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第五章
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5.3 流水地貌
5.4 制鞋自动化喀斯特地貌
5.5 冰川与冰缘地貌
单车 pis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5.7 海岸与海底地貌
   
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关于地貌: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的外貌和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地貌营力Geomorphologic process
内动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  结果:巨型和大型地貌
外动力——由地外太阳能引起        结果:中小型地貌
一、地貌成因
遗留问题地貌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岩性、人类活动
1.构造运动
宏观尺度:决定因素
中观尺度:水平、倾斜、褶皱、断裂与地貌
2.气候:高寒气候、温湿气候、干旱气候
3.岩性:不同的岩石抵抗外力侵蚀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4.人类活动的影响: -间接(改变地貌发育条件)-直接(干预地貌过程)
二、基本地貌类型
1.我国划分  标准:海拔  依据: 外动力
>5000m        极高山  3500-5000m    高山
1000-3500m    中山    500-1000m    低山  相对高度<100m 丘陵
2.平原: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
高(平)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低平原: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小。
平原被山地四周围绕时,由平原与四周山坡共同组成盆地。
三、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
1.提问: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的什么分界线?
冬季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等降水线,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界,土壤分界线
2.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
1、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海拔、气流阻碍)
2、改变降水分布格局(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
3、对生物界的影响(通过温度和降水影响)
4、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5、对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
5.2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
一、风化作用
1.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2.类型:
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或崩解
化学风化:水化、水解、溶解、氧化
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
一、风化作用——风化壳
1.概念: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2.风化壳形成的基本条件
1)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2)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3.风化中化学元素迁移
1)强烈迁移的:ClS 2)易移失的:CaNaKMg
3)可移失的:硅酸盐的SiO2PMn 4)略可移失的:FeAl 5)不移失的:石英的SiO2
 
