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开发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
1、地理位置: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丁花香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
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
1、地理位置:43°N~48°N,125°E附近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
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
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
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
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
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管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
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
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关键的装置时:传感器
原理:不同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不一样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处理装置——遥感图像
5、GPS
组成部分: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
电影黑名单利用GPS可以得到精确的三维坐标(经纬度和高程)
应用:汽车导航、空间定位、农业灌溉
6、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需要人来操作(输入信息、管理、分析、表达)
数据源:统计数据、田野调查数据、遥感图像
应用:空间分析、查询检索
在RS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GIS来动态监测或预报
台风的监测就是利用的RS和GIS技术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干旱区地理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
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简称三退)山西太原重型机器厂
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牛顿环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位置: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
3、地理界线: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天山是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多且集中,风力侵蚀严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鄂尔多斯过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区过度开垦:沙区边缘、绿洲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保护
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成本太高)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
5、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一、森林的作用
1、自然资源:木材、燃料
2、环境资源: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3、破坏森林的危害: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热带雨林的分布以及作用
1、分布:赤道两侧,集中在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注意:赤道穿过的地方并不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如果非洲东部地势较高,赤道附近是热带草原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占世界雨林的一半其环境作用明显。
(1)维持全球的碳氧平衡;(2)维持全球的水平衡,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2、高温淋洗的作用,土壤贫瘠
3、植物容易遭受破坏,一旦被毁很难恢复。
四、雨林被毁的原因
1、直接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
(1)过度的焚耕开垦(2)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3)商业性的伐木(4)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五、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六、开发还是保护
保护第一,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进行环境教育,成立保护基金会,发展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
问题研究:
湿地的作用:(1)涵养水源(2)蓄洪(3)维护生物多样性(4)调节气候
小品文选刊围湖造田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行为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3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2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开发   地区   利用   能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