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之飞天


内容摘要
敦煌艺术浩瀚无边,光辉灿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飞天。对于敦煌飞天的美感研究是了解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具体的装饰美和线条美的研究,体会敦煌飞天是以歌舞伎为蓝本,大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以促进传统艺术的改变,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
关键词:敦煌 飞天 壁画
正文:
敦煌壁画之——飞天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是飞天。飞天又名乾闼婆、紧那罗,是佛教天国中的香神和音神,即专施香花和音乐的佛教专职神灵。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都围绕在说法图、经变画、故事画、以及窟顶藻井、四壁
边缘、龛内彩塑周围。众所周知,飞天的艺术形象在敦煌壁画题材中,是一朵奇葩。
她的渊源来自遥远的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其翱翔天际的形式又与西方的天使不谋而合,最终在中国将乾闼婆与紧那罗特有的“能作歌舞”的功能,与西方天使超乎自然的灵性相结合,以中国古代神话羽人的理想境界为追求,“满壁风动、气韵生动”的展示其绝妙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美感。一敦煌飞天的装饰美飞天的艺术形象受到各个时期人们的喜爱。究其原因,这和飞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间性,以及富有升腾、开朗、乐观的情趣分不开。浪漫主义风格与民族形象、民间传统巧妙结合,使得中国飞天独具装饰韵味,不仅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中国画的装饰感和程式性。
一、飞天“飞动美感”的视觉形式特点
米尔斯海默
1.1、圆
一致收敛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圆”——圆满、圆润。从飞天自身的形体上来看,饱满的额头、圆润的脸颊、修长浑圆的身躯和四肢,都能体现出飞天作为佛教形象的精神面貌。此外,飞天飞动时飘逸绵长的丝带,也大多呈现出“圆”的态势,流畅圆润的毛笔线条,勾勒出轻盈的飞动之美。
1.2、流
由“圆”而表现出的动态美,是周而复始的流动美感。圆润的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仿佛能感受到飞天飞动时的节奏。此外,飞天的头、胸、腰、腿、脚的扭动,成为一条协调的“s”型曲线,增加了飞动时的流动之美,这条“s”型曲线是古代艺术家们的精心设计,他们“抓住了人体骨骼的关键点,用线的意识去塑造手、脚,塑造全身和五官,将骨骼之间、肌肉之间起伏微妙的变化组织成一条条优美而富有感情的曲线。
13麻醉药品管理办法、韵
“圆”和“流”的体态飞动特征,加之飞天周围繁复的装饰流纹,营造出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飞动之美,体现出飞天“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气韵生动”是中国图3莫高窟390窟传统绘画品评的最高标准,是由谢赫提出来的“六法”中的一法,“六法”中“气韵生动”居于首位,意味着,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难以表现的是艺术形象的“神”,要表达其神韵是艺术家们的艺术追求。
二、飞天“飞动美感”的美学特点
2.1、优美
敦煌飞天是“优美”的化身,优美在中国美学史上也叫“阴柔之美”,是相对于“阳刚之美”而言的。由此可知“优美”是一种女性的阴柔、纤细、优雅的美。而敦煌飞天的飞动之美也同样透露出一种轻盈、灵动活泼的美,体态婀娜、线条流畅、充满律动,充分体现出“优美”的深刻内涵。正如西方美学家博克所说“优美这个观念是属于姿态和动作的。优美的全部魔力就包含在这种姿势和动作的悠闲自如、圆满和娇柔里。”优美的飞动正是中国飞天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敦煌早期的飞天体态粗犷,飞动感不强,不能够轻盈飞动,更谈不上优美的飞动了。隋唐时期,敦煌飞天进入鼎盛时期,飞天艺术已臻于完美,飞天形象腰肢柔软、体态轻盈、已经完全具备了女性的风韵。
2.2、灵动
敦煌飞天的灵动感,因为她优美的“s”型曲线。飞天飞动伴随着身体的扭转,头、胸、腰、腿、脚和飘带的自然连接构成一条美妙的s型曲线,这条曲线简约而准确地表现出了飞天的飞动姿态,表现出了飞动时的节奏和方向。敦煌飞天早期形象“s”型曲线不太明显,飞动时的形态多呈“V”和“u”型。下坠感强,飞动感弱,不灵活。魏晋南北朝后,飞天身躯的“s”型
曲线越来越明显,飞天飞动的愈加灵巧生动了。
三、中国舞蹈艺术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影响
