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湘江评论》

5
年前的中共“一大”,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时代的号召。它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像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曙光。
从党的诞生地上海,到大革命发源地之一的广东,红基因一脉相承。中共广东党组织创立,共产党人在岭南播撒革命火种。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风起南方,全国革命力量汇聚广东,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忧患之际,成长于艰难困苦之中,冲开荆棘满布的道路,迎向光明辉煌的未来。百年后的今日,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
——题记丽贝卡 布莱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专题策划
诞生在五四运动的革命号角
战争后不久,近代中国报业开始迅速发展。同时,侨居海外的华人团体和有识之士也纷纷投身报业,创办了各种报刊,《新民丛报》便是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日本主编且影响颇大的刊物。青少年时期的胸怀大志,立志“改造中国与社会”。他在东山小学堂读书时,接触了人生第一份报纸——《新民丛报》合订本,开始接受先进思想,也由此对报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时,读到了《民立报》,知道了孙中山、同盟会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迹等,开始拥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成为同盟会主办的《民主报》等诸多报刊的热心读者。
的读报兴趣越来越浓,所订阅的报纸也愈来愈丰富。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一共花费了160元,其中有三分之一用在了订报上。这种读报习惯一直保持着,他后来回忆说,“从1911年到1927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报纸”。报纸在向坚定的革命者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蒙、引导作用。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各种报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晨报》等报刊,在新闻界叱咤风云,成为宣传新思想的主阵地。其中,《新青年》更是一马当先,早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便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新青年》旗帜鲜明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些振聋发聩的主张,影响了当时的广大青年学生
在湖南一师读书时,老师杨昌济向他郑重介绍和推荐了《新青年》,原本喜欢读报的喜之不胜,很快成为《新青年》最忠实的读者之一。《新青年》给他开启了另一扇认识中国与世界的窗口,他常常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为里面的许多文章心潮澎湃,击节赞叹。
1917年4月1日,对青年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投给《新青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体育之研究》发表出来了,刊登在第三卷第二号上。这也是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专门论述体育对强国和安身立命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
1918年10月,第一次来到《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的北京,又在杨昌济的帮助下,到李大钊为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助理员。工作期间,参加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学习活动。
这个研究会由《京报》社长邵飘萍发起组织并主讲有关办报的业务知识,还经常邀请一些新闻学的权威学者或者著名报人前来讲座,譬如徐宝璜讲授新闻学理论,李大钊和高陈佳丽人体
4
一涵等具有丰富办报经验的人也被邀请前来演讲。每一次讲座,必欣然前往,恭肃而听,由此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新闻学理论和业务培训,有了新闻学的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他也从一个爱读报纸
的读者,开始有了创办报纸、担任主编的能力,报纸也将成为他从事革命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武器。
办报的愿望由来已久,曾在新民学会的学习会上说:“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一是新闻记者。”这一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
1919年3月,从北京大学图书馆辞职,于4月6日回到长沙,住在修业小学。经同班同学周世钊推荐,修业小学聘请担任历史教员。薪水不多,却十分高兴,因为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革命活动了。
一个月后,五四运动爆发,一时间震动了全国各地,爱国学生们先后罢课,发通电、传单,作讲演宣传,抵制日货。5月9日,长沙的报纸冲破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新闻封锁,纷纷报道了北京学生们的爱国运动。
5月中旬,北京学生联合会派北大学生邓中夏回到湖南联络。邓中夏是湖南省宜章县人,和在北大的时候就很熟悉了,一到长沙便到,向他介绍了北京学生运动的情况,商量改组现在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以便发动湖南学生响应北京的爱国运动。
