重仅有12%。现在被视为是“中产阶级孵化器”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级孵化的瓶颈,在高校的生源中,农村的生源比重不断下降[3]。中国下层通过中层再向社会变迁的通道已经收窄甚至堵塞,下层向上层流动的成本加大,上层对下层的排斥已趋刚性化。
3、社会阶层分层标准的多元化
因为想要全面把握一个社会分层的状况,就要使用比较综合的标准,而不是单一的标准,如生产资料的占有、财富和收入、组织权力、社会声望、知识技能、职业等。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设计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综合指数体系,产生了很多测量和分析的模型。不过在当前的学术界,为了简化社会分层的方法,倾向于把“职业”看作包含了各种经济社会资源占有和使用信息的标准。把“职业”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把资源占有作为基本纬度,并辅之社会经济地位综合指数的测量,也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ctt
二、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所产生的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对于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所产生的影响,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1、社会阶层分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和积极影响
我国社会结构出现显著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在社会层面的客观反映。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推动了我国社会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化[4],这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合理流动;新的中间阶层的出现,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还促进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为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2、社会阶层分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当代社会阶层的分化在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利益冲突、摩擦、矛盾日益明显与频繁。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是以政治分层为主的社会,那时社会上人们的政治不平等程度较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因此各阶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大。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不平等逐渐取代了政治上的不平等,各阶层之间经济上的差距不断拉大。近代中国社会上下两个阶层的对立已经达到相当地步,基尼系数不断恶化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0.49,实际上已超过0.50,大大超过了世界公认的国际警戒线。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平
民阶层对上层的精英阶层是一种羡恨交织的复杂心态,而上层的精英阶层对下层的平民集团则是一种强排斥与漠不关心的鄙视态度[4]。这些都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②社会公正遭受严重的侵蚀,社会秩序遭受严峻的挑战和破坏。
在阶层分化的过程中,由于阶层分化的起点、规则、分配结果上的不平等,导致大量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使社会公正秩序遭受到严重的挑战和深度的侵蚀,阶层分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公正的制度规范的制约[5]。由于目前干部选拔制度中的种种弊端,以及官场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一些人以权谋私,侵蚀社会的公正。另外,一些企业家并非是靠自己的能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而是靠权钱交易,官商勾结发财,他们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③社会公众不安全感增强,认同感偏离。
社会阶层的分化所带来的变革,使得社会公众普遍感觉到不安全,且导致认同感的偏离。不仅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等,就连生活在社会上层的权力精英和经济精英,都普遍
感到不安全感;只有处于社会中坚的中间阶层的安全感指数相对高一些。而近两年来仇富心理的盛行,每倒下一个富豪,国人都拍手称快,反映出公众对富人的财富认同感的偏离。另外,现在“民工”成为不稳定的代名词,他们在城市生活中被视为是“潜在的小偷”,成为困扰城市生活不稳定因素,这是人们对“民工”这个社会阶层认同感的偏离而造成的。总之,在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中,公众普遍感到失衡,不安全感增强,对社会阶层结构缺乏普遍的认同。
三、在阶层分化终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和谐社会的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产生的消极效应,我们应该从社会结构形成的内在逻辑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出发来寻求对策。
1、采取政策引导方式,采用社会政策和制度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节,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中间阶层为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这种社会阶层结构不仅反映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本质特征,其将成为工业化、科技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社会支持力量,同时还是一个现代化国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为它意味着大多数
社会成员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受益,享受着的生活和占有较理想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是社会稳定的坚实力量。
2、建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机制,缓解由社会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与矛盾。和谐社会应该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能够自由流动的社会,社会流动机制能够缓和由社会位差造成的各阶层之间的冲突,释放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员在比较利益面前所积累的不满,有利于化解社会阶层间的利益矛盾。
3、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阶层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体现社会公平,通过各种手段,在合理的限度内逐步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调节各阶层的利益关系,防止出现过于严重的两极分化。建立社会阶层利益协调机制还包括健全利益诉求机制。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各阶层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也逐步增强。但我国现阶段各社会阶层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同政府之间缺乏对话协商,存在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的问题。因此,必须健全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机制,使社会各阶层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反映,使发生社会矛盾和体性事件的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和消除。
参考文献:
[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4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6-57
[3] 社会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155
[4]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487cdkl5综合症是什么病
[5] []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一叶荻,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3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阶层   社会阶层   结构   发展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