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知青小说简论

悲愤压抑的年代,慷慨激昂的人生
——梁晓声知青小说简论
摘要:梁晓声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知青小说在主题思想,审美特征等方面与其他知青小说所宣扬的理念和价值不同,他以独有的视角,向人们呈现了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知青时代。梁晓声以及他的知青小说在知青文学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梁晓声;知青小说;主题;审美;存在意义
Abstract: Liang Xiaosheng is on behalf of youth literature writers, his novel in the theme of youth,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with other youth by promoting the value of different ideas and his unique perspective, to show people full of ideals, full of passion the times of the educated youth. Liang Xiaosheng youth and his literary fi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can not be ignored and has a pivotal position. Key words: Liang Xiaosheng; youth fiction; theme; aesthetic; meaning
知青文学是上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个引人注目
的特殊现象,它的特殊性不仅和“”相关联,还和60年代末期将数百万知青投入农村这一历史事件相联系。那时,知青们怀着真诚的革命热情奔赴农村,实行自觉的“改造”。但他们于生活的底层一次又一次目睹和遭受“苦难”的袭击,他们终于发现现实欺骗、嘲弄了他们。当一个历史转折时代到来的时候,他们开始了理性的反思。于是,反映知青生活表达知青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的文学应运而生。在知青文学中,影响最大、成就最为突出的当属知青小说。在创作知青小说的作家中,梁晓声又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异数之一。
梁晓声是当代作家中极具个性的一位,具有知青,作家,教授多重身份的他,至今创作了包括小说、散文、杂论,剧本等大量文学作品,梁晓声的文学作品在体裁和题材上,涉猎广泛,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取材于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等生活领域,作品相对朴实,纪实风格鲜明;另一类则是使梁晓声蜚声文坛,一直受到评论界所关注,最能代表梁晓声风格的作品——知青小说。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作为知青文学的一部分,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通过缅怀知青在苦难中的奋斗历程,抒发“青春无悔”的情感,怀念的背后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在梁晓声的记录
中更多的是对过去生活经历的怀念,不管是苦难还是悲痛,那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他的笔下,压抑都充满激情。知青是那个时代的开拓者,在他们的身上凝聚了一种不可亵渎的精神散发出了一种不可轻薄的力量。在他们身上,一切感情得到了更好的诠释。梁晓声的知青小说讲述了知青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梁晓声的作品不但得到了曾经是知青身份读者的认同,也得到了不了解那时代,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想象和好奇的非知青读者的认同。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一系列作品是梁晓声知青小说的代表作。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在这里被诠释成青春无悔,他的知青小说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知青文学。本文结合这三部作品,浅谈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思想主题,审美特征,以及梁晓声和他的知青小说在知青文学发展中存在的意义。
一、慷慨激昂,青春无悔——永恒主题
知青文学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内容上反映知青生活以及表达知青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作者大都是经历了十年浩劫亲身体验过上山下乡生活的知识青年,与知青当
梁晓声初奔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的满腔热血,满怀革命热情相比,在经历一场特殊岁月的洗礼之后,在生活的底层一次又一次目睹和遭受“苦难” 的袭击之后,在体验了从理想主义的天真热情跌落到生活困窘的泥淖,从“现代迷信”的维护者突变为叛逆者的精神巨变之后,他们终于发现现实欺骗、嘲弄了他们。这场运动结束以后,很多知青都产生了批判和反思的情绪,或对社会,或对自己。这些人开始怀疑他们在中存在以及生活的意义。由此上山下乡结束以后不久便产生了一大批反映十年浩劫、摧残人心、泯灭人性的被人们称之为伤痕文学的作品,这其中包括卢新华《伤痕》,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叶章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这类小说中充满了对“”悲剧的感伤的揭露和控诉:在这里,知青们美好的青春、信念被一点点埋葬,心灵被一段段扭曲。这类小说中有对生活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真诚信仰被愚弄的愤怒,有回首往事的悔恨与悲哀。伤痕小说唱出了那代知青的人生“悲歌”,它燃烧着满腔的愤怒与沮咒。知青们心灵的创伤、积压的情感,通过小说这一载体以一吐为快的决堤气势冲向社会,它的每一声带血的呼喊,都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有力控诉和批判。
早期的伤痕文学虽然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否定精神,但是作品的基调是阴冷凄凉,灰暗淡,透过酸酸楚楚的眼泪和涓涓流淌的鲜血,表现出一种莫名的感伤、无奈和凄苦。这些
早期的文学作品所展示的并不一定是知青生活的全部真实,其否定的态度往往融入了作者具有批判性的主观因素。
