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性调式的和声技法探究

五声性调式的和声技法探究
周梦雨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五声性调式与十二音序列的创作技法相似,在写法上具有调式交替、调性复合等特点,突出了音乐作品
的特。本文简要阐述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基础,对其调式调性、转调手法、和弦结构、线性结构声部等方面进
行分析,并总结出一系列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的运用技巧,通过多种拓展方式形成无穷的新材料,希望为其他 研究学者探究五声性思维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五声性调式 和声技法 和弦结构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68-03
五声性思维包括音腔模仿、曲式结构、和声技法、 复调织体、节拍节奏等,其中和声技法对音乐曲目的发 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作曲家通过使用多种拓展方 式,形成许多增强曲目特性特的材料,从而为人们带
来听觉盛宴。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自20世纪50 年代以来,已经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为进一步促进音乐 事业的发展,探究五声性调式的和声技法成为当前学 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基础
五声性调式是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基础。“五声性调 式”是指在内部结构上具有特征的无半音五声调式以 及以五声骨干音为基础的七声调式。五声性调式和声 自从西方传入我国初期,与我国民族音乐接轨后,逐渐 形成具有特性与特的民族民间和声技法。我国五声 性调式和声与西方五声调式体系存在较大差异,首先, 民族音乐采用的是五度相生律,西方采用的是十二平 均律。其中十二平均律与五声调式和声在音程距离上 十分相似,但五度相生律大多是全音,使得二者在统一 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也为作曲家带来了创作挑战O 其 次,西方与中国民族音乐运用的五声性调式基础具有
差异,由于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存在逻辑差异,使得离 调和弦、变和弦等更加尖锐。最后,西方大小调和声与
民族音乐的三度重叠在使用上存在差异,经过处理后 五声性调式和声才可投入到创作中。
二、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的分析
(一)调试调性
1.多调性
调式调性是音乐作品变化、发展以及特形成的 重要手段,也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O  不同的音乐作品是共性特征与个性化审美特征的结
合,促使调式调性成为突出音乐作品风格的关键O 通过 对西方现代五声性调式和声以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 研究,不难发现在运用五声性调式的和声技法时,应注 重四声调式与五声调式的结合。以王建中的《情景》为
例,曲目将宫音作为五声调式五音的开始,按照“宫- 徵-商-羽-角”的顺序进行高低音的排列,构成的五声 音阶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由于四声音调是五声音调
的变体,在调式调性上常常会出现缺少宫音的现象O 因 此,可以运用五声性调式来弥补四声调式的不足,从而 增强作品的丰富性。此外,要想运用五声性调式形成自 己的风格,需要对和声织体、组织形式、音程等方面进 行深入探究,增强音调、音区、节奏等方面的风格特O
2•转调手法
作曲家在进行音乐构思的过程中,常常使用转调手
68
Yi  Shu  Ping
Jian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
法来降低调式的单一性,进而推动作品乐思的变化,引导人们对作品展开想象。等和弦转调、共同和弦转调等是西方作曲家常用的转调手法。我国作曲家常用移宫或同宫犯调等手段进行转调,在对我国五声性调式转调手段进行研究后,发现“旋宫”“转调”属于旋律转调,并且在调式转换时并未发生音序与宫音的转变,只是不同声部主音间的相互转换。“宫-角”关系的转变对于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转调来说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王建中的《情景》中,小三度在旋律中的位置转移以及改变,对整体宫调系统的确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转调后的民族音乐具有更加浓厚的韵味,并为五声性调式和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和弦结构
和弦结构是体现五声性调式风格与特点的重要部分,也是直接体现作品中心思想的关键。许多作品的和声特与音响效果来源于不同的和弦结构,并在发展与创作过程中逐渐得到完善,和弦材料的有效运用能够直接表达出作曲家的情感,为听众营造出个性化的音乐意境与音乐形象。
