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法论”对绘画教育的影响-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六法论”对绘画教育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我国的人物画创作已趋成熟。在绘画创作空前繁荣的同时 , 南齐著名人物画家、美术理论家谢赫总结了前代的绘画理论TIMEAR , 完成了画评《古画品录》。这一著作初步奠定了中国绘画理论完整的体系框架 , 特别是其中提到的“六法论”,更是对绘画创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 成为评论绘画、鉴赏绘画的重要标准和理论依据。宋代美术理论家郭若虚评论说 : “六法精
, 万古不移”。这一理论是中国古代美术理论中最具稳定性、
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因此它的提出对后世的绘画教育、 绘画创作、绘画品评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从“六法论”出发来粗浅的探讨其对绘画教育的影响。
一、何谓“六法论”
谢赫“六法论”的原文是 : “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 , 二骨法用笔是也 , 三应物象形是也 , 四随类赋彩是也 , 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 这种断句标点的注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述。另有其他绘画理论家
在古文传抄中将“六法论”断句标注为  : “六法者何一、气韵  ,
生动是也二、骨法 , 用笔是也三、应物 , 象形是也四、随类 , 赋彩是也五、经营 , 位置是也六、传移 , 模写是也。”虽然断句不同 , 使原文的释意略有不同 , 但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基本一致的。
( ) “气韵生动”或“气韵    , 生动是也” , 是“六法论”中

最为重要的一法。“气韵”    , 原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用词    ,
一般包含有气和韵两层含意    , 例如“风气韵度”等    , 是指人物从
姿态、表情中显现出来的精神气质、韵致气度。这种美感和使人
敬慕的气质 , 是无法具体触及的    , 只能用心去感受。 气和韵又是相
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 有韵必有气、有气就会有韵。因此谢赫在
“六法论”中将气、韵合二为一    , 用以衡量品鉴绘画中的人物形
象。而后代的美术理论家根据自身对“气韵生动”的理解    , 将所
品鉴的对象逐渐扩大至人物画之外的各种绘画题材    , 进而扩大到
品评绘画技法及笔墨效果等。例如“气韵有发于墨者 , 有发于笔者” ( 张庚《浦山论画》 ) 、“气关笔力 , 韵关墨彩” ( 黄宾虹《论画书简》 ) 等。这些已不是谢赫的原意 , 而是后代美术理论家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认识 , 来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 所以 , 能够在绘画中表现出生动的气韵 , 至今也是绘画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 ) “骨法用笔”或“骨法    , 用笔是也” , 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魏晋时期对人物的品评除了“气韵”一类用词外    , 常用“风
骨”“骨”来评价。这里的“骨”有一定的比喻性    , 用来借指人
内在性格的刚直、 果断以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来的身份气
质。这和古代相学有一定的关系。    二是指绘画用笔所表现出来的
力量美。魏晋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勾勒线条来塑造造型    , 因此所描
绘对象的结构、 表情只能依靠线来体现。    这也和我国传统绘画所
特有的绘画工具有着紧密的关系。

( ) “应物象形”或“应物 , 象形是也” , 从字面上看 , 是指根据描绘对象的形态特征进行刻画 , 要求绘画内容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但这样单独的理解就与西洋画的“写生”概念十分相
似。只有将它放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 , 才能以中国式的角度把握其内涵。在魏晋时期 , 对所描绘形象的刻画要求“传其真”、要求“以形写神”、 要求“形似”与“神似”具在。 故“应物”不是单纯比照着对象画 , 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表现好对象的内在精神。因此 , 将象形问题排在“六法”中的第三位 , 表明绘画在此时期对所描绘形象的真实性是极其重视的。 但将它放在“气韵”与“骨法”之后 , 又说明绘画中的内涵与外在是相辅相成的 , 前者注重解决“神” 的问题 , 后者注重解决“形”的间题 , 将它们综合起来认识 , 就可以做到把“形”与“神”的关系处理得更好。
( ) “随类赋彩”或“随类    , 时域 频域赋彩是也” , 即指绘画中着
的规律。其中“类”字的含义是列代美术理论家争论的地方。 大体有两种解释 : 一是“类”作“品类”即“物”讲 , 也就是说按照所描绘物体的固有去赋彩 , 即彩写实法。二是画家将所描绘的物体在头脑中预先进行分类 , 如善恶、忠奸、贵贱等。这些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均有一定的彩来体现 , 例如红代表欢庆、黑代表沉闷 , 而红和黑搭配在一起又代表着一种欢庆庄严的感
觉。因此这种着方法是我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而得来的 , 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 , 是一种意象彩法。