高寒区
干旱半干旱区
温湿区
湿热区
迁移
ClS
CaNaK
硅酸盐的SiO2
粘土矿物
阶段
碎屑阶段
钙淀积和饱和硅铝阶段
酸性硅铝阶段
(粘土矿物)
富铝化阶段
一、风化作用——风化壳
1.风化壳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1)热带、亚热带地区
风化作用可全年进行,矿物分解最彻底,风化壳厚度最大;典型风化壳为富铝型酸性风化壳和硅铝铁型酸性风化壳
2)温带森林带
总体属中度化学风化,多属硅铝黏土型弱酸性风化壳
3)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与草原带
淋溶作用较弱,化学风化轻至中度,广泛发育碳酸盐型中性至微碱性风化壳,浅、层薄
4)干旱区
化学风化更弱而物理风化增强,风化壳富盐类,呈碱性,浅、层更薄,多碎屑
5)高寒区与极旱荒漠区
物理风化占统治地位,化学风化极微弱,典型风化壳为残积粗岩屑型风化壳
2.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1)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厚者可达100~200m,薄者不足1m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
少量残存液体;
3 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蹭蹭族
二、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1.概念: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作用下沿坡向下的运动称块体运动。
2.崩落与崩塌地貌:陡峭斜坡上土体、岩体、岩层,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突然的、快速的下移运动,称为崩落。
干旱区地理
崩落形成两种地貌:A.崩塌崖壁(山坡上部)B.岩堆【又称倒石堆】(坡麓)
【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2)地质条件(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3)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等);4)地震因素(触发因素);5)人为因素。
2.2
崩塌是一种快速的块体运动。崩塌的发生往往与暴雨、地震、人工爆破等骤然发生的事件有关。
197478日云南昭通老寨堡附近,因一次2.6级小余震而触发了一次大崩塌,在山麓形成长约1.5km、宽150200m的堆积体。
19591029日晚,暴雨引发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山崩,导致米纳蒂特兰城被毁。
1971531日秘鲁瓦斯卡兰山岩崩碎石流,垂直位移4000m,水平位移14.5km,运动速度高达每小时400km
1964年,阿拉斯加谢尔曼山岩崩的时速为185km
161894日晨,意大利齐亚维纳山崩,崩裂的滚石直接砸毁两个城镇造成41618人丧生,只有3人生还。
1933825日四川叠溪7.5级地震诱发了几百处山崩,崩塌堆积阻断深谷形成十多个堰塞湖海子,当年109日位于店子附近的海子发生溃坝,60m高的水头下泻千余公里,荡涤了茂县以下十个县城和沿江村镇,被喻为亘古未有的奇灾。
2.3
崩落停止后,岩堆经风化可发育土壤和生长植被
峡谷两侧最易发生崩落,巨大的崩塌岩块常
使峡谷难于通行。大规模的崩塌俗称 山崩。
3.滑坡与滑坡地貌:
岩石或土块在其重力引起的下滑力大于其内部软弱结构面上的抗滑力时发生的整体滑动。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发生。
【引发滑坡的因素】
1)内在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和有效临空面);2)诱发因素(降雨、地下水和地表水、地震、人为因素)。
【滑坡的防治工程】:
滑坡活动的预测预报
首先要查明该地是否有古滑坡和老滑坡;
其二是分析滑坡与地层岩性、产状、构造类型与构造活动、地形和工程活动等的关系,查明滑坡事件发生的自然背景;
其三是查明该地滑坡活动的诱发因素;
其四是对不稳定变形坡安排监测,确定滑坡活动发展的阶段,以及提出滑坡活动预报与临界预报。
4.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称为土屑蠕动。15o30o的坡度最适宜发生蠕动。
【形成蠕动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引起的斜坡碎屑和土壤颗粒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另外,植物根的生长和动物的践踏也有助于斜坡上的土屑蠕动。
【作用结果】:平常不易察觉蠕动,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可以发现碎屑层或土层发生弯曲,斜坡上的物体发生变形。
5.3 流水地貌
了解河流流水的作用方式及河谷的发育
掌握河流阶地、河漫滩二元结构、阶地等概念
理解戴维斯地貌循环理论
思考题
1 名词:流水作用、河谷、三角洲、阶地
2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类以及形成的地貌。
3 边滩与心滩的共同特点。
4 河漫滩的特点。
5三角洲的沉积分带
6三角洲的分类
7 阶地要素
8 阶地各类型的特征
流水地貌之提纲:
1.关于流水地貌——陆地流水三种形式
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坡面流水:面状水流坡面径流,降雨或冰雪融水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薄层水流;沟谷流水:沟谷中流动的暂时性的水流
河谷流水:河谷中的经常性、稳定水流
2.流水作用:
侵蚀:片状(面状)、线状(垂直侵蚀、侧向侵蚀、溯源侵蚀)
搬运: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
堆积:流量减小或流速减慢或含沙量增加时
3.★流水机械侵蚀的类型
①片蚀(面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侵蚀,结果使地面高度均匀降低;
②下蚀(下切、垂直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部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
③侧蚀(旁蚀、侧向侵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凹岸;
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
1)下蚀加深河床或沟床
2)侧蚀也称旁蚀。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形成曲流。
3)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劫夺
4)分水岭的迁移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5)由于构造因素(如岩性、坡度)、侵蚀基准面位置高低不同或距基准面的远近不同,导致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向源侵蚀能力强而首先伸入分水岭地区,分水岭不断降低,并向侵蚀能力弱的一坡移动,该现象叫分水岭的移动。
11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侵蚀的主要作用】:1)雨滴冲击作用;2)坡面径流侵蚀。
【坡面侵蚀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降雨强度、降雨量);2)地形(坡长、坡度和坡形);3)土壤(土壤结构、土层厚度等);4)植被(减少径流量、控制坡面径流速度、阻挡雨滴直接冲击地面)等因素有关;5)岩性。
1.2沟谷流水地貌
【特点】(1)流量变化大,暴涨暴落
2)水流湍急,侵蚀作用强
3)含沙量大,可形成泥石流
沟谷的发育与形态:细沟→切沟→冲沟→坳沟
地貌组合:集水盆地、沟谷、冲出锥
1.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构造破碎带、岩石风化碎屑物质、冰碛物、地震)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
(3)有充足的水源供给(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冰湖溃决等)
     
     
稀性泥石流
15 — 40
1.3 —1.7 t/m3
粘性泥石流
40 — 60
1.7 t/m3
地貌:在中上游形成峡谷;在下游出口处,稀性泥石流形成洪积扇,而粘性泥石流则形成砾石垄岗。
1.2沟谷流水地貌
坡面细流--线状集流--沟谷水流,从而形成沟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1.3河流地貌
河谷: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长条状凹地
基本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
河谷的形态:峡谷、河漫滩河谷和成形河谷。
1.3.1河谷的发育
(1)曲流(河床地貌与河型)河床是平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河漫滩是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
(2)深槽与浅滩(河床地貌与河型)
1)深槽是河槽中水深超过平均水深的槽底上的低凹部分。在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即河床纵剖面上,深槽表现为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弧形低凹段。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24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化   地貌   形成   沟谷   风化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