梁晓声的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的出现无疑划开了知青文学的一道分水岭对知青生活的书写一改《伤痕》所发出的感伤怨愤气息。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的笔力完全不用于写垦荒的艰难,而倾注于写垦荒者的“精神”状态。在这里,垦荒的艰苦和险恶,“鬼沼”满天风雪以及荒原下野狼的绿眼组成了一幅令人恐怖的大背景,而李晓燕、王志刚、梁珊和“我”四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在这里牺牲了三个,连同他们圣洁的爱情,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人间悲剧。但作者写悲而不伤,他有意扩大逝去的不幸岁月,渲染人生的无常,歌颂生生不息的创业信念和高贵的生命质量,在小说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李晓燕们在神圣的“使命感”的驱使之下,毫无畏惧地走向了“鬼沼”,走向了荒原。无论历史是何等荒谬,这些年轻的生命和闪光的青春却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树立起了一座不无悲怆的丰碑。
发表于1983年的《今夜有暴风雪》,则体现了北大荒的另一种自然和社会的景观。1979年春节前后,北大荒出现几十万知青大返城的浪潮,造成了一场空前的骚动和混乱。作者说:
60年代末铺天盖地而来,70年代末又卷地而去的北大荒四十万知识青年大返城,在我心中造成的震撼,是远远超过我所经历的任何一场暴风雪的。”[1]
这篇小说便是以北大荒四十万知青大返城为切入点,着重写了兵团战士十年屯垦戍边的壮举。小说并没有回避在极“左”的黑风雪下知青们遭受的痛苦与折磨,作品更突出地写出了他们在困境、逆境、险境中从单纯幼稚的孩子逐渐变得成熟坚强起来;虽然在荒谬的历史中,他们也有苦闷与彷徨,但是他们却没有丢失理想和激情,因而在新的人生选择面前,他们以崇高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完成了壮美的人生答卷,完成了人格的升华。
1985年发表的《雪城》则描写了知青返城后的悲凉处境:知青不得不正视回城后不到自己的位置的无情现实,不得不为了现实中不公平的竞争而抗争。另一方面,梁晓声为知青们在艰难的生活中相濡以沫、顽强奋斗的心灵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咏叹调。
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雪城》,梁晓声为我们呈现了知青一代人的奋斗历程,无论时代如何扭曲、压抑、荒谬,但是人的价值得以体现,因为这一代人有激情,有理想,有追求。
二、悲壮的英雄主义紫光阁微博——另类审美
在梁晓声看来:
“上山下乡运动是一场荒谬的运动,是一场充满了悲愤和压抑的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卷入这场运动前后达十一年之久的千百万知青也是荒谬的。恰恰相反,他们是极其热忱的一代,真诚的一代” [2]
韦企平
梁晓声认为:
“在人人需要证明忠勇的年代,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是青春的至高涅磐。葬青春之土地,岂不为神圣的土地?殉土地之青春,正所言贞烈之青春[3]
与其他知青文学相比,梁晓生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书写知青一代人的“青春无悔”,他的笔触,没有停滞在对十年动乱烙下伤痕的哀怨,而是着力再现知青们从迷惘中醒悟,在磨难中探求,“向光明、向理性、真理和美前进”的曲折历程,充满了悲壮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彩。
边陲党旗红梁晓声经历了七年的知青生活,他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从知青的苦难历程中汲取理想主
义、英雄主义的力量,使小说赋有了慷慨悲壮的感染力。善于从普通知青的心灵中发掘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火花,是作家的创作充满人情味也充满英雄气概的原因所在,也是他区别于其他知青作家的鲜明印记。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副指导员李晓燕因为“出血热”死去了,临死前,有这么两句话:“我不怕死,真的.你忘了,我们的扎根誓言中,不是有这样两句话么:‘埋骨何须故土,荒原处处为家.’遗憾的是,我再有几个月就可以回家探望我的爸爸妈妈了,我真想他们啊!他们想我,大概都想疯了呢.我已经给他们写了信,保证我们在‘满盖荒原’上秋收之后。……”“如果我真的死了,就把我埋在‘鬼沼’旁,我要和你的妹妹做伴,她是个好姑娘,我喜欢她.我只有一点请求,在我的碑上,在我的名字前面,刻上‘垦荒者’三个字……”在梁晓声看来,这两句话代表了整整一代知青人的无怨无悔。英雄的逝去不但悲壮,而且崇高。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今夜有暴风雪》中的裴晓云是个其貌不扬、被人歧视的冷漠的上海姑娘,容易被人看成是个弱者,而实际上她也是个真正的强者:她不被信任,却对人充满依赖和真诚;她瘦弱、沉默寡言,但不乏对理想的追求;她渴望得到爱情而并不希望施舍;对北大荒和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她宁愿在严寒中冻僵,也不离开哨位。“月辉将她的黑身影,投映在边疆大地银白的底片上,”她的生命在暴风雪中获得了永生。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笔触遒劲,气势恢弘,充满了令人回肠荡气的悲怆之情,堪称一曲曲英雄主义的悲歌。同时,他也善于描绘那些能够凸现人物性格丰富性的细节,使小说常常飘荡着优美的旋律。《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李晓燕,她是个上海姑娘,原是芭蕾舞学校小班的尖子学员,自愿报名来北大荒。为了考验自己扎根边疆的坚定性,她立下誓言三年之内不探亲并向全连女青年提出建议:上海电力学院易班不照镜子、不抹香脂、不穿花衣
服。她爱出头露面,在任何场合,说话滔滔不绝,一派豪言壮语。可是,就是这位“左”的可爱的姑娘,一个人在河边洗衣服时,偷偷地唱着一首在当时是绝对禁止的民间情歌,跳起了墨西哥民间舞蹈,这些被小说中的“我”发现了,同时她也发现了我,立刻恢复了平常时的模样,并极力否认自己做过的事情。“我几乎是恶狠狠地对她说出两个字:‘虚伪!”,在那个冷酷的年代,谁都得套上一副假面具,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掩盖起来,否则就难以生存!然而真实的李晓燕并非如此。不久,“我”收到母亲病重的电报。连长没有准我的假。“我”只得悄悄离开连队,在家中一直陪伴到母亲去世。回连队后,连长指示团支部开除“我”这个“逃跑主义者”的团籍。副指导员主持会议。“我”没有争辩,只喃喃地说了句“我母亲……死了”。会场立刻变得一片沉寂。过了许久,我听到副指导员低微的声音:“散会!”。之后,又听到从连部传来的她与连长激烈的争吵声,“连长!我也是一个知识青年,我也有老父老母,他们日日
夜夜思念我,我也思念他们。要不是我受自己誓言的约束,我也想立刻就回到父母身边去,但……我不能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2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7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知青   小说   文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