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_围绕建国60周年的_革命叙事_展开

精品电视剧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_围绕建国60周年的_革命叙事_展开
电视研究
哈特曼
TELEVISION STUDIES责任编辑:向竹
2009年是电视剧创作的丰收年,其硕果特别集中在表现建国60周年的诸多“革命叙事”之中,如《解放》、《保卫延安》、《北平战与和》、《决战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人间》)、《潜伏》等等。这些作品各有建树和追求,如以文献性、史诗性见长的《解放》、以叙事高妙见长的《潜伏》,以及以影像品质、文化思考见长的《人间》。这些作品在引发人们强烈审美共鸣的同时,也以其示范性意义为电视剧门类艺术的评价体系与审美理想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参照与支撑。本文拟以上述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1)探讨其艺术创新的审美表现,并力图从美学层面讨论这些精品电视剧的审美超越属性。
一、“革命叙事”的艺术创新:中子辐射
历时与共时的评价参照
“革命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从广义上涵容了“美学的”与“历史的”两个基本评价向度。然而在具体的研究中,这两个评价向度之间却绝非泾渭分明,而是彼此缠绕纠结的,所谓“艺术是由美而求真的进程”,美并不能脱离开“真”与“善”而孤立地存在,任何形式创新的成败总是离不开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的高下。
为便于讨论,首先从“革命叙事”艺术创新的历时与共时参照标准切入。历时评价,即立足于门类艺术发展流变的纵向历史依据。共时评价,则是指电视剧艺术脱离不了同时代其他艺术形式创新的压力,在改编上无法摆脱文学母体文本的对比,在影像上则特别受到电影的比照和挑战。谈到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也就无法排除对其相近姊妹艺术创作的横向的、共时的比较。当然,历时评价是最具优先性的,毕竟各个门类艺术都有其特质,也都有其他门类艺术所无法替代和说明的发展演变规律。
依此参照标准,不难发现围绕“革命叙事”展开的诸部作品,不仅清晰地呈现出电视剧艺术发展史上的创新性特质,还恰到好处地显示了与其
姊妹艺术横向比较时的审美优势及特。可以说,《解放》、《人间》和《潜伏》这三部精品电视剧,分别代表着近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军旅剧和谍战剧的最高成就。单就《
解放》的叙事线索安排与史诗追求、
《潜伏》的节奏把握与人物塑造、
《人间》影像的表意性与象征性等都有诸多值得分析的角度。限于篇幅,在此仅着眼于它们各自的艺术创新性。
首先来看《解放》,该剧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从内战爆发开篇,着力刻画了中原突围、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四打四平、千里跃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新中国成立的全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这一历史阶段国共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殊死较量的一幕幕历史画卷,并通过艺术的形式阐释了中国历史命运的必然走向。与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相比,《解放》的文献性、纪实感是前所未有的,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展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多(四百多位历史人物)更是以往任何一部该类题材创作所无法相颉颃的。在表现手法上,与此前的该类题材优秀作品《长征》和《延安颂》相比,该剧既没有采取前者的以长征历程为线索的线性叙事模式,也没有模仿后者以延安窑洞等最高领袖为核心展开的多线索扇形叙事方
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
——围绕建国60周年的“革命叙事”展开
文 戴清/Text/Dai Qing
提要:本文在分析电视剧《解放》、《潜伏》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革命叙事”的创作实绩及存在
bmw族问题基础上,探讨了精品电视剧艺术创新的历时/共时评价标准与具体表现,并从美学层面论析了电
视剧作品审美超越的不同层次及其价值。
关键词:“革命叙事” 艺术创新 历时评价 审美超越
*本文为2009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
协议分析器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1977—2010)·电视剧理论批评卷》的阶段性成果,项
目编号21103030214。
当电影研究已引入“商业美学”概念,电视剧研究缘何要追问“审美超越”
这一老掉牙的艺术问题?这是由电影、电视剧理论的不同发展脉络所决定的。
理论的发展除了直接回应创作,还受制于学科体制的推动,并对话于理论本
身的发展演变。80年代末“电影的感性娱乐功能”的提出(1987年,饶曙光
《论电影的感性娱乐功能》,引自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397页)既是第五代美学追求分化瓦解、相继投入市场大潮的
理论前奏和反思,也是对“电影作为艺术”这一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基调的重
要补充和反拨。电视剧的发展虽然也有早期短篇电视剧短暂的艺术实验,但
总体上和市场经济、文化消费夹缠不清,缺乏文学、戏剧、电影各自发展史
博达大桥广告公司上相对纯粹的艺术追求阶段,“娱乐性”、“消费性”等非审美特由来已久且