在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形式特点(“圆”、“流”、“韵”)和美学特点(“优美”、“灵动”)中有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影子。中华民族古典舞蹈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长袖善舞”,讲究“体如游龙,袖如素蜕”、“绰约闲靡,机迅体轻”、“矮蛇妯袅,云转飘忽”。身姿柔和形成一条优美的“s”型曲线,长长的衣袖回旋舞动流水般自然婉转,表现出轻盈如飞的特点。
飞天形象传入初期,舞蹈形象多以印度和中国西域少数民族的舞蹈形式塑造,舞蹈的身姿和肢体动作略显僵硬,身上的飘带也没有完全发挥优美的特性。中国传统舞蹈中由于舞动长袖,长袖回转流动,体现出“圆”和“流”的舞蹈特点。随着飞天形象的与中原文化不断的融合,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对飞天形象的“飞动美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舞蹈的姿态被运用到了飞天飞舞的动态当中,艺术家有意将其的衣袖拉长,成为飘带,使其圆润流转,造就了一种行云流水之状,增添了敦煌飞天飞动的神韵。
从十六国至唐朝,是敦煌飞天在我国发展逐渐成熟和日臻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
传统舞蹈蓬勃发展的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和中原舞蹈相互促进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风格,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敦煌壁画中有一些大型舞蹈演奏乐器的场面也是对当时世事的描写。
敦煌飞天中有一类叫“伎乐飞天”,这一类的飞天形象在敦煌壁画中飞天数量所占比例有三分之一。“伎乐飞天”手持着各式乐器,飞舞在佛像众神的周围,营造出一种仙境圣地的欢乐景象。伎乐天们吹奏乐乐器的姿势、神态;舞蹈的身姿动态与中国传统乐舞十分相仿,有长巾舞、独鼓舞、长袖舞、琵琶舞等传统舞蹈。此外伎乐飞天手中所拿乐器类型也有许多华夏中原的乐器。除伎乐飞天之外,还有散花飞天和持花飞天,她们飞动的舞姿也是古代舞蹈者舞姿的再现。“敦煌飞天是舞蹈艺术的升华,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敦煌飞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那飞动飘逸、绮丽之中,凝聚着绘画、舞蹈、丝绸的三重的美”。千姿百态的飞天形象,各自展现着优美的舞姿,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舞交相辉映。敦煌飞天借鉴了中原舞蹈艺术,充分发挥了舞蹈中的“圆”“流”“韵”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飞动美感”。
基金经理面对面四、结论
任何一种艺术形象的创造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其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特点和演变分析,我们发现,她确实不是单纯的一个艺术形象,她的身上凝聚了太多的文化信息,从印度飞天继承而来又发展为有中国特的飞动之美,有着影响其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艺术创作观念,客观因素就是中国舞蹈艺术和姊妹艺术中飞动感因素的影响。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从原始艺术创作起,我们祖先就有着与众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他们把想象和现实相结合,在客观物象的创作上使之带有主观的感情彩,更加生动,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理想。所以,面对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遗产,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让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姜亮夫:《敦煌学概论》,北京出版社,2007.6 。
[2]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3]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4] 欧阳晓影、马茜:《敦煌石窟的飞天艺术》,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5]中国旅游出版社著:《敦煌飞天》,中国旅游出版社,1980。
[6] 刘晓毅:《试论佛教石窟中的飞天》,《敦煌学辑刊》,2004.2 。
[7]郑汝中、台建:《中国飞天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
[8] 谢生保:《敦飞天形体姿态的来源》,《敦煌研究》,200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飞天   敦煌   舞蹈   艺术   中国   飞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