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校要实践人情世故

技术学校要实践人情世故
安徽地方志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对孩子是否应该进行社会“险恶”教育。理由是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的反差太大。学校教育一万句,到了社会听一句话看一眼现实就给抵消了。“江湖险恶”是真的,但不是教育的主流。对孩子进行社会“险恶”教育,容易夸大社会的阴暗面,使孩子恐惧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生活本来就是多彩的世界。教育的内容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培养适应丰富多彩世界的人才。社会“险恶”教育,一直以来作为一个话题在思考,应不应该教育,应该怎样教育,选择哪些教材,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等,这些都需要教育者思考。而不是将社会的存在一股脑的拿来教育孩子。社会的一切都是教育资源,但是一定要经过开发成为有价值的资源才能用来教育学生。学生吸收了才能成为健康成长的营养。这就像从市场买来的蔬菜,不能原样端到餐桌上吃一样,必须洗净,加工,做成适合食用的菜肴才能端上餐桌食用。
当孩子的教育内容里全是阳光的时候,强调的是孩子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涂上什么颜就是什么颜。人们往往涂红。当孩子走到社会看到的不全是阳光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磁单极子
是否想过教育的内容里还有黑暗。除了黑即是白,还有鉴于黑白之间的灰。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piaoshihou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英雄人物榜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及好人好事教育,学生所接受的都是这种“阳光教育”。学生感到世事皆是好事,人人皆是好人。
然而,学生走到社会却感到与老师讲的大不一样。老师只教育学生怎么做,做什么人,没有教育学生防备什么事,防备什么人。在做人教育中仿佛少了另一部分,显得不完整。
给予的阳光多了,教育失衡。给予黑暗多了,教育同样也失衡。即使拿不健康的东西对学生进行所谓的“险恶”教育,也要挖掘和发现教育的思想,而不是原原本本地将社会丑陋的一面用来教育学生。教育就是这样,阳光中有黑暗。黑暗中有阳光。阳光是主流。黑暗是警示。对学生用阳光去教育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即使是“险恶”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们教育孩子学习真善美,识别假恶丑,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被假恶丑所伤害。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意思是不要去有意识的伤害别人,但是要防备别人伤害自己。
网趣电影
在真善美的教育举目可见的时候,让学生知晓一些人情世故,以及假恶丑的现象客观存在,真正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客观世界。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人在闲聊中谈过。现在看来,有必要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一个问题,对学生是否应该进行“人情世故”教育?
人情世故的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情就是交情,情面的意思。世故就是如何待人接物的意思。本文所要谈的意思是要从正面讲究礼仪,同时要了解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一些欺诈现象,以及庸俗的风气等。
有没有必要教育孩子了解“人情世故”呢?在阅读中看到有学者谈到关于在学生中进行“人情世故”教育,如下:
约翰•洛克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导师在娴熟于礼仪之外,还应该通晓人情世故。他应该懂得这个时代人的行为方式、性情上的毛病、各种流行的欺诈方式和不良风气。学生到了能懂得这些事情的年纪,导师就要把这些情况告诉他,让学生洞悉世事,练达人情。要把各人等的假面具都为学生戳破,让学生看到真相,免得他像一般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一样,没有人在身边提醒就黑白莫辨,以貌取人,而对于自己则只知道讲究仪表的修饰,没有优
雅得体的举止,而不到万不得已,就不知道要主动出击。”
从约翰•洛克的观点看问题,人情世故教育是一种警示教育,一种预防性的教育。从习作角度看,《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对于学生,经历就是学习,体验就是收获。如很多学生觉得习作没有话可写。将生活中的这些“人情世故”,作为素材,加工成为作文题材,就能成为有价值的人和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一切经历都是作文的好材料。所有这些经历体验和对事情的认识都是作文的有用材料。约翰•洛克的观点告诉人们“人情世故”教育对于孩子是完全有必要的。
从另外角度看,懂得人情世故也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学者认为,懂得人情世故,有利于密切人际关系。觉察人的心理,了解人的立场,知悉人的思想和心情,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能够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增强对别人的理解、认识。增强包容性,即使对方有一点不足也要理解和谅解。为人处世不要总是站在自己一方考虑问题,斤斤计较,不能求大同存小异。同时,懂得人情世故,能够分清善恶,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不容易受骗上当。
常见的dna提取方法及优缺点当然也不能够袒护和包庇坏人坏事。敢于斗争假恶丑,敢于弘扬真善美。
对孩子进行“人情世故”教育重要的是,首先看教育的目的。如果想把孩子教育成为“江湖”之人,投机专营,崇洋媚外,巴结权势,恭维金钱,丢失人格,专横跋扈。这样的教育目标应当杜绝。如果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人情世故,做一个能“人情世故”的人,那么这样的教育不应该对孩子实施教育。
对孩子进行“人情世故”教育,让学生洞悉世事。目的是戳穿不好的世事,不被欺骗,做懂文明礼仪、正直诚实的人。一是家长和老师应该了解“人情世故”。把“人情世故”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二是要符合孩子的年龄。什么年龄进行什么教育。如小学一、二年级以前,应该多进行礼貌方面的实践教育。三是应该注意教育的方法。不要把“人情世故”教育知识化、概念化,停留于说理教育。应该进行随机教育,进行甄别教育,孩子在实践中弄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四是不能将“八卦”的内容作为教育内容,而应该叫孩子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用事实说话,也就是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对孩子进行“人情世故”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事理,文明做人。识别世故小人,警惕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和自己随波逐流,不做违规、违法、违纪和有违文明礼仪、道德之事。
其次是怎样理解人情世故。一方面是反映人的文明礼仪修养,懂得民间习俗,传承民族文明。另一方面在人们心目中人情世故是庸俗的,甚至是与民族文明格格不入的,是应该摒弃和杜绝的。第一种情况作为一个人不懂,人们要议论不明事理。第二种情况要是懂了,又去做了,人们要议论太市侩,低俗。
幸福感量表其三对孩子进行“人情世故”教育有必要。但是应该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孩子能够懂得人情世故的时候才能逐渐的融入教育之中。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在成长中认识社会还有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以及有违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的人和事,有利于引导孩子全面的看问题。孩子在成长中能够识别那些与党纪国法、人伦道德相悖的人和事,从而远离这些人和事。孩子在成长中能够防备这些坏人对自己的伤害,对他人的伤害,对国家和社会的伤害,做到既要远离这些人和事,又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他人和国家利益。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2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孩子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