格外突出。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电视剧的审美属性,为电视剧
理论与电视剧美学的成熟发展抛砖引玉。
(1)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兼顾更多的“革命叙事”文本,
《北平战与和》、
《保
卫延安》、《决战南京》等作品也各有特和追求。
The Creation and Aesthetics of Chinese TV Plays
TELEVISION STUDIES 电视研究129
式,而是采取了一种全景式、不断移步换形的散点式叙事技法,从而使该作品细密深入又自由纵横地将解放战争中各条战线、各个区域、不同战役、众多人物尽收眼底,并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表现范围自然聚焦、推移和转换。从总体上看,作品所形成的融历史感、文化感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厚重磅礴气质都使该剧成为建国60年大庆献礼创作中的扛鼎之作。
《人间》所展示的影像叙事魅力令人惊喜。该剧明显超越了此前优秀军旅剧《历史的天空》和《亮剑》在音乐、画面上的艺术水平,使影像真正成为叙事核心和手段,极大地丰富了电视剧镜语的表意性与象征性。与那些以影像追求博得名气的其他类型电视剧(如李少红的《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相比,该剧在镜语运用上更为成熟,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的结合比较自然,克服了因过于凸显镜语而有伤艺术整体的创作症结。剧中,“四·一二”反革命时,主人公杨立青尚处国民党阵营,面对蒋介石残酷镇压北伐中为其冲锋陷阵的共产党人,他错愕、震惊、痛苦而迷茫。影像将他的这一复杂心理表现得细腻充分:画面中,他眼前倒下的共产党人中出现了恋人瞿霞的身影,一头秀发、眼神悲戚,蓝长裙在风中无力飘摆,宛若一头即将被宰割的纯洁羔羊……此时的镜像语言自然地进入人物心境、作品意境的营造层面,叙事抒情、隐喻象征自然融合,极大地拓展了电视剧镜语表意的程度和层次。同时,这些镜语特与表意方式并非外在添加的、片段式的影像花絮,而是构成了作品整体的影像风格:摇拍镜头中高声演讲的立青充满青春激情,恰如1925年的黄埔,一切都是那么明朗、向上;瞿恩和立华彻夜长谈,空镜头里那飘逸闪动的飞花游丝如两人间相通的心曲,悠久绵长、欲说还休;瞿恩的牺牲、瞿霞的离世悲壮凄婉又美到极致,画面中的手铐脚链无法阻遏他们那自由飞升的灵魂……
《潜伏》是继《暗算》之后的又一谍战剧创作高峰。它虽没有《暗算》的题材优势和结构新意,却扎根于高超的谍战智慧和人物塑造,通过深度开掘与生动展现地下工作者的日常生活,深入地表现错落反差的人物个性,实现了对人性情感命运的有力揭示。这使该剧避免了谍战剧普遍存在的“见事不见人”的大弊,即过度陷入外在惊险的表现(如送情报、偷密码、截军火、送药品、抓内奸等等),人物却立不起来,性格趋近简单化,“智勇双全”成为新的脸谱化的代名词。人物个性的对比反差、余则成、翠平的情感命运让谍战剧在密不透气、激烈悲壮的一般风格中增添了风趣诙谐、凄婉悲情的审美因子,使该作品的徐疾、张弛、韵味更多变化和魅力。(2)
再来看共时比照。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颇
多表现“革命叙事”的电影作品,
《建国大业》和《风声》可说是其中代表作,也自然地为我们进行横向比较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样本。如《解放》之于电影《建国大业》,
《潜伏》之于《风声》。《建国大业》走明星路线,阵容之强大是迄今绝无仅有的。然而,
“电影商业美学”的这些必备要素却仍然无法弥补其故事薄弱之弊,叙事容量的限制也让这部大制作在展示解放战争历史画卷的厚重感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也就无法深入准确地表现那一历史阶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观众则忙于将演员们对号入座、反复于入戏出戏之间,最终使作品难以产生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几乎可以说《建国大业》的不足正是电视剧《解放》的长处,不靠明星取胜,表演却朴实自然,情节安排上细密深厚,与电影的过场感、单薄感恰成对比,叙事容量宏大磅礴,兼以详略、粗细、轻重、大小各有侧重的叙事处理,将写意泼墨与工笔细描结合得相得益彰。(3)杨立青
再来看谍战电影、谍战剧的对照。首先需要肯定《风声》在2009年众多电影中的不俗表现,如气氛的渲染、到位的表演都让该片有诸多魅力,但影片热衷表现血腥场面和“感官刺激”也是学界、观众几近一致的批评,本文在此不需赘言。笔者在此愿意探讨的倒是谍战电影与谍战剧在悬念表现手法上的差异,特别是电视剧的叙事容量优势为悬念艺术提供的更为充分的表现空间。《风声》中,“谁是老鬼、谁是老”几乎成为叙事的唯一动力,剧情接近结束时也以老的回忆来揭开谜底——老鬼是如何与老彼此确认为同志并如何将情报送出,整部作品也就多少带有了猜谜的性质,这种靠瞒住观众的浅层次悬念所带来的好奇是经不起谜团解开后的深度审美回味的。其间审美效应是深受限制的,正如几百年前的戏
剧理论家狄德罗指出的:“由于守密,戏剧作家为我们安排一个片刻的惊讶;可是,由于把内情透露给我,他却引起我长时间的焦急。”(4)《风声》于是在观众恍然大悟后也确如其片名般像一阵煞有介事的“风”成为过眼烟云,理想和激情也多少像是这一商业消费、感官满足的标签和附属品。在此,电影的一次性消费特征似乎比电视剧更要明显,一旦知道谜底,观众的观影冲动即会大打折扣。“捕风”是《暗算》中最精彩的段落,观众从故事开端就已了解钱之江的身份及所处险境,人物如何“行动”、能否脱险、完成任务就成为整个叙事的悬念线索,牵引着观众的心始终跟随人物命运而起伏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1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2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艺术   叙事   电视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