新民学会会员蒋竹如后来回忆说:“5月23日晚上,我正在一师十三班的自习室里复习功课,忽然同志把我叫了出去。并告诉我:北京派来了两个代表……现在要商量一下怎样响应北京的学生运动。
于是,他邀我和陈书农、张国基等几个人,到一师后山操坪里,在月光下商谈了一阵。决定通过新民学会会员的活动,每个学校举一个或两三个代表,于25日上午到楚怡小学开会。第二天,我们便分途进行,通知各校推派代表。”
5月25日,张国基、易礼容与彭璜等20多名接到通知的各校学生代表来到了楚怡小学,向他们介绍了邓中夏。随后,邓中夏神情激动地通报了情况。大家商议一阵,最后决定:成立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总罢课。
三天后,湖南学生联合会正式宣布成立,由擅长写作的负责宣传。6月3日,学联发起了大动作,组织长沙20所学校的学生罢课,向北京政府提出了拒绝巴黎和约、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六项要求。学生联合会的会址设在湖南商业专门学校,住的修业小学离这里很近,有时就住在商专,亲自指导学联的工作。
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形势越发高涨,除了学界,全国各地其他行业也纷纷响应,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被迫于6月9日下令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答应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需要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深切感受到急需创办一份报刊,随即向湖南学联提出了这一建议。根据他的提议,湖南学联决定创办《湘江评论》,并聘请担任
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经过紧张的筹备,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的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一个新的革命号角在湘江边诞生了。
响彻时代的《民众的大联合》
主编《湘江评论》时,汲取了《新青年》提倡的传播新思想、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等编辑理念,同时也借鉴了《每周评论》周刊编排形式和栏目设置,为4开4版、每版4栏的小报版式。报头旁边写着“发行所湖南学生联合会”,说明这是学联的机关刊物。在报缝中登的“本报启事”里说:“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
《每周评论》为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所创办,陈独秀主编,每周星期日出版,内容上以政论形式的评论为主。《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是五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这份刊物设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社论、文艺时评、随感录、新文艺、国内劳动状况、通信、评论之评论、读者言论、新刊批评、选论等12个栏目,《湘江评论》加以仿效,辟有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放言、新文艺、湘江大事述评等6个专栏,内容上也以评论为主。也注意让《湘江评论》突出地方特,设置了如“湘
5
专题策划
碧桂园ERP
江杂评”“湘江大事述评”等专栏。它的“放言”栏目,内容短小精悍,颇能赢得读者的青睐。此外还有“答读者问”专栏,解疑释惑,引发读者共鸣。
亲自撰写了“创刊宣言”,用较大一号的字排印,几乎占整个第一版的篇幅。受当时“世界革命”呼声和“人类解放”运动的影响,他铿锵激昂地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湘江评论》创刊号出版前的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散发传单时被捕,全国各界迅速掀起营救陈独秀的运动,也挺身而出,站在了营救行列中。其中的举措之一,便是在《湘江评论》创刊号紧急刊发《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陈独秀被捕经过、全国营救陈独秀的情况,也盛赞了陈独秀几年来提倡新思潮的功绩。接着,文章说:“我们对于陈君,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原自说过:出试验室,即入监狱;出监狱,即入试验室。又说:死是不怕的。陈君可以实验其言了。”
《湘江评论》创刊号发行后,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第一期印2000份,当天便销售一空,又急忙安排重印了2000份。7月21日,《湘江评论》第二期出版,印刷5000份,同时又出了“临时增刊”第一号,依旧受到空前的欢迎。7月28日,第三期如期出版了,又是印5000份。湖
南各地和武汉、广东的青年学生,一些中小学教员及社会进步人士都争相抢购,一睹为快。
然而,湖南督军张敬尧听说后,大为光火。8月中旬,《湘江评论》第五期刚刚印出,张敬尧派出的军警便将编辑部和印刷场所包围,又以宣传“过激主义”的罪名,将刊物查禁。《湘江评论》被迫停办,湖南学联也随即被强行解散。
从创刊到被查封,《湘江评论》存在不到一个月,只发行了4期和1期临时增刊,仅仅刊发文章83篇。其中,一人的文章便占40篇,接近总发文量的一半。由于人手紧张,既是《湘江评论》的主编,又是编辑。由于预约的稿子经常难以收齐,只好代笔补白。文章写好了,还要自己编辑、排版、校对,有时还要亲自上街叫卖。因为文章取舍由他决定,许多重要文章也由他亲自动笔写成,因而《湘江评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思想,主要是三个方面。
布老虎丛书首先,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响亮提出了“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的问题。他还说:“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湘江评论》第2期上,他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指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而补救和改造的根本方法是“民众的大联合”。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所赖以维持自己的特殊利益,剥削多数平民的公共利益者”,在于掌握了“知识”“金钱”和“武力”三种法子,民众必须用联合的手段进行改革和反抗。这是观察社会历史的重要认识,也是他追求人民幸福的生动体现。
