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6)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黑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及气候的影响,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肥力不断下降,为此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秸秆富集深还”模式来应对黑土退化问题。该模式提倡将农作物分带种植,在耕作层底部和作物带间埋藏秸秆,以5年为周期,通过调整农作物播种位置、填埋秸秆逐步覆盖整块田地。经过试验,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农民对其操作和实施了解较少。下图示意“秸秆富集深还”模式。
1)说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不断下降的原因。
2)分析采用“秸秆富集深还”模式进行农业耕作的优势。
3)指出促进“秸秆富集深还”模式推广应采取的措施。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所示地区位于东欧平原南部,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该地春季低温冻害和洪涝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材料二:图中M城气候统计图(图2)。
产业转移
1)按成因洪涝属于____灾害。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图示区域春季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从气候、植被、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区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11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并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监测任务。如图为南极地区图。
       材料二  南极变绿了!近期,生物学家使用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出了南极首张微型藻类分布地图,其中显示有1679处不同的雪地绿藻爆发点,共覆盖了1.9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些绿藻的“碳汇”(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87.5万辆汽车出行带来的排放量。如图为南极地区雪藻景观图。
​​​​​​​
1)我国南极科考队选择在11月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试分析原因。
2)科学家正在罗斯海附近建设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该地碎石遍布,几乎无土壤,推测其原因。
3)评价南极变绿带来的影响。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江谷地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同时也是我国柑橘分布北界。当地为了改善橘园的生态效益,在橘园中种草作为绿肥。雨季生长,旱季用其覆盖橘园地面。下图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
1)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2)说明汉江谷地成为我国柑橘种植最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3)简述当地橘园种植绿肥的作用。
黄羊泉5.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暑假期间,对我国东南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考查,发现该地区土壤多为黏土。如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该地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劣势。
2)由图可知该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 ______ ,试从成土因素角度分析原因。
3)针对我国东南地区土壤特性,提出可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
6.北京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利用2020年暑假到新疆研学,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前期需准备哪些资料或装备?(各举两例)
2)当地时间下午15时,同学们到达研学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出正南方向(表面朝上)。图1中能正确表示上述状况的是干旱区地理 ______

2为研学小组绘制的新疆某区域示意图以及M处景观素描图。

3)图中M地所在的地貌类型为 ______ ,该地貌属于 ______ 地貌。
4)研学小组绘制的示意图中城镇的分布有何特点?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5)同学们研究发现,M地区的耕地土壤具沙质特性且会出现盐碱化现象。为保护该地区耕地肥力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出两点)
7.勒纳指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cm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如图示意砂田景观。
1)简述砂石覆盖层在图示地区所起的作用。
2)从水循环角度,简述过度抽取地下水对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8.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1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植物的 ______ 作用,②表示绿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__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______ ______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 ______ 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生物是土壤 ______ 的来源, ______ 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9.双因素方差分析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是一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
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与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看到该树形态: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叶子少且小。

1)这位探险者在甲地游历的森林类型是 ______ ,这种森林主要特征有哪些?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______ ______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3)结合游记内容,阐释当地地理环境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
4)分析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
10.“维持土壤活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是2020125日“世界土壤日”的主题。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土壤剖面示意图。图2是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示意图。

1)图1甲、乙、丙土壤剖面中,对应干旱气候的是 ______ ;从土壤有机质积累条件考虑,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 ______ 土壤最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图 2说明 ______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其残体为土壤提供有
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又会转化为 ______ 质及简单的无机物。
资料2: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土壤剖面采样调查,研究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图3是两地的景观照片。

3)试从气候、生物等方面,简单分析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偏高的自然原因。
4)在伊犁河谷森林和草场的交错带,考察队还发现了山脉的阴坡和阳坡有“阴阳脸”,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单项选择)。
A.阴坡没有冰川融水,只适合草场
B.阳坡因开垦和放牧,只留下草场
C.阴坡因光照较弱,适合生长常绿阔叶林
D.阳坡蒸发强,土壤湿度较小,多为草场
资料3:图4是某学校学生在山区挖掘的土壤剖面。

5)同学们选择了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 ______ (单项选择)。
①土壤肥沃 称重装置
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
③人为干扰较小
④植被类型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完成土壤剖面观察后,同学们将土壤分层回填,目的是 ______ (单项选择)。
A.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B.增加劳动实践的强度
C.增加原土壤的肥力
D.丰富研究学习的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23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南极   气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