( ) “经营位置”或“经营    , 位置是也” , 是指画家作画之
初的构思和布置构图。这一法则含义深广    , 不仅包含画面中各局
部间的关系是否恰当    , 画面中物体的前后顺序、高低位置、宽窄
比例是否协调 , 还包含画面中各物体彩构成的相互关系是否和
整幅绘画相协调等等。 这些绘画中具体的操作环节必须是画家经
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完成的。    唐代张彦远说 : “至于经营位置  , 则画
之总要”。他将此法则看作是绘画的提纲统领。因此“经营位
置”在历代绘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 “传移模写”或“传移 , 模写是也” , 从字面上看“传 , 移也” , “模 , 法也”。即指传授、模仿、临摹、模拟。这是画家必经的一个修炼过程。 临摹绘画大师的作品可以练习扎实的基本营利性医疗机构
, 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必要手段之一。但这种“师法他
人”的画法必须和“师法自然”相结合 , 达到画家自身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 这还是马云形成自己的绘画创作语言。 切不可“泥古不化” , 单纯临摹。
二、“六法论”对绘画教育的影响
( 决策支持系统) 解读“六法论”要着重认识它的深层内涵
谢赫的“六法论”具有极强的涵括力 , 虽然文字简洁 , 但意韵深厚。了解掌握“六法论”的实质与内涵 , 能够使学习绘画者更好的从本质上探究如何学习中国画 , 也对其绘画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六法论”的先后顺序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前二法着

异丙基丙烯酰胺
重强调绘画中的“神” , 后面三法则强调绘画中的“形” , 最后一法又是学习绘画的必经手段 , 可谓总结的形神兼备。但若将它原本的顺序反过来看 , 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画创作教程。我们首先可以将“传移模写”当作初学者学习临摹的阶段。“临摹”是我国学习传统绘画向来提倡的手段之一。 如五代著名画家黄筌的 《写生珍禽图》 即被考证为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
一幅稿本。又如唐代画家阎立本至荆州观看张僧繇的作品 , 每日观看必有新的体会 , 徘徊数日而不能去。这种观看本身就是一种心临、意临的过程。通过这种更高层次的临摹 ,
习者必有深刻的体会 , 他的绘画能力也可以得到更近一步的提高。可见临摹、理解是学习绘画中极其重要的一步。“经营位置”和“随类赋
彩”是学习者学习如何构思、 构图及如何着的法则。 清代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荃》中对“经营位置”有着较为全面的论述。
他从纸张的尺幅、 画面的层次、 布局的丰富多样等来谈画面中的位置如何经营。 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绘画中留白的重要性。 学画者在面对一张白纸之时 , 必先胸有成竹 , 构思好整幅作品的各个部分才可进行绘画。绘画中的布局需要十分巧妙、浑然一体。画面各部分的赋处理也十分重要 , 根据时代的不同 , 流行的着
方式亦有所不同。早先的绘画彩浑厚、泽浓烈 , 后来又兴起了以水墨为表现形式的写意画。 不同的题材需要不同的着方法 ,
因此选择好颜及彩的浓淡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应物象形”和“骨法用笔”是训练造型、 用笔的表现法则。 绘画本身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绘画   法论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