其次,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认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
在《湘江评论》的一系列文章中,阐述了救国救民必须要有新思潮、新方法。在创刊宣言的最后,他豪迈地说:“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他在创刊号的短文《我们饿极了》中指出:“我们关在洞庭湖大门里的青年,实在是饿极了!我们的肚子固然是饿,我们的脑筋尤饿!替我们办理食物的厨师们,太没本钱。我们无法!我们惟有起而自办!这是我们饿极了的哀声!千万不要看错!”由此可见,关心的不局限于湖南,还有整个国家和世界的事情。
再次,提出了躬行实践的主张,指出“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在《湘江评论》临时增刊第1号上,发表《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一文,指出以前的思想界是“空虚的思想”“内面多是空空洞洞”,没有做到“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研究实事和真理”。强调健学会“以输入世界新思
6
潮,共同研究,择要传播为宗旨”,研究范围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诸问题。
丹丹调味品在《民众的大联合》中,纵观国内外大势,明确提出民族大联合是实现救国救民之路。他在文中分析说:“要有联合,是因为想要求到我们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因为我们的境遇和职业不同,其范围也就有大小的不同。共同利益有大小的不同,于是求到共同利益的方法(联合),也就有大小的不同。”说,之前的国会、省议会、省教育会、省农会等,乃完全的绅士会或政客会,各行各业的公会、各种学会和研究会等,是平民及学者的会集。“最近产生的学生联合会,各界联合会等,则更纯然为对付国内外强权者而起的一种民众的联合,我以为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动机,实伏于此。”“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在《民众的大联合》的结尾,大声疾呼:“诸君!诸君!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荣灿烂的世界,就在面前!”这些生动而激昂的言语,表现出了强烈的崇尚实干的精神。
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创办《湘江评论》之前,长沙创办有《新湖南》《女界钟》《岳麓周刊》等十多种刊物,但都影响不大。而《湘江评论》一出,因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倡导民众大联合的政治主张,成为五四时期进步刊物中思想性非常突出的一个刊物。年仅26岁的青年,也因创办《湘江评论》成为全国引人注目的人物。
《湘江评论》以新颖的文风、犀利的笔锋和通俗易懂的内容,鼓励广大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许多进步青年诸如任弼时、向警予、郭亮、萧劲光因受这个刊物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多年后,萧劲光回忆说,他和任弼时“在长沙读书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波及全国的时候,这时在湖南领导和开展了广泛的革命活动。主编的《湘江评论》传播了巨大的革命影响。我们正是在这个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开始了革命觉悟”。向警予和郭亮阅读《湘江评论》后,也深受影响,开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湘江评论》的创办地在长沙,属于地方性刊物,但发行并不仅限于湖南,还远播湖北、广东、四川、北京、上海等地,因而受到了诸多重要人物的高度评价。
革命先驱者李大钊盛赞说,这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胡适主编的《每周评论》第36期《介绍新出版物》一文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一篇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与此同时,《又新日报》《时事新报》《星期日》《晨报副刊》等报刊,或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或推
荐刊发《湘江评论》的多篇文章。上海出版的《湖南》月刊,称颂《湘江评论》“著论选材,皆极精粹,诚吾湘前所未有之佳报。欲知世界趋势及湘中曙光者,不可不阅”,北京《晨报》称赞《湘江评论》“内容完备”“魄力非常充足”。《湘江评论》被认为是五四时期出的革命刊物之一。发表在《湘江评论》上的文章,“宣传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思想,透辟地阐明着为推翻反动统治,必须建立人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观点,引发读者对当前实际问题,国内外政治问题研究的兴趣,鼓舞人们向阻碍社会前进的旧思想旧习惯作斗争的勇气,特别歌颂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与当时全国同类性质刊物(如北京的《每周评论》、上海的《星期评论》)相较,《湘江评论》在政治性和思想性方面还显得更为突出”。
张敬尧查封《湘江评论》后,积极参与驱逐张敬尧和湖南自治运动等斗争实践,他深切体悟到暴力革命方式是中国革命的唯一选择,“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湘江评论》被查封后,搬到岳麓
国际篮球规则
山湖南大学筹备处,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1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2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评论   湘江   湖南   革命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