五声性调式和声和弦结构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三度结构。三度结构是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基本形态,与五声性调式在长远的音乐历史发展中虽产生许多矛盾,但三度结构的宫与弦是五声性调式和声正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还包含偏音、和弦、变偏音等多种手段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五声性音调的内部矛盾,再加入附加音之后,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二,抽音和弦。抽音和弦可以是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在与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搭配与三音以及偏音存在很大不同,可以增加作品安静、空旷的感觉,因此五声性调式和声无论省略哪种抽音和弦,都能够进一步增强五声性风格的旋律性。三,换音和弦。以《丰收锣鼓》为例,在作品的结束处,作曲家使用与五声性调式风格相符的二度音,并运用徵、商和弦的三音来平衡四度音,使得换音和弦处的二度音带有一种丰收的喜悦感,为人们呈现出锣鼓喧天的感觉。
(三)线性结构的声部进行
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横向与纵向关系代表着曲目声部逻辑化的运动方式,使得不同方向上的声部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具有线条感的和声技法,促使不同方向上的和弦突破原有功能的限制与束缚,充分发挥出线条声部的功能。
1.同向的线性
五声性调式和声同向的线性是指不同声部在一个方向中按照一定的音程结构以及和弦结构进行运动,形成的平行运动关系被称为同向线性。在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早期发展中,只是在织体结构上表现出和声材料的逻辑功能。经过长久地发展与创新,作曲家使用多种拓展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和声材料,为声部的平行运
动以及和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王建中《情景》
的第53-56小节为例,上半部分的音乐材料主要是运
用加大六度的大二度音程,向下方小三度的声部模进。
下半部分的音乐材料则是严格按照和弦结构与音程距
离运动,进一步增强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同向线性。
2.斜向的线性
一般情况下,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斜向线性主要是
指音乐曲目中一个声部向另一个声部的运动,使得二
者之间形成一种斜向运用的形式,称为斜向线性,声部
间斜向线性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音响效果。例如,音乐材料中的上半部分声部在向斜下方运动
的过程中,可以先做增四度的运动,然后按照固定的音
型以及和弦结构进行级进运动,从而有效推动了音乐
材料以及五声性调式和声语言的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作曲家通过不断变换节奏与拍子,可以营造出一种
欢腾、喜悦的氛围,使得斜向的线性声部与同向的线性
声部间形成十分明显的动静效果,促使声响效果进一
步加强。
3.反向的线性
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反向线性运动是指作曲家使用
两个不同方向的外声部来增强作品中内向与外向声部
间的协同运动,进一步增强作品中和声的张力。声部间
的反向线性经常被安排在高潮前部,或是高潮与其他
声部间的连接处。例如,作曲家可将加二度的小三度作
为五声性调式和声中八声音阶的组成,使得和弦结构
更加完善、连贯,两个声部间的反向线性运动呈现出向
下进行的趋势,增强和声力度。基于人工音阶的声部反
向线性形式,声部化始终与主题相吻合,是不同作曲家
诠释一个主题特征的关键,为五声性调式和声未来发
展以及创新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的运用
(一)横向和声材料的运用
五度相生是五声调式的重要来源,其中,纯五度音
胆盐
程由一次相生形成;五声性音列由二次、三次相生形成;五声调式由三、四音相生以及音列构成。其他次相
生以及音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拓
展能力与表现能力,促使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横向与纵
向材料得到极大地扩展与丰富。以赵季平二胡协奏曲《心香》为例,曲目以C、E、D作为旋律开始的宫系,并
将五声音列插入到第八小节中,使得三种不同宫系的
和声材料由五音列拓展为六音列。与此同时,赵季平还
创新了不同协奏作品的宫音用法,使得宫音下不同来
源的音列可以始终围绕曲目主题,并运用综合性较强
的七声音阶作为扩展二度音列的关键手段,进一步发
展了作品中的横向和声材料。以郭文景的《野火》为例,
竹笛声部从加小二度的纯五度开始,到曲目的第七小
Yi Shu Ping Jian 69
节后,逐渐将一系列九音阶加入竹笛声部的音列中,以 此加强不同宫系的五正声与五声之间的联系。郭文景 运用多个相反的变音,处理声部间的横向和声材料,使
得五声性调式和声的九声音列具备极高的欣赏价值, 促使横向和声材料的功能与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不 仅提高了五声性调式和声旋律的生动性,还为材料的 扩展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二) 纵向和弦结构的运用
纵向和弦结构的运用是作曲家增强作品感染力的 又一重要方式。与横向和声材料的运用相比,纵向和弦 结构主要是按照音级集合对B 、C 、D 、E 、F 进行排列,对 提升和弦结构的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向和 弦结构所呈现的音列状态对于整体作品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作曲家在创作时,需要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 感、音乐逻辑以及想要呈现的情境蕴含于和声结构中, 有利于音乐构思的完善o 仍以赵季平的二胡协奏曲《心 香》为例,为通过五声性调式和声充分展现出山陕地区 的风土人情,在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经济以及人文思想
后,将C 音作为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核心,在横向拓展 和声材料后,分别向下、向上拓展C 宫系的五正音以 及A 宫系的五正音,然后运用单个和弦展现E 宫系的 调性,使得上下方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促使低声部的
杨立青D 宫系与F 宫系具有逻辑联系,进而增强了五声性调式 调性间的关联,促使听众与作曲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 复合调式与和声的运用
不同调式、调性、和弦的重叠,对加强曲目的音乐 陈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合调式的运用包括:
1. 同宫系统复合调式。该复合调式主要是不同旋律上的 和声相互叠加形成,促进用于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旋律
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业界学者的研究能够了解 到,同宫系统符合调式有二、三、五以及七、六、四度之 分,他们之间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当一首作品主要由 女生承担段律声部时,为增强其旋律性与交互性,可适
当增加上半部分声部间的横向变化清晰度,然后在下 方使用以g 调为主的主音进行调和,为F 宫系统声调
调式的复合延伸做好铺垫工作。2.非同宫系统复合调 式。该系统与同宫系统复合调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可以
增强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的多调性,在相同情况下,可 以适当延伸乐句调式与调性,使得曲目的宫系调式旋
律与和声调式具有二度关系。3.复合和声。二度、三度、
四五度是复合和声中音线的重要根音关系,同根音下 以及不同根音下的不同和弦结构与复合和弦是结构不
同的和弦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音乐作品中,五 声性调式和声在原有基础上,两个及以上声部具有平 行关系,可以认为五声性调式和声中的不同声部间均 具有平行关系。此外,平行音程与和弦在结构上也有横 向与纵向之分,这要求作曲家在明确主题以及乐思之
后,合理运用复合调式与和声,进而增强音乐效果。
伽倻琴(四)转调和弦的和声处理
转调和弦的和声处理要求作曲家应从不同情境入
手,从而赋予五声性调式的前后正音以及不同调式调 性能够拥有的不同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下音部二 七度、三六度、四五度之间的宫音关系,对作品中的关 系调进行分类,结合调式调性以及共同音间的转换,促
使不同宫系间完成写作配合任务。此外,在五声性调式 和声中, 作曲家还会使用共同和弦调节不同和弦间的
功能,并采用非三度叠置的五声性调式和声以及和弦 处理偏音与附加音。在使用三音阶下的徵、商和弦相互
转换过程中,可以将F 宫系的调式调性转化为C 宫系 的调式调性, 促使声部前后的三音能够作为两个宫系 的共同和弦,促使三个声部能够形成统一整体,对增强 作品感染力、引发听众共鸣具有一定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级交替、调性复合是五声性调式和声 技法运用的常态现象,不同旋律、音级的曲目需要不同
的和声技法来配合,特别是在同节奏的低音部O 在创作校内体
过程中,应牢牢把握基础理论,明确五声性思维调式调 性、和弦结构、线性声部的交替等创作技法。在五声性 调式和声技法不断发展与创新中,应对横向音乐材料、 纵向和弦结构、调式复合和声等方面进行有效处理,以 此充分发挥出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之国.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五声性风格研究[J].音
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3):142-152.
[2] 肖悦.五声性纵横化多声技术探究----以杨立青作品《山歌与号子》为例[J] •黄河之声,2020(14):102-104.
球极投影[3] 马学文.以五声性调式为基本材料的和声拓展方法研究[J] •黄
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04):114-123.
[4] 王文.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法的运用与理论思考——从五篇论 文所得到的启示[J] •中国音乐,2020(03):181-186.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
⑸樊祖荫.“奉五声”与“变五声”——“二变之音”在五声性七声
调式中的作用[J].音乐研究,2020(02):53-64.
[6]张忠平.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现代和声 思维的拓展[J] •中国音乐,2019(05):142-154.
70
Yi  Shu  Ping
Jian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2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2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调式   声部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